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风气,下焦脚弱。

出自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相关的经方为《越婢加术汤
越婢加术汤方(可用来治疗慢性肾炎,与防己茯苓汤合用,可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膝关节积液+炮附子;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原文]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白术四两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风气,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越婢加术汤本来不治这个(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风气,下焦脚弱)​,​《千金方》把它列到这了,所以林亿他们就根据《千金方》的说法把它列在这儿了。​“治肉极”​,五脏有五劳五伤,六腑各有极,​“肉极”属脾、属胃,脾胃都主肌肉,就是肌热、肌寒、肌虚,在“肉”上有这个病。这个肉虽然在外,它也属于内里头脏腑。​“肉极”这里说的是热,​“热则身体津脱”​,热,腠理开,津液外泄,出大汗。​“腠理开,汗大泄”​,那么怎么来的呢?“厉风气”​,遭受恶厉之风气,这是孙思邈的看法,才有这种情况。越婢汤本来就治“身无大热,汗自出”​,有水气,发肿,咱们说治风湿、风水嘛,后头有的,这是张仲景的说法。孙思邈的说法,也是“汗大出”​,他说这是“肉极”热的关系,腠理开了,原因哪来的呢?就是受了厉风气了,这是孙思邈的解释。
(不管孙思邈、张仲景)怎么解释,我们用这个药(越婢加术汤)​,它是既有表不解,内里又有热,跟麻杏甘石汤一样。表不解,应该恶寒,但是有里热,则反不恶寒,​“下焦脚弱”这也指脚气病说的,脚气病,就是脚肿这类的病,​《内科学》上有,脚气病变化挺多,厉害的能死人,脚气冲心嘛,​“下焦脚弱”就是两脚行动困难,可以用越婢加术汤。其实,咱们常用越婢加术汤治浮肿,就是风湿,后面讲水气病就有了,所以,麻黄大量用。恐怕这也是风湿,​“下焦脚弱”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脚肿如脱那个意思,总之是有肿的地方,要不然不会用这个方子。这是孙思邈这么一说,他说这属于“肉极”​。底下说得很好,​“恶风,加附子一枚,炮”​,不是光恶风的问题,越婢加术汤证是什么?就是身上浮肿,汗出,有表证,这就是越婢加术汤证的症候,小便不利,有水肿,同时有关节疼的话加附子,这在临床上也常用的。
我们治关节痛有几种,一种是偏于风,就是表证,有桂枝汤证,也有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用桂枝汤加术附;麻黄汤证,我一般爱用葛根汤加术附,葛根汤这个药比较好,用葛根汤发汗,​(汗发得)不那么严重,不像麻黄汤,当然用麻黄汤也是可以的,我爱用葛根汤。风湿若没有汗,这种风湿关节痛,我们最常用的方子是葛根汤加术附;风湿若有汗,脉比较弱,用桂枝汤加术附。桂枝汤加术附,主治跟桂枝附子汤主治差不多的,这是我经常用的。如果有肿,肿得厉害,这个方子(越婢加术汤)很好使,要冷不丁地用到原方麻黄六两的量,显得有些多,六两现在就18克了,可以少用点,但是不能再少于12克,​(若少于12克)那就配伍不过来了,它里头有石膏,麻黄、石膏配在一起不是大出汗,甚至于自汗出,它本身就有“自汗出”嘛。肿得厉害,大致都是这个方子,所以这个方子也治很多类风湿。类风湿关节肿的多呀,甚至于关节变形,这个方子应用的机会很多。
我们上面讲的桂枝芍药知母汤,要是只限于足下肿,全部关节都疼,人再比较瘦,再有些恶心,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跟越婢加术附汤相仿,但是偏于治热,桂枝芍药知母汤没有石膏,​(桂枝芍药知母汤)我也加过石膏,起作用跟这个(越婢加术汤)差不多了。我加石膏是为治风湿热,风湿热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石膏,我们一般治风湿热,久久热不退,那个方子(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石膏)挺好使,我试验过。一般的关节痛啊,就(分为)这么几项,有表证,有汗出的,无汗出的,有浮肿的。浮肿的我们用越婢汤加术附,无汗的用葛根汤加术附,有汗的、汗自出的用桂枝汤加术附,这是很普通的。如果恶风特别厉害,要加黄芪。
连建伟:
越婢加术汤是治疗水肿病的。服药后能起到“腠理开,汗大泄”的作用。我觉得“热则身体津脱”前少了“服后”二字。应该是服药后发热,把水气排出体外,所以叫“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这个方就是越婢汤加了白术。越婢汤是由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的。相传这个方不是仲景的方剂,而是越国的一个婢女发明的,所以叫越婢汤。春秋时越国和吴国交战,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越婢加术汤中用麻黄发汗、散水气;姜、枣调和营卫;石膏清内热;甘草调诸药;加了白术更好地祛除水湿,并且使得麻黄不至于过汗。如果恶风,可以加炮附子一枚,附子能温阳散寒。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