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汉。少阴病。
胡老讲座本条音频缺失,以下是刘渡舟刘老的讲解,条文号不同,保持原状。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308)
这一条是论述少阴病下厥上竭的难治之证。
少阴病寒化证,手足厥冷而无汗。少阴阳虚蒸腾无力则无汗,若此时医生强发汗,不仅伤阳还会动恤。阳不摄阴,血液妄行“不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从口鼻、从目出血,只有少阴会这样出血。少阴阴阳皆虚,若再发汗,则会动血,血从上而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阳已绝于下,阴又竭于上,则下厥上竭,为难治之病。
1963年,我在太原带实习生时,有一次会诊一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蛋白尿,已无尿,鼻经常衄血,恶心呕血,手、胳膊、腿、足胫皆发凉,周身浮肿,脉沉欲无,舌胖大苔白。这就是《伤寒论》的下厥上竭。病人手足冷,脉沉微为阳气虚,鼻子出血,为阳不摄血,为上竭。西医称之为肾病到了尿毒症阶段。下厥上竭在临床可见于肾炎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也可见于全身出血,最早可见于舌上瘀斑。我们治疗少阴病时应抱着积极的态度,不要让病情发展到这种阶段。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