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214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出自阳明病相关的经方为《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方(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痛屁多的便秘)   [原文]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 (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用法]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初服更衣者,停后服,不尔者,尽饮之。
214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这个是错的。​“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这是大承气汤证。​“脉滑而疾”​,这个疾就是数之甚也。脉数有时候主虚,虚热证(数脉)最多。但是脉滑而数,脉滑主实,这是实热之象。数者可为热,数者亦可为虚,像肺结核那个脉数,是虚数无力,到了末期了,那个脉一按就没了,可是稍一按,那个脉“噔噔噔噔”快得很,那是虚呀。脉滑而数,这是实,这是大承气汤证。所以这个“小承气汤主之”​,我认为是错的。尤其后头“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后头这个不是这段的,不知是哪段的,搁这来了。所以以下更没道理,这样的实证(大承气汤证)吃小承气汤,还能有这个情形吗?不会有的。(本条)这个就是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实的大承气汤证,大承气汤主之。下边这些都是衍文,不要信这个,这个(书中)总是有错的。各家有人附和瞎说,没有这个事,这么实的证,证实、脉实,哪有用小承气汤的?

阳明病

阳明病就是里阳证...

阳明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