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胡希恕:
这就是一段,底下这个应该是另一段。这个历节是什么意思?就是多发性的一种关节痛,身上关节无所不痛啊,所以叫“历节”。关节这个地方,是筋与骨交接这么一个部位,所以与肝肾有关系,这是古人的一种看法,咱们也就是做一个参考。那么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俱虚,所以脉沉而弱。沉而弱,就是里虚,肝肾也都在里,肝肾虚,所以脉也沉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这几句话,古人的文字是这么说的,不是说我们见到沉脉就主骨,不是的。总而言之,肝肾虚于内,所以脉应指沉而弱。由于肾虚则骨弱,肾主骨,肝虚则筋缓,就是弛缓不收,所以关节这个地方由于骨和筋虚而无气,肝肾虚嘛。这个地方虚,客气邪风就容易乘虚而入关节。如果心火再气盛,那么他就要出汗,古人认为火属心,如果内里有热,他就汗出,又不知摄生,用冷水去洗,所以“汗出,入水中”。如果寒水遏制了心热,使它不汗出,本来应该汗出嘛。那么汗郁而为湿,留于关节就为历节痛。历节痛与一般的关节炎有时候不一样,出黄汗,“历节黄汗出”,不光出黄汗,它也疼,“历节黄汗出”而疼痛,所以叫作历节。每个关节都这样。
这也都属于风湿痛、关节炎,这一套东西都概括在内了,所以这个书上有时说“风湿相搏”,那个(风湿)关节,不是整个关节。这个(历节)是身上整个关节,无关节不痛,叫作历节痛,才单独搁这么一章。而且这一章讲的,总而言之关节痛得也是厉害,把类风湿差不多也都搁在这章了。他在首段提出来了,说这个病与肝肾很有关系,认为是筋骨的问题嘛,所以搁这么一段,这是得这个病的主因,这是古人的看法,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做个参考。
连建伟:
“寸口脉沉而弱”,指手上的寸关尺三部脉沉而无力;“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沉说明在里在肾,肾主骨,弱说明肝血虚,肝主筋。这个病人本身就是肝肾不足,肾阳不足,肝血也虚,肝肾虚的人就容易得历节病。肝肾不足是内因,外因是“汗出入水中”,体质差又不注意保养身体,出了汗又去洗澡、游泳;“如水伤心”,就是指水湿伤及了血脉,心主血脉;“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关节疼痛、肿胀,汗出色黄,这样的病就叫作历节。
倪海厦:
『寸口脉沉而弱』寸脉位出现脉沉在骨边,表示病在骨,因为沉 脉就是讲骨头有病,而肾脏就是主骨。弱脉出现,是主筋病。『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中医讲的历节,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就叫做历节。 历节病在临床上看类似于西医说的痛风与风湿病。实际临床上大家可 以看到有三种不同的症状。第一种,中医叫做风痹。风痹的主要症状是麻又痛,连皮肤都会又痛又麻。第二是血痹,血痹的主要症状是『麻而不痛』,单纯只有麻的感觉,没有痛症。风痹有专治风痹的汤,血痹有专治血痹的汤,像黄耆五物汤就是治疗血痹的。第三种就是历节病,而历节的主要症状是『但痛不麻』,这是中医用外在的症状来区分的。西医临床上看到很多痛风或是风湿都有这种症状。像你开『甘 草附子汤』给病人的时候,而这处方只是治疗风痹,当风寒湿相混合 在一起时,病人会有各种不同的症状出现,如果是只痛不麻的话,我们就把他当成历节在治疗,治历节的处方有乌头汤,或是大乌头煎等。 如果是血痹,就是黄耆五物汤证,血痹的主要症状就是麻,纯麻的感 觉,那种麻是很顽固的麻,有的麻十几年来都在麻,黄耆五物汤专门 治疗麻的症状,麻是非常不易被治好的,而这是血痹特有的症状,也就是血虚。现在讲的历节,它的起因中医认为是肝肾两虚,有一天肾 脏的新陈代谢功能不是很好,它没有办法把废物排泄出去时,由于水生木,因此所有的脏东西会因此而进入肝脏,如果此时肝脏本身又虚 了,脏东西到了肝里面等待分解时,肝没有办法把它排出来,这个时 候脏的物质就会沉积在身体里面,也就是所谓尿酸沉积在身体里面, 逐渐的沉积日久以后,就会囤积在骨头旁边,因为尿酸是呈结晶状, 挤在骨头旁边当然会很痛,痛起来的时候,就感觉脚好像放在油锅里 面,烫而且肿,那种滚烫的感觉很痛,脚背也肿起来,常常发生在脚 背还有脚关节的地方。最严重的痛会持续两个礼拜以上,一般痛一个 礼拜到两个礼拜慢慢就会消除掉。哪种人会得到这类的病呢?诸位看 下段的说明。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