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371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出自厥利呕哕相关的经方为《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方 此治热性痢疾之方。 按:凡是痢疾,都是由于湿热形成的,所谓热性者,指热胜于湿而言,非单纯的热证。(痢疾,热痢,急性肠炎)
371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白头翁汤方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通脉四逆汤”治阴寒下利最重的(情况)​。那么“热利”呢?他一个个也在底下讲了。他说“热利下重者”​,下重就是里急后重了,蹲肚,白头翁汤主之。这几个药相当得好。这几个药都是苦寒,都起收敛作用,唯有白头翁,它能够治痛又能够逐血。你看《本草》上就有,逐血就是它有些祛瘀作用。所以脓血便用它(白头翁)是相当好的。而且这几个药啊,都苦寒收敛,这个收敛作用是(源自)苦寒,有消炎、止利、止血的作用。

  那么虽然这么说,但是我们要遇着这个病,比方说遇着热利下重,只是用这四个药(还要再加味大黄)​,我记得哪一回做报告我还说过呢,白头翁汤可用,要加大黄。你们在临床上遇着(热利下重)​,你们随便加,没有错误的。不用加太多,就搁6克就行。这个书上白头翁二两是错的,白头翁应该三两。这几个药是等分,全是三两。白头翁在这儿(本书版本)二两,在《玉函经》它就是三两。这个分量(二两)是错的。它(白头翁汤)是以白头翁为主,​(白头翁)这个药也是三两。热利,前面(第361、363、367条)都讲了,脉数、下利、身有热,或者渴而下利,脉数,这都是热利,前面讲了。

  361条,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363条,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367条,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那么(本条)这种热利,以至于下重,这就正说明是痢疾,那么可以用白头翁汤。如果血便这一类的,下血,我在临床上遇着过赤痢,拉下的那东西就血汤子,没有粪便。这种痢疾厉害,说死就死。这个(赤痢)你要用白头翁汤加阿胶。在(​《金匮要略》​)妇人篇上有,说“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阿胶对于赤痢非常好,同时再加点儿甘草。

  学生:胡老师,您说这样情况加大黄行不行?胡:若里急后重就得加大黄。我遇着这么一个老太太(患者)​,生生让人给药死了。她开始就得赤痢这类的疾病。​(老太太碰到一个大夫)他不是真正西医,他就是卖药的,反正以前做过药房,他就让人吃什么?吃硫酸镁。他说你吃,泻出大便来就好了,那净下血,哪儿泻大便去呀!后来,泻了七天,那人还不完蛋吗?找我去了,我一摸脉,这个人脑袋就耷拉下来了,我让她儿子赶紧送隔壁医院去,结果到不了医院就死了。用硫酸镁单独一味药,那哪儿行啊?尤其赤痢,真是血,净血、纯血,就像秫米汤子那东西。​(赤痢)这个痢疾是最厉害。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这个(赤痢)里急后重的时候少。这种泻利无度,要没有里急后重就加甘草、阿胶。

  这个方子(白头翁汤)最常用了,一般的痢疾没有里急后重,我们用白头翁汤就行;有里急后重可以加大黄。呈现柴胡证呢?那你用大柴胡加石膏那类的办法。所以,张仲景的一部书,注重到最后是方证,就是方剂的适应证,非到这个地方(方证)不可。所以一般研究仲景这书的人,有人认为经方不好使。不是告诉你哪一个方子治什么病,他让你辨证啊!方子都有一定的适应证候。像我们前面讲的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桂枝汤主之”​,你用旁的就不行,非常严,规律严谨。辨到最后(方证)啊,非常尖端。咱们现在(很多人的常规)辨证,这个虚了,那个实了,都是在空中楼阁上这么画呢。到顶点他不辨,他不会辨。顶点是什么呢?方证!像太阳病的发汗方子多少?大概我看一看,二十六个。你随便拿个方子就发汗行吗?绝对不行。哪个方子都是伤温、伤寒,外克风寒,方用辛温发汗法,那就出来桂枝汤了?那不是瞎来吗?所以他这个书,好就好在这儿!原则上的能够立法。比如说吧“太阳病,法当发汗”​,这是没问题的,怎么发汗?具体的事情具体分析。得辨到方证上,该用什么要用什么!他是这么一个书啊!所以研究仲景书,你脑子得有这么一种认识,你才能有用。你看看白头翁,你看后头说的,他说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