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192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出自阳明病相关的经方为《
192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初欲食”​,就是开始由太阳转属阳明时能吃。能吃,说明里头有热。有热者,我们前面讲了,小便应该自利,而“反不利”​,小便反倒不利。​“大便自调”​,但是大便并不稀,里头有热的关系,可也不硬,这也是水谷不别造成的。“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这说明太阳伤寒表证还没去。这就是由太阳伤寒初传入里而并发阳明病的时候,人能吃,但小便不利。这也是一种水谷不别。​

(本条)这个阳明病的证候不多,但是太阳病的证候还是很清楚。如果这个人忽然间发狂,这是一种瞑眩状态。病的自愈,由这节看出来了。中医说的这个正邪交争,本来是太阳病,骨节疼痛,翕翕发热,病内热也有了,里热也有了,所以能食。只是初能食而易,旁的没有。这说明胃气是亢进了。胃气亢进干什么呢?前面我们讲的太阳病也是的,精气实于表,胃气得强。

那么这一节本来是在太阳病阶段上,这个胃强不是整个转成阳明病,不是那样子,所以搁个“阳明病”这个冒语,就是说明胃气强的表现,就是能吃。还在太阳阶段啊,机体对付这个疾病还是要由表解,由表解就要加强精气,加强精气就是胃得亢奋。这么一种情况之下,达到相当程度,就发生瞑眩状态,忽然间人发狂,出一身汗,病也就都好了。

这个道理在底下解释了,​“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脉紧则愈”​,不是“奄然发狂,汗出而解”之后脉紧,而是“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那时候脉就是紧,根本就是脉紧。太阳伤寒,就像传里似的,​(像是)发生阳明病了,能吃,这说明胃在里头起亢进作用,是所谓胃气强。虽然小便不利,却不出现便溏、腹泻这种症状(即水谷不别)​。正是人的生理机能,还是要由表而解除(疾病)​。所以里证也好了,小便不利当然也好了。就是“水不胜谷气”​,胃气强起来,不但表解,而且小便不利而致的内里停水、水谷不别也都一起好了,所以说“不胜谷气”​。

这就说明(本条)这个不是真正的阳明病,​(而是)太阳伤寒,也没真正发生太阳阳明并病。这是自愈之状,如果病日久,也有发生瞑眩的,​“奄然发狂”不是个坏现象,​(瞑眩)之后出一身汗,这都是瞑眩状态。病要好的时候,常常发生特殊的反应,古人叫瞑眩。​(本条)这个也是瞑眩。所以表证的时候,病就要由表解除疾病。​(本条)这个表证始终不衰,脉紧,骨节疼痛,翕翕发热,但是外热不那么甚,所以搁个“翕翕如有热状”​,不像太阳中风那种热。这段说明治病不能伤正,自愈也是胃气特别亢奋起来才能好。

阳明病后头讲要用泻法、要用下法,再不就要用解热的石膏,这都有害、不利(于胃气)​,所以我们治这个病(阳明病)要慎重,胃要是不行了,不但不能祛水气,而且即便在太阳病的时候表也不解。桂枝汤证主要是津液虚,它用一些甘温药,内里头安中,外可以解表,安中还是养液呀。

 

阳明病

阳明病就是里阳证...

阳明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