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292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出自少阴病相关的经方为《
292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老讲座本条音频缺失,以下是刘渡舟刘老的讲解,条文号不同,保持原状。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306)

  这一条论述少阴病阳气来复之证及其预后。

  少阴病是危重之病,其关键在阳气的存亡。阳气存,病愈;阳气亡,病预后不好。判断阳气存亡,要根据客观证候。少阴病吐利是少阴寒化证。五脏六腑阳气的根本皆在肾,肾阳衰,脏腑皆寒。里寒之吐利,应该因阳虚而致手足逆冷,但“若手足不逆冷,反发热”,手足为诸阳之本,手足不逆冷为阳气存在,反发热反映身体有阳热积极的一面,则少阴病不死。少阴病此时发热应该具体分析:有的为阳气未亡,也有的为寒盛格阳。若为后者的发热则不是好事情,这是阴盛亡阳。现在为手足不逆冷、反发热,此为有根之热,区别于阴盛格阳、阳气浮越的发热。

  少阴寒盛吐利,则气血津液受到很大损失以致脉不至。脉为生命动力的反映,现脉不至,为病情严重。但“脉不至”应具体分析。第312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脉不至是危证,为真气不可接续,阳气要亡了,是死证。如果病人在急骤的吐利后,脉道为一时的不续,脉不至,这不是真气决绝了,还可救。此时,吃药来不及,应灸少阴七壮。用艾火灸少阴穴道七壮来扶少阴阳气,通少阴血脉,祛少阴邪气。若灸后脉象有了,就可与通脉四逆汤等,病愈;若灸后经过一天一夜,脉仍不至,仲景也无法了。灸少阴七壮应灸什么穴位?要按照少阴经穴灸,且应灸七壮。有注家说要灸太溪穴。临床上,医生遇到这种一时牲的脉不至,不应束手无策,要灸穴,再服通脉四逆汤等。这是一个重要的阴阳离决病。“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应该积极治疗,不可等闲视之。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少阴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