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316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出自少阴病相关的经方为《真武汤
真武汤方(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前列腺肥大+细辛乌药;老人夜尿多、水肿可用;前列腺肿大;身体肥胖平日头晕眼花,头重脚轻的头晕;阳虚导致下焦水气化不利,苓桂术甘汤是中膈处有水气站起来头晕,可区别)
316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本条)这个“或下利”不对,因为前面有个“自下利”​,还“或下利”​,语意重复,不对头,应该“或不下利”​,下利前面应该有个“不”字,这样文意才相符。这段就是说里有停水,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在太阳也好、少阴也好,表不解。

  “二三日不已者”​,那么两三天以前,是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发汗的,以二三日无里证嘛,故微发汗也(302条)​。​(本条)他搁个“不已”​,就是虽然服了麻黄附子甘草汤,而病不已,为什么不已呢?根本是由于小便不利、内有停水,你不兼祛水,则表不解。所以他这个书,有些病理的关系,先后是一致的,没有说这会儿这么讲,那会儿那样讲。咱们讲太阳病里头,与“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28条)是一样的,那个(28条)就因为小便不利,表不解,就像无汗的表证似的。心下满微痛,是水不往下行,往上撞,就像里有所实似的,所以发汗、下之都不能解,非利小便不可,用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就好了。​(本条)这段也是这样,二三日之所以不已,就由于小便不利,里头有水气。

  少阴病要是小便不利,里头有水气,一到四五天则传里,非下利不可。所以到四五天,传里了,​“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那么由于小便不利,到四五日,你看看,四肢沉重疼痛,表还不解。不过虽表不解,而且里头有湿,四肢沉重,不光痛,郁于表的水分都存在。里头也有水,而且不能收摄,自下利,转到太阴病,这就变成少阴太阴的并病。可是主要由于里头停水,这就说明了二三日所以不已,四五天所以四肢疼痛、自下利,​(其中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小便不利、内有停水,所以肯定下个结论,​“此为有水气”​,都是这一个主要原因(造成的)​。“其人或咳”​,这种水气,表也没解,涉及肺,他也“或咳”​。

  或者也许有“小便利”​,前面不是有“小便不利”吗?或者也“小便利”​。或者“不下利”​。小便利就不下利,小便不利就水走肠间,​(我认为本条的“或下利”​)这个应该是“不下利”​,不是“或下利”​。或者致里水上犯而“呕”​。无论或然以下的证候有无,只是有以上“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只要有这些症状,就可以用真武汤。这个书,你们从前面看,凡是有“或然”的都给弄一个加味的方子,这个方子(的加味)绝不是张仲景的,因为什么?有些很不合理,​(我认为)这是后人所附。说什么方主之,是冲着主证说的,​(不管)客证有无,​(只要)你把水气去了,​(主证、客证)都能好的。祛水气以解表嘛,表也解了,水气也去了。

  真武汤也是个附子剂,用于陷于阴证,这是少阴病。太阳病(又有水气)只是用一般的利尿就行了。​(真武汤是)利尿之中加附子,所以也用茯苓、术,加生姜是治呕了,加芍药是治腹痛。水气是在胃,冲逆于上,或者呕,或者下利、腹痛,​(真武汤)它都治,但是陷于阴证,不加附子是不行的,所以加附子,真武汤这个方子最常用。“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底下这个“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这些都要不得,他(王叔和或者张仲景)是根据小青龙汤那套,加五味、细辛、干姜,​(我认为)其实这不对。​“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去芍药也不对,芍药这个药,虽然它不是个酸收敛药,但是这个药它起收敛作用。你们看大泻下药,都不用芍药,​(即便兼见)腹痛也不用芍药,像承气汤里头没芍药。它(芍药)起收敛作用。可是下利药里头,他用芍药,治腹痛,如建中汤里面用芍药。“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阴证哪有去附子的,这都是瞎说,所以(我认为)这个去、加的方法要不得。我以前教这个东西(​《伤寒论》​)的时候,在讲义里头,我都给(把方后的加减法)去了。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少阴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