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315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出自少阴病相关的经方为《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315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那么这一段是有问题的,历来注家都这么说的。你们看《伤寒论》其他的注家,大概全是一样。少阴病下利,脉微者,应该用白通汤,同上面(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一样。

  那么吃完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这不是药有所误,这是因为这个病太寒了,冷丁吃热药,反而拒而不受,所以发生这类的情形。得怎么办呢?古人有一个说法,说得热以寒用,说药太热了,加点寒药,加点猪胆汁,这样一吃就可以好了。这种说法我以前也信,我学伤寒的时候也这样(认为)​。​(但后来通过独立思考,我认为)其实这是大错!怎么错呢?你们看看本文,他前面说“少阴病下利”​(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没说脉微呀,那么这段他搁个“少阴病,下利脉微者”​,​(我认为)这个(情况)不得与白通汤,​(若)与白通汤,不但利不止,而且出现底下逆治的(情况)​,这是个坏病的样子,​“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而且这个病有生死的关系,你看看后面,就吃了这个药,​“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这多么严重啊!

  (本条是“少阴病,下利脉微”​,而不是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脉微者为亡阳,就是没津液)外边没有津液,不能发汗,一发汗,再使其亡阳,虚极,一定转入阴寒重证,那就是底下的这种情况。因为什么注家像方才我说的那么个(错误)解释呢,他们就认为白通汤不是发汗药。他们看看葱白也是辛温嘛。可是(我认为葱白)真发汗,大葱谁都知道。如果脉微,无阳不能发汗,那么即便有下利,那也只能救里,不能够再攻表,所以与白通汤是误治,不但利不止,而且“厥逆无脉,干呕而烦”​,厥逆无脉是虚脱的样子,以前他并没厥逆无脉啊,这是吃这个药(白通汤)加重了。哪是个格拒不受呀!不是啊!

  以后的白通加猪胆汁也有问题呀。那么既然是这样了(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还能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吗?我认为这也错了,这应该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后头有。厥逆无脉,得用通脉四逆,哪有还用白通汤的呀,还用白通汤发汗呀,再发汗他非死不可。加猪胆汁,也应该加在通脉四逆汤里头,不能加到白通汤里头,你们好好研究研究这段,这是我这么讲的,应该是通脉四逆汤。白通加猪胆汁汤这是个错误,传抄错误。因为他这个书,现在差不多一千七八百年了,开始(仲景汉代时候)没有印好的现成的书,都是传抄,你借我我借你,他这个书并不普遍。这把白通加猪胆汁与通脉四逆加猪胆汁给搞错了,应该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那么你看看后面就知道了:唯独通脉四逆汤才能复脉。可是复脉,​“脉暴出者死”​,这就像早时候的油灯,油没有了,灯骤然间一亮就灭了,所谓灯欲灭而焰反彰,这是一般的常识,拿到这里来做比喻。​“暴出者”就是虚极暴脱的样子,虽然脉一出,马上就没有了,这非死不可。​“微续者生”​,一点一点脉往回恢复,这是生气欲复之象,所以必活。

  所以白通加猪胆汁应该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怎么讲呢?你看看后头方剂的作用就看出来了,如果虚寒到了极点,要祛沉寒、扶阳,非附子干姜不为功,他这个书前后可以看出来。​(对于干姜、附子的用量)那么白通汤你看看,干姜、附子用量比较轻,比四逆汤还轻,与通脉四逆更比不了。已经“厥逆无脉”而用这个分量就是不行,再加上发汗那更不行了。所以这个(本条)我认为是成问题的,这个书可也都是这么撂着。我现在注解这个书的时候,我把我认为错误的)有些话给改了。猪胆汁是什么药呢?这个药是苦味亢奋药,有亢奋作用,但是不能加到白通汤里头。人尿,在通脉四逆汤里头没有人尿,人尿大概也起亢奋作用吧,拿现在话说或者里面多少有点“荷尔蒙”​,有“激素”​,当然这还不敢确定,科学还没考验确定。可是人尿的确可以治人一时的虚脱。旁的没看着,有的时候妇人产后昏迷,常用童子尿给她灌,有时是解决问题的,我也亲眼看到过。那么这个需要研究的,是不是这个药(人尿)有这个作用,像我说的是不是里头有少量的激素,这也不一定。治这个病(即使)加这些药,加胆汁和人尿,也要加到通脉四逆汤里,也不能加到白通汤里头,这个我肯定。因为不对头!

  他特意搁个“脉微”​,不是随便搁的,头一个“少阴病,下利”​(314条)​,合病,又有少阴病,又有下利,当然脉不是微,​(本条)这一段特提出个“脉微”​,这不是随便说的,注家也把这个“脉微”给抹了,就认为前后是一个病,​(我认为)不是一个病。所以这一段很成问题,你们好好看看各注家,自己再好好考虑考虑,这个值得研究。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少阴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