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汉。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鳖甲 柴胡 黄芩 大黄 牡丹 䗪虫 阿胶 [用法] 上七味,各等分,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清酒下,不能饮者,白饮亦可。
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韦三分(去毛) 厚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䗪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窠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熬) 桃仁二分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方》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䗪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胡希恕:
古人也好,现在人也好,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节,十五天嘛,一年二十四节,这指的是气候学。疟疾,大概这个病,“以月”,古人是约略之词,也不一定是这个样子,总是不越乎十五天,一般情况下十五日愈,最长也不能超过一个月,这也是约略之词,这不是一定的。这一段就说明,假设疟疾“以月-日发”,某一个月的一号开始发的疟,到这个月的十五日,按照一般的常规应该好。假设十五日不好,三候一节,那就得两节了,差不多到一个月,大概就好了。如果一个月不好,那这个疟不可轻看了,那它就要发生底下说的“症瘕”“疟母”的情况。古人说的症瘕、疟母,就是摸到左胁下脾肿大了,古人认为这是一种症瘕积聚,所以给它取名叫疟母,趁着它没(长)结实之前,赶紧治之,用鳖甲煎丸。它要是日久已经牢固起来,当然就不好治了。事实也是这样的,在疟疾以后,发生半个月、一个月的情形,不至于形成脾肿大。假设久不愈,它是要有这个的,一般得疟疾后,它也遗留这种病,这个脾肿大,古人也见到这一点了。
底下药是鳖甲煎丸,看看它的方剂组成,主要还是用柴胡剂,根据头一句“疟脉自弦”嘛,用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干姜,它就把那个大枣、甘草拿掉了,把生姜换成干姜了,为什么拿掉甘草、大枣呢?因为甘草它缓药的力量,尤其是(若要)“攻”什么东西,它不用甘草。
古人认为症瘕,不外乎两个问题:一个是瘀血,所以这个药它要祛瘀的;一个就是痰饮,所以非痰即血,古人这么看。这个药以柴胡剂为主,它要治疟疾,另外就是行气、祛瘀、下水的药,看这个方里面有桃仁承气汤,有丹皮,又有䗪虫,尤其主用的是鳖甲,攻坚祛瘀,另外它有一些行气的(药,如)厚朴之类,再有下水的,还有解毒的,像蜂巢,它是以毒攻毒,也是为治疟母的关系。这个药以前有做的,现在大概武昌、汉口有做的。北京也有做的,但把这个方子给减了,所以它就不好使,以前在杭州做过这个药,挺好使的。我用过这个药,对于治脾肿大的确有作用,我们治肝炎的脾肿大用过这个药,那时候(没)有成药,现配这个东西(成药)挺麻烦。尤其这个脾肿大,不能求急治,它是瘀血,你要是猛攻是不行的,用这种丸药比较好,现在一般用大黄䗪虫丸,也挺好使的。
