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318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出自少阴病相关的经方为《四逆散
318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四逆散方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这个不是少阴病,这个根本就是少阳病,由于气的闭塞,而发生四逆,​(气的闭塞)就是在心下的部位。柴胡是祛胸胁苦满的,胸胁苦满加上心下闭塞,阻碍人的气血,也现四逆,但是很少(见到)​。

  那么(四逆散)这个方剂,它祛热,因为它以柴胡为主,治少阳,它不治寒,不应该搁在三阴篇里头,搁在少阴篇里头还是不行。那么古人总是就外观,看到四肢厥逆的这种情形,因为也有时候腹中痛,也有治下利的作用,认为这种腹痛下利是少阴病转属太阴,​(古人是)这么个看法,​(我认为)其实不是的,它这个下利是个热利,不是寒利。四逆散我常用,这个方子最常用了。大柴胡汤心下急、郁郁微烦。​(四逆散)这个方子也有心下急、郁郁微烦,但是不呕,故没有半夏、生姜;没有大黄,不可下。凡是大柴胡汤证不呕且不可下,你就用它(四逆散)没错的,其他都像大柴胡汤证。而且(四逆散)这个方剂很少有四逆,因为有枳实,气闭塞得厉害(而四逆)​,或者有,但是不一定有,所以四逆在临床上很少见,虽然名为四逆散,但四逆很少见,不是多见。那么由于气不得下行,枳实还是疏气的药。​(气不得下行)上逆于肺,​(四逆散)也有时候治“咳”​,凡是柴胡剂大概都治咳,柴胡剂这个方药,是疏理胸膈这一带。或者“悸”​,悸是指心下悸。

  或“小便不利”​,因为枳实、厚朴这类药,都消胀呀,也都祛水、祛湿。那么(针对)​“小便不利”呢,行气也利水。或者“腹中痛”​,​(四逆散)这个方药它根本由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汤合起来的。枳实芍药汤是行气缓腹痛的,枳实芍药汤这个方《金匮要略》里有。腹满腹痛,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全治的。再就是妇女产后腹中痛,一般要是没有瘀血,大概都是用枳实芍药散就好的,行气也止痛,所以它(四逆散)这个方药也治腹中痛,根本就治,不用加味。“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含)有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就治下利。那么如果再有热,柴胡清热,所以这也是治热利嘛,热利心下闭塞而有下利的,​(四逆散)这个方子也治。所以这个方子有治下利的机会,虽然它是一个或者见证,但是这个(下利)我们都把它当成用四逆散方的主证看是可以的。

  假设说有柴胡证,有这些问题(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尤其“腹中痛”或者有“下利”的情况,我常用四逆散。跟我在一起看病的人大概都知道,我们治肝病有大便不好的,我常用四逆散,四逆散合用当归四逆散,肝区痛得厉害的,加郁金、香附。我在临床上常这么用,从哪儿来的呢?就根据这条,就是“下利、腹痛”​。所以在慢性病里头治肝炎,我们不能不用柴胡,因为它疏理肝嘛。但是要是下利,你用柴胡桂姜汤就不行,柴胡桂姜汤它是治大便干。你用这个(四逆散)倒是蛮好的,就是这个方子(四逆散)合用当归芍药散加减。肝功能不好的,你可以加丹参、人参。总而言之,你用这个方子(四逆散)​,你得熟,你到时候合用或是化裁,心里就明白一些。他不呕嘛,​(大柴胡汤)你就不要搁半夏;要呕,就是大柴胡汤把大黄去了就行了,我也常用过。底下这些加减,更要不得喽。

少阴病

  胡希恕先生曰:​《伤寒论》少阴病篇比较难读,在我以前还没有人认为它是表阴证,也就因为这样,对于篇中的具体证治,因亦无法说明。其实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

少阴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