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引汤 治除热瘫痫。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风引汤方: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瘈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源云:“脚气宜风引汤。”
连建伟:
前面我们提到过风引汤的体例也与仲景别的方不同。所谓“风引”,就是风痫掣引的意思,也就是癫痫病发作时的状态。癫痫病突然发作会抽搐、口吐白沫、发出猪、羊般的鸣叫,所以民间又叫“羊痫风”、“猪癫风”。本病的病机是肝火偏旺、肝风内动,故用风引汤重镇潜阳、清热熄风。方中汇集了六种金石类药来清热重镇熄风,有石膏、寒水石、滑石清热以泻火,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重镇以潜阳;大黄苦寒泻热外出;龙骨、牡蛎重镇潜阳安神;又恐金石类药寒凉伤胃,所以反佐以干姜、桂枝温中;甘草调和诸药。什么叫反佐?就是选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到相成作用的药物。比如左金丸,黄连配吴茱萸,黄连是清热的,而吴茱萸是温热的,但用了吴茱萸能够使黄连苦寒而不至于伤胃,而且吴茱萸除了人胃经,还能入肝经,能够散郁,用于肝火犯胃引起的胃痛、呕吐等效果非常好。
本条条文后面写了一段小字:“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疵,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治疗大人由于肝风内动引起的癫痫抽搐,小孩受惊癫痫发作抽搐,一天发作几十次,医生都治不好,用这个方剂能够除热熄风。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医案:有一个36岁的男子,得癫痫病很久了,每周要发作二三次。发作时神志不清,痰鸣,抽搐,片刻苏醒,脉弦,舌苔厚。当时求诊一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于我们浙江中医学院的老院长何任教授。何教授就用了风引汤,按照原方剂量研为细末,每晚临睡时吞服6克。之后,癫痫十几天没有发作。后来就一直继续服用这个方。明代有一个医学家叫楼英,他在《医学纲目》里把本条条文的“除热瘫痫”改动了一个字,变为“除热癫痫”,意思就是风引汤治疗的是风热引起的癫痫病。我觉得他改动了这个字,从意思上看更加贴切,因为这个方治疗癫痫病确实效果比较好。
倪海厦:
像风引汤,我用的也是不多,我很怀疑这些方子都不是张仲景开 的。如果是张仲景处方的话,为什么要叫『侯氏黑散』?为什么不是 叫做『张氏白散』呢?他一定会用张氏之名。诸位再看风引汤,专治 热瘫痫,就是热症中风,完全是里热症,里面很热的时候,又遇到表 风。里面本身就虚,虚久后产生的虚热,此时表又受到风。我们除了 开补虚的药,还要同时开去热的药,也还要再开去表风的药,药力一 定区分为这三种,你看大黄是去里热实的,像干姜、龙骨、桂枝、牡 蛎这种都是补里虚的,还要加上去热的药,像石膏,就是去热的药。 为什么要用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这种涩剂,一般 我们使用石剂时,是因为石头的药都是比较涩,而病人身体里面有虚 热的时候,大便时会有下利,肚子会痛,像肠鸣下利般,食物是不会 停在肠胃里面。所以就需要加进去很多涩剂像赤石脂、紫石英、白石脂等。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