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244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出自太阳病相关的经方为《五苓散
244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44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这是共计有三段的一个条文。本来是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寸缓者就是津液不足于外,脉浮缓,古人有寸缓则为中风,就是太阳中风。迟缓(或是尺缓,拟音)和尺弱一样,则为亡血,就是血液少(​《金匮要略》​“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在仲景(之书)前面也有,​“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0条)​,所以脉迟。​(再加上)关浮。​(本条)这个脉,总而言之就是脉浮缓,脉浮缓弱,就是太阳中风的脉。他为什么要这么分呢?他也有用意的。关脉以候胃,就是心下部位;浮脉,在这主热,它也主外也主热,就是也主表也主热。​“关浮”就是心下的痞,这个痞是热痞,这用泻心汤治疗,它是指的这个说的(关浮,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用桂枝汤、泻心汤治疗)​,所以他把这个脉,用部位来说明病理情况。

  那么我们看脉缓和脉弱不好分。​“脉缓”指脉松弛,脉道松弛。你看我的烟卷儿这么拿着紧,它裹得紧。但如果你把烟倒掉一半,你摸这个烟卷就缓、松弛、没力,冲着圆度上说的,它有紧有缓。那么“脉弱”呢?弱是冲着弦上说,​“脉弦”​,弦就是上下崩直,弓弦那个弦、弹弦那个弦。新张之弦,一摸上下溜直,但日久你要不上弦了,弦就松弛了。所以“脉弱”是冲着上下看这个弱,不禁摁。从理上讲是有(缓、弱的区别)的,但在指下分别很难,缓和弱分别很难。所以张仲景这个书,脉的缓和弱是通用的。他说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他讲太阳中风治疗的时候,又说阳浮而阴弱,又讲个“弱”​,可见脉缓和弱在手下分辨很难,在理论上来说(缓、弱的区别)是有的,存在的。那么(本条)这个脉,总而言之是太阳中风的脉,脉浮而缓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就是太阳中风的证,太阳中风发热汗出还恶寒,恶风恶寒。​“不呕”​,这是说没传到半表半里,那就没有柴胡证。“但心下痞”​,它也没传少阳,胁下不结,没有胸胁苦满,可“但心下痞”​,心下这地方痞塞不通。一看病的情况,表还没解,而有心下痞硬,这大概就是“医下之”的毛病。下之表没解,外邪内陷,所以心下痞,大概是这种情况。

  头一段说的就是(如上)这个(情况)​。但是他没出治疗法子,前面都有啊,应该先用桂枝汤以解外,然后再以泻心汤治痞,或者大黄黄连泻心汤,或者三黄泻心汤,我应用三黄泻心汤的机会多。这是一段。“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如其不下”​,这个病人已经不恶寒了——上头说是发热汗出复恶寒——不恶寒只是心下痞而又渴,那是转属阳明了。渴了,内里头一热就渴。那么痞问题不大,它不是大实大满,只是这痞稍有点内实的样子,不大(大实大满)​,所以他说“转属阳明”​。转属阳明就是太阳转属于阳明,太阳病还没结束,转属就是并病的互辞,转属也是个并病,但是太阳病要罢,它已经不恶寒了嘛,而且又渴,阳明病已显了。“小便数者”​,这时候小便频数得厉害,那么大便可要硬了。但大便硬也不谵语,那里的热并不太厉害,​“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津液内竭造成大便硬,只是由于小便数,虽然十日不大便,毫无所苦,言外之意呢,不可攻!我们只是用“当欲大便(当须自欲大便)​”的法子也可以,根据后面治脾约使的麻子仁丸也可以,那得看病的轻重,如果重,多少有点热,可以吃麻子仁丸,就是现在说的麻子仁治脾了。不然的话,那就得用导之之法,像蜜煎导、猪胆汁那种法子。

  那么假若他“渴欲饮水”​,那可以“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少少与饮之,不要给喝得多,喝得多非喘不可,他没有多大的热,一点点给水,他由于小便数,伤失津液,胃和者愈。“渴者”​,​(本条)后头又有一个“渴”​,这一个“渴”字是承上边这两段说的。头一段“下之”​,下之后表还有热未解,心下痞。这个(情况的)心下痞是由于停水的关系,五苓散证是有的。由于下,气上冲,造成小便不利,这个(小便不利)绝对不是小便频数。小便不利,微热而渴,那是五苓散证。这个心下痞正是水气逆于心下,但他为什么不详说呢?这是个简文,搁个“渴者”这两字就代表了,前面都有啊。这是承接第一段(此以医下之也)​。

  第二段(如其不下者)也是一样的,要是“不下”也可以发生这样的证候,即病人微热不恶寒而渴,这个(情况)也没转阳明,没有底下这一套(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没转阳明,但是他是小便不利,这种渴也是停水不行的,也可以用五苓散。他就是在“渴”上发挥的,不是说“转属阳明、小便数”​,你还给吃五苓散,这是不对的,咱们前面讲的猪苓汤都有(这些具体解释)啊。他已经丧失津液了(转属阳明、小便数)​,丧失津液到这份上你不能再吃五苓散了。

  我们前面讲过附子汤,风湿相搏,它有一个“小便利,大便硬者,去桂加术”​(174条)​,那个去桂加白术汤它治小便利,不是让它利小便。术与附子为伍,我当时也讲过,像真武汤,你看术附为伍,它是泌尿机能松弛而不能收摄,​(而附子能)使机能恢复,而再加上祛水的药(术)​,它反倒治小便利,所以附子配伍那个药(反倒治小便利)​。五苓散不行(不能治小便利)​,五苓散利尿相当有力量,而且这是个阳明病,真要是内传阳明,桂枝它不治里热。

  所以这个(本条最后一段)大家很有争论。我认为这个“渴者”​,是另起的,不是接着上边的,不是说“少少与饮之”​,而还渴不止,这个不是。他已经大便硬了,你不要再给利水了,复利其小便是不行的,猪苓汤都不能用,那五苓散就更不能用。这是个简文,他为什么不详细说呢?因为前面都说了。你们回头看看五苓散,前面说的那些段落就知道了。

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