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胡希恕:
劳之为病,变化多端,这也是举一个例子。“其脉浮大”即浮大其外而中空,里面是没有什么的,浮大无根,就是指前面说的虚劳的脉。由于血虚、津液不足,后世所说的“阴虚生内热”,血液不足,手足心都发烧,这都是虚劳的一种反映,所以,手足发烦热。手足烦热,如果在春夏的时候,阳气升发,春生夏长,虚热病在这个时候最厉害了,在春夏就剧烈一些。秋冬呢,阳气消阴气长,秋冬主收藏,虚热病到这个时候就好一些,所以说“秋冬瘥”,“瘥”就是好。由于脉浮大,即芤象,常常要遗精,“阴寒精自出”,“阴寒”指前阴、阴头寒,下面还有(解释),精失去收涩,自己就出,即遗精。“酸削不能行”,身上说不出疼,但是发酸、懒,“削”就是消瘦,人这个津液它充于形体,人才胖,津液要是虚乏、少得很,人就消瘦。现在医学生理上讲人的体重,水分占一大部分,咱们说的津液就是水分。
如果“脉浮大”这一类症状,全是阴虚,中医说阴虚,都是津液、血液虚。那么阴津血虚自然就会产生方才讲的酸削不能行,消瘦。津液不充形体,形体就瘦。再虚,就不能行,身体也说不出哪儿难受了,哪儿都发酸。虚劳病是这样的,让人捶胳膊捶腿的。
倪海厦:
『劳之为病』有劳症的病人,得到病的时候『脉浮大』,加上『手 足烦』手足会同时有烦燥的现象。『春夏剧,秋冬差』这种烦燥在春 夏时节症状会加重,而到了秋冬就好了,主因是因为有劳症的人,本 身就有阴虚,一般阳会浮起来。当春夏时气候比较热,于是身体里面 的虚热跟外面的太阳的热碰在一起,病人就觉得很难过,冬天的话会比较好,因为外面冷,寒会制热。还有劳症很严重的人,就会有『阴 寒精自出』的现象。
张仲景是用很简单的方式告诉诸位,得到劳症的人,大部分都是 上热下寒,就是肚脐以上是热的,以下是寒的,肚脐是阴阳的分界点。 下面是阴寒,阴寒就代表没有动能,不会蠕动了,新陈代谢不好。上 面却太热,太过亢了。正常人是阴在上面,阳在下面,这样子阳才不 会浮起来,我们的动能才能潜藏,就是所谓的潜阳,中医观念上是阳 不在乎多,但是在乎要能潜。所以如果病人阳热在上面,无法下潜, 这个热就会跑到四肢上去,此时身体的下焦却是阴寒聚集之处,就会 造成『精自出』,这时病人会有几种情形出现,男人的话,代表会遗 精、梦交等,就是晚上作梦梦里面在交合。还有年龄大的人很多都会 有精自出的现象,因为阳虚而没有办法控制,精就会自动遗漏出来, 这种症状非常痛苦,用中药治疗很快就会治好的。
还有『 削不能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下焦虚寒精就会自泄 痠 出来。女人没有精,一旦发生在女子身上时,白带就会很多,一直滴 漏出来,这也会造成人虚掉,这种现象发生时,会影响到晚上都不能 睡觉。因为肾脏主骨,病人的肾精遗漏过多,骨头就会有酸感。这里 所『痠削不能行』就是病人感觉到的是骨头酸而不是肌肉酸,所以有 人长年得到劳症没有治好,到头来就会变成遗精。这精一直出来,病 人会受不了的,当然会很难过,每天精神萎靡,我们有中药可以去固 他的阳虚,也有中药可以补足他的阴虚等等。
连建伟: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虚劳病之脉往往浮大,为阴虚阳浮于外之象。临床上如果见尺脉浮大,就是肾阴亏损。阴虚则生内热,所以手足烦热。“春夏剧,秋冬差”,春夏属阳,阳热较盛,天人相应,阴虚内热的人到了春夏季节,往往病会加重一些;秋冬属阴,阳气潜藏,故病轻。在《内经》中也讲到有些人“耐冬不耐夏”,“耐”通“能”,就是指阴虚内热的人冬天感觉很好,到了夏天就不太平了。我这个人也是阴虚内热的体质,到了夏天就受不了,台北桃园这里还比较凉快,杭州有时候到30几度,真是受不了,冬天再冷也问题不大。而阳虚的人,或者阴损及阳的人往往会出现“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阴寒”指前阴寒冷,“精自出”指精液自出,就是滑精;肾藏精主骨,精失则肾虚而骨弱,故两腿酸痛消瘦,不能行走。这就是《难经》所谓损于肾之后,“骨痿不能起于床”。肾主骨生髓,肾虚骨损髓涸,不能起床行走而成为痿证,称为骨痿。 《封神榜》里有一个小故事:商纣王被妲己迷惑之后,就不务朝政,整天寻欢作乐,还劳民伤财建造了一座很华丽的鹿台。有一天,纣王和妲己在鹿台上看风景,远远看到有个老头在护城河边想过河,但时间未到,城门还没开,吊桥还没放下,老头就只好赤脚蹚着河水走过来了。后来又来了个年轻人,也想过河,但他怕冷,就不敢过河。妲己就对纣王说:你不要看他年轻,他的骨髓已经涸了,所以他怕冷不敢过河。而老头的骨髓却很充足,所以他能过河。纣王说:哪有这个话。妲己说:你不相信就把他们的骨头锯开来看。纣王是个暴君,他真的就把这两个人的骨头锯开来,果然如妲己所言。所以说肾阳虚会出现“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本篇讲了血痹、虚劳两个病。汉《易纬通卦验》中就有“太阳脉虚,多病血痹”一句。所谓“太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太阳
仲景之温病的条辩:相关经方《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仲景之伤风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