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别名: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 肾虚腰疼;尿频;前列腺问题;饮一溲一,肾阳虚腰痛等;自闭症+覆盆子巴戟天;男子不能行房;又名八味丸
胡希恕:
崔氏八味丸本来在仲景书中,可能这个方子最原始是崔氏家传方,所以叫崔氏八味丸,这个方子大概也在《近效方》里面,(本方初载之处的)书名没写,大概是根据上面(条文中所说的《近效方》)。“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就是脚气冲心。用肾气丸主要治下焦,有个特殊症候,就是少腹这个地方,“少腹不仁”,“不仁”就是麻痹,这主要是附子和生地的作用,有点血痹的情况,“少腹不仁”是用肾气丸的主要征候。咱们要记得,小腹这个地方特别虚软无力,这都是用八味肾气丸的征候。所以古人叫“肾气丸”,它是治下焦虚寒的。
肾气丸这个方子前面有,《伤寒论》里也有,它一方面治血痹,用大量的地黄,同时它也治烦热,另外,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山茱萸这个药,山茱萸是收敛强壮的药,这个药收敛得很,起强壮作用,与山药配伍到一起,尤其能够健胃强中。泽泻、茯苓,祛湿。利尿药配合附子可以治湿痹。所以这个方既能治血痹又能治湿痹,同时又有虚脱的情况,也治小便频,“饮一斗,小便一斗”,虚得很,松弛无力,组织上也没有收缩的力量,这时候也可用肾气丸。有桂枝,也治气上冲。附子的量用得相当小,没有附子的话,连山茱萸、山药、地黄这些补药都不起作用。机能沉衰到一个相当的程度,非附子不能振兴。阴寒客冷到极点了,也得大量用附子;一般的机能沉衰,如阴证,没有不用附子的,它就能起使机能沉衰恢复的作用,不是光祛寒而已。
八味肾气丸这个药,没有什么祛寒的药,主要还是血液、津液虚,同时又有小便不利、血痹不行等这些情况掺杂在一起,主要是机能沉衰,咱们到后头妇科里还讲了,转胞病,输尿管松弛了,不那么通畅,叫“了戾”嘛,吃附子使机能仍然紧张起来,输尿管就不那么折叠了,小便就可以通了,所以附子是起这个作用。现在六味地黄丸把桂附拿掉了,所以就什么也不搭。当然它(六味地黄丸)滋补还有些作用,有大量生地、山药、山茱萸,还是起这个作用。但是如果还说治下焦、补肾,实际上它就补不了肾了。(崔氏八味丸)这个药也叫“肾气丸”,也叫“八味丸”,名字挺多。
连建伟:
崔氏八味丸,也就是金匮肾气丸。乃崔氏引张仲景之方但崔氏究竟是谁不得而知。脚气,多由阳虚水湿所致,脚气入腹,少腹不仁,少腹主要指膀胱,一般都有小便不畅的症状。所以用肾气丸补肾化气利水。因为本方在《方剂学》已学过,我就不细讲了。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仲景之温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伤燥的条辩:相关经方《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麻仁白蜜煎》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理中汤,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