这(鳖甲煎丸)主要治疟疾,它还是以柴胡剂为主的,配伍行气、泻下、祛瘀、祛痰饮、祛水。这个药配伍挺麻烦,药味也多,有二十三味,弄成细末,“取煅灶下灰一斗”,这个近乎百草霜,与黄土的作用差不多。它是灰,对胃有好处,能够治呕,因为净用些攻破的药,恐怕伤中伤胃,(所以)它用灶下灰,用清酒一斛五斗,把这灰拿酒浸了,酒浸一半的时候,然后把鳖甲搁到里头,“煮令饭烂如胶漆”,灰见着酒一泡,颜色就变成黑的了,就像胶漆似的,然后绞取汁,再把其他的药搁里头煎,然后制成丸子,有梧桐子大小,空心服七丸,一天服三次,逐渐地这个药也可以加。这个药在《千金方》里与这里稍稍不同,《千金方》里鳖甲不是十二分,而是十二片,分量比较大,还有海藻,海藻也是祛湿祛水的。大戟,它的攻破力量更大一些。不光有葶苈,还搁有大戟啊,还有䗪虫五分,这里(䗪虫)也是五分,这个没有多大分别。可是没有鼠妇、赤硝,其他没有什么两样的。也是先煎鳖甲,也是用这种法子。这是一段。如果在疟疾里头形成了症瘕积聚的,古人叫疟母,其实就是疟疾的后遗症,以疟为母嘛,由疟疾而生的,趁着它未坚固,趁着它刚形成,得赶紧治,这是古人的一种看法。
倪海厦:
疟病之后如果结成一块停在腹中,症状如 瘕,如果发生在三焦 癥 淋巴系统里面,我们可以用小柴胡汤把它和解出来。张仲景说:「结 成一块的时候这叫做疟母。」就是长在肚子这边,像痞块样,绷起来 硬梆梆的,必须赶快治,『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一般来说半 个月会好,如果没有好的话,应该『当月尽解』,此时当使用鳖里煎 丸。伤寒论里面以麻黄升麻汤的汤剂内使用药物最多,金匮里面以鳖 甲煎丸证的汤剂内使用药物最多。一般疟病会集中在一起成为疟母, 多发生在病愈之后。 一般来说疟会聚集在一个地方的只有寒疟会,热疟不会,热是会 四散的,寒的疟才会凝固,凝聚在一个地方。大家看处方内容,鳖甲, 这个我们刚刚介绍过,中间这个是鼠妇,鼠妇这个药本身是在妇科里 面用的,专门治疗月经闭经,可以消血 ,就是有血块停留在子宫里 癥 造成阻塞,就会产生女子闭经,这时我们会用到鼠妇。鼠妇是很毒的药,一般用量很小,这里是做成丸剂。石苇这个药在本草里面讲,专 门治劳热,劳热就是虚热。平常我们都不会用到这个药,只有鳖甲煎 丸,我们才会用到。紫葳这个药跟鼠妇是一样,也是专门治疗这种癥 闭。 经方里面用来攻坚的药物,像鼠妇、紫葳这种药物就是在攻坚。 还有『方中用桃仁 虫蜣螂鼠妇之属』目的是要破除瘀血,因为疟母 蟅 在腹腔里会聚集在一处地方。中医的观念里面是认为,这种疟病会突 破我们的肠壁,当疟病在三焦油网、淋巴系统里面跑的时候,就会出 现忽冷忽热的症状,如果突破出来,疟病就会凝聚在一起,就会影响 我们的血液循环造成血管会破裂掉,血会瘀阻在一个地方,加上病人 痰会很多,造成里面整个都是血和痰混在一起,临症上看到就是这样, 所以会选用到很多祛痰的药。像这类瘀血,流出血管到了我们的组织 中间,又碰到痰,这痰本来就是很容易滋生病毒,病毒是最容易生存 在这种湿稠稠的地方,它最喜欢待在这样环境里面,再碰到瘀血停在 这里,瘀血又供给这些病毒营养,所以就形成一个很大的硬邦邦的块 状物。遇到这种情形,西医也是只有开刀进去把它挖出来。中医就是 用鳖甲煎丸。鳖甲煎丸非常不好制做,因为很多药已经找不到了。葶 苈是用来涤痰的,后面我们肺痈会介绍到葶苈子。『君鳖甲以攻痞』 硬块,鳖甲不但可以护卫肝,而且也可以攻血。『又参用小柴胡汤以 清少阳』所以大部分疟疾我们都是小柴胡汤的加减。『干姜桂枝以温 脾,阿胶芍药以通血,大黄厚朴以调胃,赤硝瞿麦以利水而泄湿』赤 硝,就是芒硝。这里用丸剂,要用丸剂就是能够取它的药缓力重。如 果用汤剂,走得太快,没有办法完全让药渗到疟母的地方,由于这种 症状我们看到并不是很多,临床上我们治疗这类病时,很可能我们不 容易把这个鳖甲煎丸做成,所以实际上我们必须用针灸配合处方来治 疗它。 一般我们看到这种堵在肚子里的气块,按照张仲景的陈述,病人 会往来寒热,所以我们选穴下针很重要。我记得我在讲针灸的时候, 像外关穴可以通利三焦,血的**穴『委中穴』我讲过是专门治疗霍乱、 疟疾的穴位,然后利用小柴胡汤来做加减,你可以用加入一些攻血的药和攻痰的药在里面。现在药房还可以买到的像蜀漆就是很好的祛痰 的药,葶苈子是攻水的药。还有祛血攻血的药,像桃仁、红花,都可 以加在小柴胡汤里面 用。下针的话外关、委中穴就可以了。如果没 倂 有这个鳖甲煎丸,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方法来制作药丸,当然时间会拖 长一点,还是会好转的。
