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306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出自少阴病相关的经方为《桃花汤
桃花汤方 此固脱,治虚寒性下痢之方(便血的大肠炎)
306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307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8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老讲座这三条音频缺失,以下是刘渡舟刘老的讲解,条文号不同,保持原状。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20)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

  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21)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322)

  这三条都是论述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的证治。

  少阴病就有下利,它是里寒证。少阴病下利清谷,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也,就说明少阴病有下利。如果有下利而又便脓血,下利是下利,便脓血是便脓血,下利最后成了便脓血了,这是什么道理?少阴病下利,我们大家可以理解,因为少阴里寒,所以下利,为什么还便脓血?事物都是这样的,阳虚就要及阴,气病就要及血,少阴病阳虚下利,到了一定程度就要下血,就要便脓血。

  我们在临床上看到过这样的病例,开始的时候是腹泻,后来可能会出现嗓子疼、口里生疮等虚热上升的症状,也有的以前没有脓血,后来下利就便脓血了,控制不住,有—些滑脱症状。它不是里急后重的便脓血、有黏液,那属于白头翁汤证、黄芩汤证的热性下利,而是少阴的虚寒下利,最后继发的便脓血,血色发黯,大便滑脱不禁,这是下焦不约而里寒也。

  怎么办?应当用桃花汤治疗。桃花汤既能去虚寒,同时也能固滑脱,就是涩肠固脱,这是填补下焦之法。赤石脂是个固涩之药,能治下焦滑脱的便脓血,因此它和下重难通不是一回事。下重难通是排不出来。这个下利便脓血是控制不住。同时,这种下利往往见于续发,先有寒性下利,后来出现大便里带脓血,血色发黯,同时大便有点儿滑脱的倾向,这就要用桃花汤来治疗。

  第321条的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肚子疼,为什么肚子疼?因为有寒。为什么小便不利?因为腹泻伤了津液。下利不止便脓血者,下利不止就是滑脱了,下焦滑脱不能够约束,不能够收敛,就是关门不利了,所以这样的便脓血也叫下焦下利,也属于少阴的肾病,可以用桃花汤来主之。下利在寒性下利里不外乎这么三点,一个是中焦的虚寒下利,那就用理中汤;一个是下焦的虚寒下利,那就用四逆辈,四逆汤;如果虚寒下利,下焦下利,而且还带有滑脱的,那就用桃花汤。

  我在临床上看过一个人滑脱下利的病人,严重到不能穿裤子,来不及大便的程度。我就给他用了乌梅丸,开始吃还有点儿效,后来就不行了,改吃桃花汤才给固住了。

  桃花汤中赤石脂用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令米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赤石脂是用一斤,中药汤里是用半斤,另外半斤研成细末,用细箩筛—筛,药汤里还要和上赤石脂细末,然后再吃。因为下焦下利,大肠不能约束,光喝汤药不行,赤石脂是药末,带着药汤喝下去以后,赤石脂到肠子里,能够使脓血便、滑脱固涩,有约束的能力。现在西医用炭末、十炭汤,有吸着作用,也是这个道理。

  保护肠的黏膜,中医理论叫涩肠固脱。赤石脂性温而涩,有三个作用,一个是益气的作用,一个是调中的作用,一个是固下的作用。固者就是收缩,坚固下焦。咱们讲过一个赤石胡旨禹余粮丸:“赤石余粮各一斤,下焦下利此汤欣”,也是治下焦下利的。过去我看过一篇报道,治肠伤寒便脓血,黏膜脱落的时候,用赤石脂,桃花汤是有效的。

  清代医学家喻嘉言在医案《寓意草》中,讲赤石脂、禹余粮这些药研成细末,拌饭吃来治疗下焦下利,这是一个发展。为什么要这么吃?因为下焦下利,肠子滑脱了,如果药量很轻,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所以必须多吃,尤其是和饭一块儿吃,才能发挥涩肠固脱的作用。

  第322条是一个对比之文,讲少阴热性下利。因为少阴病下利便脓血,有寒性的,也有热性的,寒性的便脓血往往是在下利过程中继发的,但是也有少阴阴中有热,而出现下利便脓血的。这种下利便脓血和下利日久而出现的便脓血是不同的,它属于热,没有一个阳病及阴、气病及血的问题,它是一发病就便脓血,所以这个属于热而不属于寒,是少阴伏热而伤了下焦的阴络。因此,这种下利便脓血有里急后重,还有一系列热的证候出现,这时候就不要给他吃桃花汤了。

  对于治疗,张仲景说:“可刺”,刺者泻也,灸者补也,所以这样的一个下焦的热性下利,要刺,要泻,不能用补了,也不要给它用药来固涩了。但是,关于刺哪个地方,怎么刺,条文中都没有记载。一些后世注家认为,可以刺幽门,刺交信,来泻少阴之热。也有人主张,既然是热性的下利,也可以给他吃付白头翁汤,治热性下利的。这些都是参考意见。这一条不是寒性下利,是热性下利。关于少阴病下利脓血的问题,寒热之分,有补泻的不同。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少阴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