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46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出自太阳病相关的经方为《柴胡桂枝汤
146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146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方桂枝(去皮) 芍药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我们刚才说了,少阳病不能发汗或泻下,但是“并病”的时候,可以同时用,这也是定法。大柴胡汤就是少阳阳明并病,是柴胡证,里也实了,所以搁大黄。那么此段是太阳与少阳并病,有太阳病,少阳病也发生了,把二方搁在一起就行了,用柴胡桂枝汤。此段说明这个(合并用方)​。伤寒六七天的时候,全是由表传入半表半里或里,​“发热,微恶寒”​,是表没解,​“支节烦疼”也是太阳病;​“微呕,心下支结”​,不只是心下,是旁边,支是树枝(之意)​,两侧谓之支,心下两侧,心下支结就是胸胁苦满的另一种说法,这是互词。​“微呕”​,柴胡证心烦喜呕,微呕、心下支结这是柴胡证,上面是表未解,太阳病,所以他既用小柴胡汤又用桂枝汤,柴胡桂枝汤主之。一般在临床上,少阳病不能够发汗,不能够泻下,这是要紧的!但是有表证,不妨表、半表半里同时来用药,是可以的。像我们用小柴胡汤,要配合发汗药,可以呀。你就是加薄荷,加点桑叶、菊花都行的。既然有表证,需要发汗,配合葛根汤,我常用,那非常好。那么小孩子感冒,常常有这种情形。既有汗不出的表证,也有柴胡证,那么这时候就并着一块儿用就得了,也可以的。但是不能够不用柴胡(小柴胡汤)​,你只是用发汗药,这不行的,那准坏。这个我们要记得,这也是定法。所以他这个书上有例子(第146条)​。

他把这两个方子合并一起,就是治柴胡桂枝汤一个共有的证候,就是合并症。支节烦痛、身体疼痛,都是桂枝汤证。​(本条柴胡桂枝汤)这也就是桂枝、黄芩、人参、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柴胡。都用(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汤。桂枝汤减半,你看看那黄芩、甘草,原先是二两,这儿是一两;半夏原先是半升,现在搁二合半;桂枝这个没搁分量,没搁分量也应该是一两半;柴胡剂也搁一半,柴胡搁四两,原先是八两;人参一两半、生姜一两半。都是搁一半(的量)​,这就是(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汤。叫柴胡桂枝汤,就是柴胡一半、桂枝一半,那么既有柴胡证,又有桂枝汤证,可以把两个方子合起来的。

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