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225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出自少阴病相关的经方为《四逆汤
四逆汤方(桂本中此方有一个是炮附子,其它几个是生附子)
225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所以说他这个书,在“阳明病篇”里的东西不净属于阳明病,你看这一段与阳明病什么关系啊?他是为了做比较,不让你这么用(在阳明病)​。“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这一段,我们在太阳篇里头讲那个白虎汤(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那个白虎汤脉浮滑说是表热里寒,它后边也注了,说恐怕是白通汤。所以那个(176条)跟这一段都串了。那个(176条)脉浮滑绝不是表热里寒,​(本条)这个是表热里寒,那个(176条)脉浮滑就是表里俱热,就是内外俱热。那么(本条)这个,假设是表热里寒,这是冲着少阴病说的,少阴病也在表,表热里寒,同时下利清谷,用四逆汤不为不妥,因为表里同时有病,下利清谷的里虚寒得厉害,舍表救里这也是定法了,但是(我认为)不如用白通汤。所以我们讲那节的时候,我让你们翻翻后头(章节)​,王叔和他们都注意了:说白虎汤表热里寒,一说就是白通汤。恐怕是这一节(本节)​,那一节(176条)不会是白通汤,脉浮滑不会是白通汤。

  脉浮还是表,迟是里寒,这个脉(脉浮而迟)与这个表热里寒的断语都对了,那么如果要两解其表里就应用白通汤。白通汤是附子、干姜,搁大葱葱白。葱白是个发汗药,温性发汗药。咱们后头有,少阴病下利,用白通汤。那么这(少阴病下利,用白通汤)就同我们用葛根汤治阳性的太阳阳明合病的下利是一样的。下利现表证,有用解表治下利的手段。病下利是一个病,就是痢疾了,它现表证就要由表解,疾病的反应就是这样的,所以你吃葛根汤一发汗,热一出,痢就好了。那么如果现于阴证呢?你用葛根汤是不行的,需要用白通汤,白通汤既温里也解表,也是个两解的法子。​(本条)这个地方说是表热里寒,表热有表证的热象,里寒就是指下利清谷了,那么我认为用白通汤还是恰好的。这个(问题我们)做过研究。他在这一段上(176条)没提(白通汤)​,可是在白虎汤上他提了,什么亦云白通汤,所以白虎汤恐怕不对,他冲着表热里寒这四个字说的。那么(本条)这一段,如果就用四逆汤也不算错。所以咱们在这地方也不用改了,因为里证、表证同时存在,里证要是虚寒,可以先救里而后解表,有这么一个治法。

  我们上次讨论白虎汤(176条)​,我们提到这个了,说将来有这么一节。他这个书是有错误的地方,这个书王叔和也是收集的,也不是现成的东西,他也找多少本(仲景原书的版本)​,净抄写的,这里错误的地方是不少。陈修园说不应该有错,他说王叔和去后汉为时不远,这也是个(陈修园的个人)看法了,实质呢,这真是有错。表热里寒,我认为将来讲少阴病的时候再重新讨论这个。但是这个(表热里寒)可不能搁到阳明病里,为什么搁到阳明病里?就像我们在太阳病里头他说半表半里,它是不可发汗,你看柴胡汤证,不可发汗。少阳病他搁到了太阳篇里头了。以下这几节全不是阳明病,全是不可下的,不但不可下,连白虎汤都不能用,都是反面的东西,给你来个(反面的提醒)​。我们研究阳明病是要除热,要攻,要使下药,但是有些证候,不可攻也不可祛热,​(本条)这一段就是这样的。其实这个不应搁在阳明病篇里头。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少阴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