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55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汉。阳明病。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心下痞而后恶寒汗出者”,不对,如果买赵开美本大概都错了,而“复”,是个“复”字,“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不是“而后”,“而后”没讲,旁的本大概是“复”字,这个赵开美本全是“后”,这都印错了(编者按:经过编者查对赵开美本,是“复”字。编者怀疑可能胡老当年手中的赵开美本是“后”字)。“心下痞”指着上边那个(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而复恶寒汗出者”,这个恶寒,不是表证了。这是一个阴寒的样子。“汗出”就是虚。我们前面有“汗漏不止”(第20条)这类的情形。这个(本条)没有表证了。既是“心下痞”,若要有表证就得先解表。那么只恶寒,而不是发热,而再汗出,这是虚衰的样子。所以他用附子泻心汤,原来(讲过的)泻心汤解痞,那么加附子就是扶正,治恶寒汗出。附子这个药,咱们现在都说它回阳,(用于治疗)阳虚。这也不免于片面。附子这个药,它就是能够亢进机能的药。哪一个机能陈衰都好使。所以小便失禁,也得用附子。失禁,就是小便失去约束力量了,附子能够恢复它(机能沉衰)。附子也起亢奋作用,像咱们说的心衰等,它都能够治。后头通脉四逆汤就看出来了,那是心衰竭得很了,也得重用附子。这一个药它就是振兴机能。我们要单独说它是回阳,因为机能陈衰都陷于阴证,但是(回阳)不够全面的。怎么个回阳啊?(本条)这一个就是(机能陈衰),虽然是心下痞,但是机能陈衰,所以他一味恶寒,同时汗出不已。汗出(之所以治以)吃附子,也是皮肤失去收摄了,就是咱们说的脱汗、虚脱的样子。那么它能够挽回这个颓势。所以在泻心汤里加附子。那么这个(附子泻心汤方证),你要说“回阳”就没法解释了。
这个“恶寒”,正虚,怕外边的冷,他恶寒也是由于正虚,皮肤失去收摄作用,所以“汗出”。附子就是能够振兴这些机能,而使之恢复原状。所以附子泻心汤就是泻心汤证而陷于阴虚的这种证候。我说这个阴虚不是你们脑子那个阴虚(即教材常说的“阴津虚”“阴血发热”),(我说的)是阴阳那个“阴”,(我说的)这个阴虚是证上说的,是阴证之虚证。就是现着“阴证”。现在有些人,一见着用寒药(就觉得应该单纯地)都得用寒药,一见到用热药(就觉得应该单纯用热药而不能用寒药),为什么附子泻心汤里(除了寒药还能)搁热药啊?
疾病是错综的,你可知道?一方面机能陈衰,一方面心下痞,你怎么办?你就得这么合用。其他的这个方剂也是的,这个(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不碍的,古人有经验,我们这些方剂(如附子泻心汤、栀子干姜豉汤、半夏泻心汤等)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