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汉。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胡希恕:
不应该是“喝”,而应该是“嗄”(音shà),“嗄”就是嗓音变了,声音沙哑,甘草泻心汤主之。什么叫狐惑病呢?古人有多种说法:一般都说是“疳”,就是“病字头”里搁一个“甘”字,就是小孩子最容易得的,烧牙花子,小儿的牙病即“牙疳”,甚至于“穿腮”,古人认为这是虫子。为什么叫狐惑呢?古人也有他的道理,这个病发作无常,又没有一定的部位,而且反复发作,好了再犯,犯了再好,也就是如神灵似的,所以叫作狐惑。这个病的初起,也是恶寒发热,像太阳伤寒,所以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但是这个病已经形成后,就没有这个症状了,就不发热恶寒了。“默默欲眠”,默默就是没有精神。“目不得闭”,睡觉还不能睡实。“卧起不安”,烦躁;“蚀于喉为惑”,它主要讲是有蚀疮,蚀疮要是在喉,古人取名为“惑”,“蚀于阴为狐”,指的是下阴的前阴说的;“不欲饮食”,这是一个固定的症状,说明这个病还是与肠胃有关系,“恶闻食臭”,就是闻着食臭就恶心;面目呢,由于蚀疮进退的过程常有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为惑,口腔这一带,声音沙哑,声音有变化,当然尤其在喉的时候更是声音沙哑。狐惑病蚀于上的这一部分,用甘草泻心汤主之。这个方子很好使,我有经验。
这个病初得也是状如伤寒,默默不欲饮食、恶心等类乎小柴胡汤证,这个方子(甘草泻心汤)近乎小柴胡汤,可是它没有柴胡,没有那么大的热啊。我遇到一个女病人,上面(所说的症状)一点儿不错,开始的时候像重感(冒),满口都溃烂,一点东西不能吃,我就给她吃甘草泻心汤,吃过就好了。我们现在临床遇到的口腔溃疡,用这个方子也好使。有时候偏于有热,口咽较干,可以加石膏;有时候烦得厉害,可以加生地。我用这种方法治这种病,还没遇见过不好的。
甘草泻心汤,在《伤寒论》里头是胃伤疾患。《伤寒论》里是这样说的,主要病因是胃虚,看这个方子的用药:用人参、甘草干姜汤,这些都是治胃的,加人参、甘草、大枣这些甘温的药物。因为《伤寒论》里说由于胃虚,客气邪热都往胃里来,所以胃就心下痞、痞硬;客邪都往这里来,有水气再有热,它就要呕吐;同时,经过胃肠,它有肠鸣。《伤寒论》里头说,心下痞硬,呕而肠鸣下利,用甘草泻心汤。可见它是胃肠里面的问题,即便此病属于神经系统(病变),也是由于胃神经的关系。那么看这个病人啊,也有精神因素方面的关系,搁到“狐惑”里头了嘛。他起烦,卧起不安就起黄芩、黄连的作用,他烦,热都跑到胃里头了,所以烦。这是说“惑”,口腔溃疡,我们一般用这个方子加减都可以(治)好的。
倪海厦:
狐惑病,就是寄生虫引起的病。这种虫,有的时候可能是血丝虫, 可能是肠子里面的蛔虫,有的时候可能是性病的毒。我们中医不管它 是什么病毒,我们只管如何辨症。『状如伤寒』就是看起来很像伤寒, 看起来像麻黄汤证,病人会恶寒发热。『默默欲眠』就是想睡觉目又 不得闭,眼不得闭是因为病毒跑到肝脏里面去了。『卧起不安』如果 跑到喉咙上面就会『蚀于喉』,张仲景称为『惑』。『蚀于阴』就是阴 部长了性病,会看到阴部破损掉了,这些就是西医讲的性病。蚀于阴 叫做狐病。吃东西吃不下『恶闻食臭』,闻到食物味道胃里面就难过。 有时候『乍赤、乍黑、乍白』脸色常常在变化,这种就是属于性病之 类的疾病。如果是蚀于上部,就是喉咙受到这种病毒侵害的时候,会 连声音都变掉了,像有的梅毒病人到末期时连声音都改变了。如果是 这样子的话,第一个蚀在喉部时,我们要用甘草泻心汤。蚀在下部则 咽干,用苦参汤洗之。如果是蚀在肛门的话,用雄黄来薰它。 甘草泻心汤,诸位过去都学过,有心下痞时就会用到甘草泻心汤, 还有就是用在治疗性病时也会用到甘草泻心汤。上次我在美国,讲心 脏动脉血管堵塞案例时,当时我第一眼看到他,就知道是甘草泻心汤 证。诸位看甘草泻心汤的方子,炙甘草、黄芩、干姜、人参、半夏、 黄连、大枣。这个处方里面没有大黄攻下的药,结果病人吃下去却上 了五、六十次厕所。因为体内所有阻塞住的浊物完全被排出来,我们 中医是辨症论治,只因为病人东西吃不下去,胃里面难过,而选用甘 车泻心汤来治疗,没想到结果竟然如此。苦参汤,平常不要光用苦参 来煮,我们还要加一些东西在里面。我们用苦参的时候,一般是用药 汤来洗患处,洗阴部,洗男人的生殖器,苦参我们用四两,因为要煮 汤水。还需要加一些槐木,再加一些狼牙草等一起煮,我们后面还会 介绍。两个都差不多四两,用来清洗患处,阴部给性病腐蚀到的地方。 如果您不幸是零号,肛门受到的伤害会比较严重,这个时候就要用雄 黄。将雄黄放在瓦片上,然后在下面生火加热,雄黄加热过后会变成砒霜。