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260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出自阳明病相关的经方为《茵陈蒿汤
此清热利湿,去积,治阳性黄疽之方
260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260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这条也是,你看这里他不说是阳明病,都是说的“伤寒”​。“七八天”​,常由表传里的时候,这个书你看他日子也不是随便写的,他都根据一般的常规。表证四五天、五六天,大概都从表传到半表半里,这是“常”​,就是我们说的“一般”​。特殊情形又当别论了。那么到六七日、七八天,这叫去表传里,传里的时候是这样的:由少阳病传里也在七八天的时候,由表传里也在七八天的时候。可见疾病由表往内传,由表先传半表半里的时间最多,但也有由表直接传里的。我们在临床上遇到感冒,没有几天就觉得身上无力,可是高烧不退,但是他没有太阳病的表证,就觉得身倦无力,就是《伤寒论》有“脉浮细而嗜卧”​,懒了,这就是传到半表半里了,这个时候恶心、往来寒热、不愿意吃东西等一系列的柴胡证都有了,所以咱们用小柴胡汤是最恰当不过的。这个书上说的也是这种情况。
但是又几天了,由半表半里进到里了,这个时候大便也干了,舌苔也黄了,那么这时候再用小柴胡汤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了。这就是即便有柴胡证,也是半表半里并于里,就是少阳阳明并病了,咱们就要用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两解,既解少阳,也解阳明之里实了,它加大黄、芍药、枳实了。所以它这个几天、这个日子(如七八日)​,也不是随便写的。这是按照一般常规。太阳“伤寒七八日”​,这期间常常是由表传里的时候,这个时候发黄,​“身黄如橘子色”​,橘子是橙黄色,非常鲜艳。热就表现鲜艳,寒就表现黑褐。所以“身黄如橘子色”说明湿少热多。“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在古人他是这样子看的:黄疸的发生,只有热就变成纯粹阳明病,要是传里的话。要有湿,才能够发黄呢。那么这个情性绝对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则水不得行于外,它(水湿)就是留于里了,​(水湿)留于里,热又转为里,所以热和水两个就结合了,为瘀热在里。腹也微满了,腹微满一方面是里实,二便不利(则满)​,​(单纯)小便不利也是满,但是只是微满,不像大承气汤证大实大满,不是那样的。可是(本条)这个(情况)呢,不纯粹是寒湿的问题了。热比较胜,所以他用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是由栀子、大黄、茵陈这三味药组成,前面有,一方面祛黄,另一方面利湿,同时用大黄来通便祛湿。(本条)这个也是“伤寒”​(开头)​,所以(患者)开始是伤寒,看不出来发黄,但到七八天了,突然间发现了。这个(情况)跟上段都是说我们现在临床上常遇到的情形,​(黄疸有可能)都像一般的感冒而以“太阳伤寒”的这类病证出现。那么这个(类型的黄疸)开始的时候就当一般的感冒治了,现在也是(这样治疗)​。但到后来他发黄了。那古人对黄疸,不管是肝炎还是胆囊里面的一些问题,他查不出来,所以中医讲辨证。现在咱们用很多科学的检查办法,古时候是没有的。但是有这种证,​(辨证)治疗是绝对对的。
 

阳明病

阳明病就是里阳证...

阳明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