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汉。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寸口”,在这里是指两只手上寸、关、尺部的脉。诊脉,就是按这个“寸口”,寸口也就是一寸长左右的口子。为什么叫寸、关、尺呢?“掌后高骨,名日关上”,我们诊脉,首先要自己摸到掌后高骨,就是手掌后面这个骨头,有点高突起来,叫掌后高骨,它就称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为什么叫-“寸”呢?因为掌后高骨到鱼际这块肉啊,就是一寸长。那么“关后为尺”呢,是指从掌后高骨到肘关节弯曲处的曲池穴是一尺长。古代一尺,比现在的一尺要短一些,古代的寸,也比现在的寸要短一些,所以叫寸、关、尺。“寸口”的“脉动”,“因其旺时而动”,就是根据四时的季节,四时的时令,脉搏也随之跳动。“假令肝旺色青”,比如说春天,应该是肝木主气,应该肝旺,其脉应该弦,其色应该青,这里简略了,没有说肝脉弦。“假令肝旺色青”,我们要作比较完整地解释,就是说:假如在春季肝木之气旺盛的时候,脉应该是弦的,色应该是青的。“四时各随其色”,也就是说:春天,脉是弦的,色青;夏天,脉是洪的,应该色赤;秋天,脉是浮的,应该色白;冬天,脉是沉的,应该色黑。这是在正常情况下,所以叫“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春天,应该是脉弦,色青,而现在反而是色白,脉浮,不是这个时令,而见到了这样的脉和色,都应当得病。从这个脉上、色上,医生就可以判断它会不会得病。这一条,就是讲脉色要相互结合的诊病方法,因为四时的季节改变,脉象和色泽也随之变动。这一条有所节略,这条应该是讲脉的,但是后面光是讲“其色”怎么样,都是举例,实际上应该包括色和脉两个方面。这条色脉并举,说明我们临床就应该色脉相参,望、闻、问、切结合起来用。现在说实在的,真正研究脉的很少,真正的中医脉学好的不多,所以我很遗憾。现在的所谓科学化,学生诊脉,用什么脉象仪,实际上不能替代真人身上的脉诊。这两年,我去过好多大学,我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去评估他们的本科教学水平,去看他们的实验室。他们的诊脉,都是在仪器上诊察脉搏的跳动。那天我跟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老校长严世芸在一起,叫我摸摸脉象仪。我说:“如果真的是出现这个脉,这个人就要死了。”为什么呢?因为《内经》里有一篇《脉要精微论》,它就讲这个脉学,是至精至微的,并不是很好学的,你必须要在虚静的情况下诊脉。“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就是医生心里头不能有任何的杂念,心要很清静,而且自己的呼吸很调匀,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才可以诊病人的脉,你才可以仔细地分辨他这个脉象是怎么样的。如果你自己的心里头有好多杂念,自己的心不定,自己的呼吸也不是很调匀,你给人家号脉,要号得出病来是不可能的。所以叫“持脉有道,虚静为保”。首先,你自己的心里头,不能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杂念,要很清静。比如说,你一边给人家诊脉,一边在跟其他人说话,那你肯定这个脉诊不好。脉跟四季气候有关系,春弦、夏洪、秋浮、冬沉。比如说,春天脉弦,夏天脉比较洪大,但是,弦也好,洪也好,其中都应有一种雍容和缓之气。脉弦并不是弦得很厉害,脉洪也并不是洪大得很厉害,它都有一种和缓之象,弦中带缓,洪中带缓,这才是正常人的脉象,必须要多多体会。我们的同学,比如住在一个宿舍里头的,互相可以诊诊脉。比如现在夏天,应该脉比较洪大。如果夏天,摸不到洪大脉,脉很细,很沉,肯定是脾肾功能有问题,阳气不足。因为夏天比较热,人跟大自然相应,脉也应比较洪大。还有,看舌苔,同学之间也应该互相看看。同样地都是正常人,都在上课,可能他是黄腻苔,他是白腻苔,他是舌质红绛,他是舌边有齿痕,都是不一样的。正常人不等于没有任何毛病,这个可能有湿热,那个脾虚则比较重一些,只要你经常看看,然后今后在病人身上再看看,慢慢地,就会积累到经验。而所谓的脉象仪,不过是塑料做的手,它没有人的脉象上那种和缓之气,洪脉光是洪,怦怦怦地跳,弦脉光是弦,怦怦怦地跳,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脉,我说这个人肯定快要死了,就是脉中无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现代科学虽然发达,但还有好多东西弄不清楚,它还不到这个程度。我们中医,真正是在人身上摸索出来的,通过几千年在人身上的摸索,得出的一些医疗经验的总结,并上升为理论。这一段就是告诉大家,脉要跟四时、要跟色,都要合参,如果是非其时而有其脉、其色,是属于不正常的情况。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