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十四)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出自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相关的经方为《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十四)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这一段讲了表里缓急的治法,是先要救表还是先要救里。学生问老师:“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有的病人先要救他的里,有的病人先要救他的表,这是什么道理呢?“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老师说:这个病一是指太阳病,也就是表证,应该要发汗,而现在被医生误治了,“医下之”,也就是医生不给他发汗,而是误用了承气汤之类的寒凉泻下的药。这些药损伤了人体的阳气,造成了脾肾阳虚,所以吃了药以后就“续得下利清谷不止”​。所谓“下利清谷不止”,就是吃什么拉什么,吃了饭不消化,拉出来可能还是饭粒,这就是“下利清谷不止”,又叫“完谷不化”​。但是患者的表证依然存在,所以“身体疼痛”​。由于医生没有给他正确的治疗,损伤了脾肾的阳气,又有“下利清谷”,这个时候表证、里证同时存在,而以里证为急一以脾肾阳虚为急,所以“急当救里”​。因为脾肾阳虚,“下利清谷不止”,如果不治疗,马上可能会危及生命。​“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就是吃了救里的药,比如说四逆汤,能够温脾肾、散寒邪,如果吃了以后,大便正常了,即所谓“清便自调”,但是身体还是疼痛,在这种情况下,就应“急当救表也”,就是再要来治他的表证。这一段就是论述了表里同病时先后缓急的治则一急者先治,缓者后治。这个时候,以脾肾阳虚,以里证为急,所以“急当救里”,等到里证解决了,再解除表邪。这条条文也见于《伤寒论》​,但是《伤寒论》还有两句话:“救里用四逆汤,救表用桂枝汤”​。而在《金匮要略》的这段条文中,就没有写出具体的方治,说明这两本书应该合参。一般来,说,在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的情况下,应该是先表后里的。但是现在里证比较急,比较重,那么就得先里后表。还有一种治法,叫“表里同治”,我们可以联系《伤寒论》的葛根黄芩黄连汤。既有发热,又有下利,发热就用葛根,下利就用黄芩、黄连,再加了一味甘草,是调和药。这就是既有表证的发热,又有肠胃的里热下利,所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我们读仲景书,就是要掌握他的治疗方法。这三种治法要根据病人病情的主次和缓急轻重来决定,要灵活地运用。所以做医生是蛮辛苦的,你真的要动脑筋啊!到底什么情况下先表后里,什么情况下先里后表,什么情况下表里同病,要自己考虑。所以古人说了这么一句话:“医者意也”,有人就攻击中医,“医者意也”,是不是就凭自己想想。实际上这个“意”是科学的思维,理性的思维,而不是随便地用药,要真正用心去想,当然它要根据古代的哲学,根据中医的辨证。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