连建伟:
学生问老师:如果这个人得了疟疾病,以这个月的初一开始发作,应当到十五,病就好起来了。如果还没有好,这个“差”和“愈”意思是一样的,那么再过十五天,到当月的月底,到三十,就应该全好了。如果还是不好,究竟是什么病呢?古代以十五天为一个节气,所以十二个月是二十四个节气。古人按节气来说,他们认为过了一个节气了,十五天了,这个病也应该好了,如果还不好,那么过两个节气了,一个月了,就应该好了。还是没有好,这个疟疾那么厉害,那应该算是什么病?老师就告诉学生:“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老师说患疟疾时间太久了,就在腹中结成了症瘕,叫做疟母。这个症瘕就是腹中的结块,这个疟母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脾脏肿大。因为疟疾病发的时间久了,会导致脾肿大,古人就把它称为症瘕,称为疟母。症瘕是个些统称,就是腹中的结块,比如说肝硬化,摸上去肝很硬,脾肿大,脾摸上去很大,一包括肝癌,摸上去很硬,均可称作症瘕。症瘕,分开来讲,症和瘕还是不一样的,统称之是腹中的积块。症,是真正的血积造成的,而瘕是气聚造成的,所以又叫积聚。症瘕,有的书上又叫积聚。症瘕,比如说肝肿大,肝硬化,脾肿大,实际上按照中医理论就是血瘀。血积,积到一定程度,这个硬块叫症。而聚,是气聚,比如说有的人跑来,他说我肚子里好像觉得有个块,但这个块是不固定的,一会这个地方摸上去好像有个东西,一会又觉得其他地方又有。这不是真的有瘀血积蓄,而是由于气机不畅所造成的一个气块。症,应读作“真”,而瘕则可读作“假”,症是真的东西,真的长了这个就麻烦了。病情最轻浅的,就是脾肿大,脾肿大还没有生命危险。再严重,比如说肝癌,这也是属于“症”的范围。瘕,不要紧的,是假的,没有问题。比如心情不舒畅,特别是女性朋友常有这种情况,说自己肚子里有个东西,一会跑到这里,一会跑到那里,实际上这是气郁而造成的。只要给她理气之品如木香、香附、乌药、沉香等,把气机疏通了就没有问题。所以症瘕是腹中结块的统称,但实际上症与瘕还是有区别的。症是血积,而瘕是气聚。所以症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而聚则从疏理气机着手即可。症是真东西,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就是开刀,如脾肿大的唯一治法就是开刀切除脾脏。中医在这方面早就有办法,而且是张仲景提出来的:“急治之,宜鳖甲煎丸”。“急治之”,就说明面对这个病绝不可以拖延时间,应尽快服用鳖甲煎丸。这个病的名称叫疟母,是由于疟疾病时间久了以后导致了脾肿大,脾肿大在左胁下,称为疟母。疟母就是用鳖甲煎丸来治疗,这个方由很多药组成,所以不要求学生背。因为这个丸药,是个很大的方,而且包含很多虫类药,一般要开汤剂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买成药。大陆上有一些大的药店或药厂生产此药,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等。鳖甲煎丸里有鳖甲软坚散结,乌扇就是射干,能够清热、去水;黄芩、柴胡、半夏和人参,就相当于小柴胡汤的意思,有黄芩与柴胡这两味药,就说明这个病有往来寒热,时间久了,变成疟母,所以用和解的药;鼠妇就是地虱,这是一种活血化瘀、通经脉的虫类药,但鼠妇喜欢钻在泥土里,因此不太好找;干姜、大黄、芍药、桂枝四味药,包含着桂枝汤的方意,其中桂枝和芍药能调和营卫;而葶苈、石韦和瞿麦则能去水邪;厚朴理气;牡丹活血;紫葳,又叫凌霄花,有清热活血的作用;䗪虫就是地鳖虫,能活血化瘀;阿胶养血;蜂窠,则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赤硝又称为硝石,它能清热泻下、软坚散结;蜣螅就是蜣螅虫,也能软坚散结;桃仁活血化瘀。