过去铁匠师父打铁的时候不管他打的是马口铁或是打剑、打铁 锹,无论打什么东西,如果想要提高铁的纯度,就要把铁里面杂质去 掉,方法就是泡在砒霜水里面。一泡下去,铁中的杂质就会被去掉, 所以它对铁的腐蚀力量很强。你如果用铁锅在下面,雄黄在上面一烧 「啵!」铁锅就会出现一个洞,穿过去了。所以我们平常烧雄黄一定 是用瓦片,就是屋上的瓦,你拿一块瓦放在一边先加热,然后用另外 两片瓦把它夹着,让中间有一个小孔。然后要薰的人拿着一块布,千 万不要去闻那个味道,那不是给你闻的,病人就蹲在上面,用布把身 体盖好,头露出来,然后在后面的布弄一个小孔,再将雄黄倒上去, 此时一股青烟就会往上冒,你自己也不要闻那个烟,会中毒的,烟往 上冒 到肛 燻 门,肛门腐烂掉的部位受到此烟一 就会止痛,伤口就会 燻 恢复过来了。当然不一定是零号,别的原因造成肛门整个腐蚀掉通通 可以用。平常雄黄如果要加热用的时候,那个烟是又青又黑,闻了以 后就会感觉到好像有人勒到你的脖子,呼吸都会呼不过来,这表示你 中毒了。
连建伟:
狐惑病和百合病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以放在同一篇来讨论。狐惑这个病跟伤寒有点相像,比如说这个病也可以出现与伤寒类似的发热症状;“默默欲眠”,也就是神情比较沉默,不想说话,总是想睡,但又不是真正睡着;“目不得闭”,眼睛闭不起来;“卧起不安”,躺下去又要坐起来,很不安宁。“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就是在咽喉部会出现腐蚀现象,这种咽喉部蚀烂的病叫“惑”。如果是在下部即前后阴部位出现溃疡腐烂的病叫“狐”。为什么张仲景称此病为狐惑?按照仲景自己的解释,就是这个病在上可见到咽喉部溃疡、腐烂;在下则可见前后阴腐烂。所以咽喉腐烂,叫“惑”;下部腐烂,叫“狐”。这是仲景的解释。在此我再做一点补充,为什么这个病叫狐惑啊?这与症状的多变而不定有关。就好像这个狐狸,就是多疑不定的。狐狸和狼不一样,当狼要跳起来要吃人时,就是真的要吃人。但狐狸不同,它会躲在暗处先行观察,要先作一番考虑。因此狐狸是比较多疑不定的,所以叫“狐”,叫“惑”。狐惑症状也是不定的,症状有很多,比如说,他是想睡但眼睛又闭不起来,躺下也不能安宁,而且不想吃饭。“恶闻食臭”,就是闻到饮食的味道,就觉得很讨厌,不想吃。而且病人面部的颜色也是不定的,一会儿是红,一会儿是黑,一会儿是白的。如果上部咽喉腐蚀蚀烂,病人的声音就会嘶哑,发不出声音来。所以我个人的看法,实际上是仲景跟你讲的最准确,什么叫狐?什么叫惑?“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而且这个病的症状是多变不定的,如狐性之多疑惑,所以叫狐惑。狐惑是这个病的病名。至于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湿热毒邪在体内所致的。所以此病的治疗方甘草泻心汤,是清湿热解湿毒的,此方实际上就是半夏泻心汤的加减,就是把半夏泻心汤里的甘草剂量加大了。这一点我们学过《伤寒论》或《方剂学》就明白了,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及大枣等七味药组成,而甘草泻心汤则重用甘草到四两,甘草在此主要是起清热解毒的作用,因为狐惑病是由毒邪所造成,所以用甘草。既然此病是一种湿热毒邪,因此在治疗上就要清热燥湿,清热用黄芩与黄连,此两味药还兼有解毒的功用;祛湿用半夏及干姜。因为湿与热相互凝结,故用半夏与干姜祛湿,黄芩与黄连清热,扶正则用人参及大枣。但关键还是去湿热、解热毒。因为狐惑病的病因是湿热毒邪,所以重用甘草解毒,而最终选择了甘草泻心汤来治疗此病。仲景除了用汤剂治疗以外,还用了洗剂和熏剂来治疗。
这是三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现在首要研究的就是这个百合病,百合病在没讲以前,我把这个百合病是怎么一种病先说一说,要不不太好懂。这个百合病,拿现代的话说,就是一个虚热型的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这是三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现在首要研究的就是这个百合病,百合病在没讲以前,我把这个百合病是怎么一种病先说一说,要不不太好懂。这个百合病,拿现代的话说,就是一个虚热型的一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的条辩:相关经方《下瘀血汤》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小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