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72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出自太阳病相关的经方为《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172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太阳与少阳合病”者,就指有太阳病的证候,又有少阳病的证候。太阳病的证候也不过是脉浮发热而已,他并不恶寒。要真正有恶寒,那还是用葛根汤。​(本条)没有(恶寒)​。所谓少阳病,当然有口苦、咽干这类情况。​(太阳与少阳)这两种病同时发作者,谓之合病。合病与并病的差异就在这么一点:先有太阳病而后有少阳病,就是由太阳转属为少阳了,这叫作并病,前一个病并到后面这个病而发病。合病呢,既有太阳病的证候,又有少阳病的证候,同时发作,不是相传,谓之合病。那么这种(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可与黄芩汤。

证候是什么,总而言之有热,太阳、少阳都是阳热的证候,就是既有表热,又有半表半里之热,是这种情况。但是太阳病绝不明显。要是明显的(太阳病)​,虽然有自下利,他也要用葛根汤。要是呕,用葛根汤加半夏。所以这个我们必须要分清了。刚才在协热利里讲了(163条)​,那个也是表里不解,​(本条)这个也是表里不解,可是(本条)这个是从太阳少阳说的,有些口苦,就是有热象,半表半里也有热象,但是也有表热的情况,但它不是纯粹表证。要是纯粹表证,得先解表,要用葛根汤。

黄芩汤这种下利,也是热利,这种热利就是痢疾了。没有明显的表证,但是有发热、口苦这一类的(情况)​,也给起名叫太阳与少阳合病,一发作就这样。那么这类情况有用黄芩汤的机会。黄芩汤它治下利、腹痛,它有芍药。它以黄芩为主药,也是祛热的,烦躁、腹痛而下利者,可以用这个方剂。我们现在用的白头翁汤,它(白头翁汤)那个热比这个(黄芩汤)更凶,甚至于排泄物都感觉烫,那你吃黄芩汤就不如吃白头翁汤了,那个(白头翁汤)后头也要讲,到厥阴篇就讲到。这个(黄芩汤)以腹痛为主,腹痛有些烦,这种痢疾,就可以用黄芩汤,有热嘛。如果要是呕,还要加半夏、生姜,就是加小半夏汤,加小半夏汤就是止呕。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就是黄芩汤加上治呕吐的半夏、生姜。黄芩汤就是黄芩、芍药、甘草和大枣,芍药甘草汤就治肚子痛,黄芩就是祛热、解烦,大枣是安中的药,也治肚子疼。所以这个方药治肚子疼,热利腹痛。但是要是下重,里急后重的样子,这个(黄芩汤)不行,起码要加大黄,那就是莫妙于(最妙不过)白头翁加大黄。

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