以上药味很多,一共23 味药,其中包括了桂枝汤的桂枝、芍药;小柴胡汤的柴胡、半夏、黄芩、人参;承气汤里的大黄、厚朴;桂枝茯苓丸的桂枝、赤芍、丹皮、桃仁,治疗妇女症病的。所以在这个方里,包含了调营卫、和少阳、清热泻下及活血化瘀等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虫类药如鼠妇、广虫、蜂窠及蜣螅虫等,这些虫类药主要起了祛瘀的作用,能够把瘀血从经络中搜剔出去。另外,再加去水、化痰、理气、清热及补气血的药如人参、阿胶等,最终使得症瘕消散。鳖甲煎丸是一个消导剂,属八法中的消法。因为疟母这个病不是一天二天起来的,因此在治疗上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按照本条条文的描述,起码要一个月以上,所以这个方一般都是做成丸药,而使症瘕慢慢地得以消除。这个方在空腹时服食七丸,一天吃三次,而分量方面,每次服用则相当于现今的一至二钱。为什么叫鳖甲煎丸呢?因为这个丸药的制作方法很特殊,我们学了那么多的方剂,包括《伤寒论》的方剂,没有一个方剂的制法是像这个方的。它是取煅灶下灰一斗,这种灰是从打铁得来的。我们看铁匠师傅打铁的时候,铁屑会伴随火花从灶上掉下来,把这种灰收集起来,然后用清酒一斛五斗,这分量要比铁灰多了十五倍,清酒就是澄清的米酒,日本人到现在还是叫清酒。然后用这种清酒浸灶下灰,灶下灰会吸走约一半的酒,然后把鳖甲放到酒里一起煮,煮得要很烂,直到如胶似漆的地步,再把它绞取汁,再加入诸药再煎,煎到很粘稠,再做成丸药,所以叫鳖甲煎丸。鳖甲煎丸实际上指它炮制的方法,做药丸的方法,鳖甲怎么个煎法?丸怎么个做法?才叫鳖甲煎丸。做成丸很小,就如梧桐子般大。“空心服七丸”,“空心”就是空腹,仲景书上写的“心”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胃”,所以张仲景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说法,我们不能按照现在的说法来理解。我们再复习一下张仲景治疗肠胃不和的一个方一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满不舒,这里所说的心,实际上也是胃,是指胃中不舒服。泻心实际上就是泻胃。直到现在,老百姓讲话也是这样,所谓“吃点心”、“点点心”呀,实际上都是吃到胃里去了。所以仲景时代讲的心就是现在的胃。“空心”就是空腹吃。吃七丸,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一钱左右,一天吃三次。这个药很厉害,但是少量服。“丸者缓也”,慢慢地让它起到软坚散结;消除疟母的作用,这个方所代表的是消法。疟病时间久了,就产生了疟母,而疟母不消的话,这个疟还是难愈,就是还会继续往来寒热,造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所以要把这个疟母给治好,仲景说要“急治之”,不能再给病人拖延时间,得病了就要急治。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本篇是专论疟病的,前面几篇都是把几个病合在一起,如痉湿喝,百合狐惑阴阳毒,一般是三种病、四种病合在一起。这里专论疟病,专论一个病,说明疟病古代就很多,流行广。 疟病最早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加葛根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