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出自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相关的经方为《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这句话,是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人”就是净吃好的,养尊处优,不事体力劳动,外表看起来丰肥,但内里头确实弱,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什么,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这个问题说得蛮好的。那么由于他太虚,​“卧不时动摇”​,虽然睡觉,不时地动摇,谁(睡觉)还没有个翻身、动摇嘛,就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就是这个人不任劳,不能够担任重体力劳动了,就是一般的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些劳动他就汗出,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那么很少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这是说的血痹病的脉,既微又涩,气虚谓之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了,阳气不足,就是津液,就是津液不足,脉“微”​。​《伤寒论》说“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头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就是血液虚。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血液、津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仲景诊脉的方法,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诊脉有多种方法,我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认为)也候表,事实也是如此。那么关以下候里。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脉浮)​,这可以说是得外感了,有表证;关以下浮,就不是(表证)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情况多。
他说“微涩”之脉现于寸口,就是寸部脉,寸口指的寸部说的,这是表。​“微涩”之脉津液血液不足于外;​“关上小紧”​,关以下候里,由于气血不充于外,那么风寒才客于内,​“关上小紧”​,紧得不太厉害,他受的是微风嘛。血痹病的脉,应该是这样子,就是表虚,什么虚啊?津液虚、血液虚,不足于表。寒邪由于这个虚,才能够侵蚀往内,也就是寒邪把血液闭住了,它出不来了。
那么怎么治疗呢?​“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这是讲针灸了,​“针引阳气”​,阳气不足于表,为了让阳气足于表,就要使用针灸的一种针法。阳气一出来,表就和了,表和脉就和了,表和脉和,风寒就待不住了,所以古人有一句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表虚,所以邪在这(表虚)能待得住,表实它(邪)就待不住了。所以针引阳气,阳气充斥于外的话,微末的风邪就不能够呆了,它(风邪)就去了,血痹这个病也就好了。
倪海厦:

  啊,稍微等一下。这个血痹之病呢,从怎么来......怎么得到的?这个回答呢,一般:“尊荣的人,骨弱肌肤盛,再加上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为什么这样子写啊?其实他写的比较含蓄,就是很有钱的人嘛,很有钱的人过去呢他没有什么劳力工作要做,都有仆人帮他做,所以他骨头就比较弱,肌肤呢比较盛,因为他吃的很丰盛的东西啊,身体比较胖嘛,胖子。然后人很胖,骨头很小,再加上疲劳汗出。他不会疲劳的,就是跟女人很多,他太太很多嘛,过去呢可以娶很多,那加上汗出,这个时候呢又不时动摇,人胖啊、热啊、晃来晃去的,哦,这个得到微风,得到了感冒,睡觉时得到了感冒。

   一般来说,你运动,在中医的观念里面,从这里看出来,运动绝对对身体是好的,哦,人是动物,你就要动。那你不动的话,养尊处优的话,非常容易得到病,那这个得到病以后呢,这种呢,刚开始的脉,微涩的脉在寸口出现,关上小紧,这个针灸就可以了,一开始如果得到这种血痹的症状呢,哦,痹就是麻木,有点麻木皮肤的时候,在皮肤上有麻木的时候,我们针灸就可以帮他,哦,这个解决,哦,所以病的定义就是麻木,没有感觉,哦。
连建伟:
“血痹病从何得之”,血痹病是从何而得得的?“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老师回答道:有钱的人养尊处优,吃的是膏粱厚味,肌肉虽然丰盛,实际上筋骨脆弱,抵抗力很差。所以肥胖的人,往往是外强中干。​“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这里的“重因”,赵开美本作“重困”,我据《医统》本改作“重因”​。又由于稍微活动,则疲劳汗出,使得阳气更虚,难以入睡,辗转反侧,再加感受了微风,就得了血痹病。​“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脉微为气血虚,脉涩为血脉不通,手上寸、关两部脉小紧,说明感受了风寒。​“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可以用针刺法引动阳气,使得阳气行则风邪去,脉和而不紧,血痹病得以痊愈。本段条文主要讲了血痹病的病因和脉象。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本篇讲了血痹、虚劳两个病。汉《易纬通卦验》中就有“太阳脉虚,多病血痹”一句。所谓“太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太阳...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