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汉。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连建伟先生讲解: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这一条就是讲望诊,是望诊在_17 临床上的应用。学生问老师:“病人在面部有气色,这种气色说明会出现某种疾病,我想听老师讲解一下。”老师讲了:“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青”,青为肝之色,鼻属于脾,也就是肝病影响到脾。“腹中痛”,说明脾胃阳气受到了伤害,而且,腹中是相当的冷,冷痛之极,这样的病人,由于阳气极度的衰弱,可能会“死”,这个“死”,当然不是绝对的。边上有个小注:“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即另有一个版本,说是:“腹中冷,苦痛者死”,就是把“痛”、“冷”两个字反了一下。我的见解是:应该二者结合起来参考,也就是腹中“冷痛”,而且“冷痛”得非常厉害。这一段就说明肝病传脾而脾阳大伤,患者往往“鼻头色青”,腹中冷痛。“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黑为肾之色,肾又主水,所以说是有水气。往往是肾阳虚,不能化气利水,所以“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下面是“色黄者,胸上有寒”,这个“色黄”,不是指鼻头“色黄”,而是指面色黄,因为本条第一句是“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有的病人是鼻头出现了青色或微黑色,还有些病人是面色黄。“胸上有寒”,说明脾肺之气虚寒。黄者,脾之色,脾土能生肺金,由于脾土不足,肺气也就虚寒了,所以说“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这个“亡”,作“失”字解,说明是出血病人,亡失了血液,极度的贫血,往往就是面色白。“设微赤非时者死”,“设”,就是假设,假如。脸色红应该是在夏天,因为赤属心,是夏天的主令,夏天天气比较热,是心火主气,这个时候,往往脸色红。而亡血的人,即严重的大出血的病人,脸色还挺红,还不是在夏天,说明是血虚之极,虚阳上浮,所以它是个死证。我刚才说了,不能死于句下,这个“死”字,说明病很难治。
“其目正圆者痉”,这个“痉”字,按照《说文解字》解释,是“疆急也”。《说文》是东汉许慎写的一部解释古文字的书。“痉”是一种“疆急”的病。“疆”,通“强”,就是项背强急。我们看古医书,包括现代的《中医诊断学》讲到:项背强急,角弓反张,这是一种动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高热病人,肝风内动,抽搐,眼睛睁得圆圆的,说明风邪很严重,而精气已经大伤了,这个病也是不治之症。两个眼睛睁得大大的,圆圆的,但不能转动,又有筋脉的强急,这是难治的病。“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这句也是望面色,面色青者,为痛,色青属木,就说明木克土产生了腹痛。“色黑为劳”,黑属肾,说明肾虚,肾虚精伤为虚劳病。“色赤为风”,赤属火,说明风火相煽,风借火势,火助风威。“色黄者便难”,“黄"是脾土之色,说明是脾胃湿热。
“便难”,一般书上解释是大便难,而《医宗金鉴》则解释为小便难,我赞成《医宗金鉴》的说法。因为湿邪在体内,往往可以导致小便不利,所以我们讲到温病,湿邪为病的时候,“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治湿要利小便,使得湿邪从小便排出去。所以,“色黄者便难",我是同意《医宗金鉴》的见解,是指小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色鲜明”,就是面色看上去亮光光的,说明是有水肿,所以仲景讲这个人有“留饮”,就是体内有水饮,所以会出现面色亮光光,实际上是水肿的表现。这一段讲从面部的望诊,可以知道脏腑的盛衰,气血的有余不足。所以这一条,以鼻为代表,并结合望面色进行望色。医生在望色时候,要注意分布,要结合面部,进行全面的观察,这就叫做“望而知之”。所以我们中医辨证,“望”是放在第一位的。“望而知之谓之神”,这是《内经》里的话,就是通过望面色来知道病情。
仲景之伤风的条辩:相关经方《小柴胡汤,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理中汤,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