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黄芪建中汤方(虚劳的身黄贫血;孕期见红+当归) [原文] [用法] 即前方小建中加黄芪一两半。气短,胸满者,加生姜一两;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一两半;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 。 [相关条文] 【13.29】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 【汉方应用】身体虚弱易疲劳而属下列诸症者:体质虚弱,病后衰弱,盗汗。
胡希恕:
这里说的“诸不足”,不只“里”有小建中汤证,“表”也特别虚,比如恶风特别厉害,有黄芪证,可以加黄芪。黄芪建中汤补虚的力量要比小建中汤还有力,但是得有黄芪证,没有黄芪证,用不着的。我们临床上常遇到里急腹痛的这种病,很多,尤其胃溃疡这类的病多得很,那你放胆用,没错的。但你别把实热当虚热,那就错了。这里说“里急,诸不足”,其实“里急”也有腹中痛。另外再有一种黄芪证,可以加黄芪,没有(黄芪证),不必加。底下方后的话,有些是对的,也有不对的,“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这是对的。“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胸满加生姜还可以。“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这就是瞎扯了,茯苓并不治腹满,若有小便不利可以加。所以这个书上加减方药,我都不要,有些地方是错误的。
底下更糟了,“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半夏也不是补气呀,是下气的。你要说建中汤补气那就坏了,尤其是黄芪建中汤,如像肺病,无论是肺结核也好、喘病也好,那都不是肺气虚,你要加上这些,准坏,这很清楚啊!所以黄芪是实表、固表的,表虚才用黄芪。大家都知道,麻黄治喘,西医现在也用麻黄素。为什么呢?他患了外感,表气闭塞,人体排泄废物,不仅仅是从尿和呼吸排出,它也从汗腺排出一大部分。表气闭塞了,应该从表排出的都担负到肺上了,肺就受不了了,就喘,所以拿麻黄,还要解表嘛!(假如)你还搁黄芪补?一补一个坏!后世的医书把有些药物这么弄,说黄芪是补气的,人们就知道了,气虚就加黄芪,这就坏了!不是这样的啊!所以这个地方(指方后加减用药)都要不得,这是后人搞的,都不是原来的东西。黄芪的应用,你得知道,真正的表虚非它不可,不然的话,有害无益。尤其肺病,若加黄芪,那不是找死吗?肺结核,也都不行,表不能再闭塞了,再给肺上找担负,那还行呢?
倪海厦:
这黄耆建中汤就是小建中汤里加黄耆。我们有『黄耆建中汤』还 有『当归建中汤』,为什么要加黄耆?因为黄耆入气分,属于气药。 黄耆跟当归,这两个是一个补气一个补血。很多人都误解以为人参是 主气,实际上人参是补足肠胃津液用的。我一直跟大家说心下痞症就 是指肠胃炎,张仲景在所有治疗肠胃科的药里面都放人参进去,就是 担心病人发汗过多,使得肠胃津液丧失时,这时就要在桂枝汤中加点 人参进去,来把津液补足。而实际上我们遇到病家气不足时,就要靠 黄耆来补足气。黄耆建中汤证本身除了病家必有的小建中汤证以外, 还要加上气虚的症状。小建中汤症最明显的症候是肚子痛,因为肠胃 虚寒掉。仲师说:『虚劳里急,诸不足』,就是全身都出现不足的症状 时,同时有那么多的虚症,要怎么加药进去呢?仲师之意是只要加黄 耆一味药就好了。而当归建中汤是用在同样有里急、有腹痛、同样有 阳虚,可是在阳虚的同时这个病人的血也虚掉了。
当归建中汤与黄耆建中汤还有另外一个主要的辨症,就是用两手 同时摸病家的脉,由于人体左边主血,右边主气,当左手的脉变细小 无力时,就是当归建中汤证。如果是右手的脉很弱时,就要用黄耆建 中汤,如果两手的脉同时都弱了,就不必如此细分,直接开小建中汤 给病人就可以了。诸位看『黄耆建中汤是小建中汤内加黄耆』,就是 要重用黄耆,大家开小建中汤的时候千万不要忘掉白芍量是桂枝的两 倍。『若气短胸满者加生姜』,气短胸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小建中汤 喝下去了以后,如果遇到病人中焦原来就有积水在,妨碍到气机流行, 建中汤的目的是要将中气建立起来,可是肠胃里还有积水未退,此时 就要加重生姜,因为生姜有散去肠胃积水的功能。后面还有枳实桂枝 生姜汤证等,治疗胸痞时都会用到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 腹满是因为有湿聚在肚子里面,小建中汤是治里寒就是肠胃虚掉的时 候用的。当人的肠胃虚掉后,湿就一定会停积下来,如果湿没有去掉, 日久就变成留饮,就是水越来越多了。留饮再没有去掉的话,就变成 溢,就是水满出来了。张仲景说有湿的时候还可以用小建中汤,如果变成留饮,小建中汤就没有用了,需要加一点茯苓进去,茯苓可以把 这个湿排出来。如果变成溢饮的话,张仲景就会用十枣汤,因为水太 多而且已经进入肺了,此时唯有十枣汤才可以把积水排出来。『疗肺 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半夏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后面会再跟 大家再重新强调,张仲景用半夏的原则是,只要有渴就把半夏拿掉。 病人没有渴症时,就会用到半夏。 我们在治疗湿症时,光是开燥剂去湿是不够的,因为里面仍有许 多浊痰未去,所以说我们都会加半夏入内,因为半夏可以把浊痰同时 清掉,这时候半夏不需要加很多。因为病人已经有渴症了。如果这个 时候你没有加半夏把这个浊痰去掉,就会造成湿去浊痰没去。也就是 本来停在湿里面的脏痰没有排掉,只有湿被排掉,以后日子久了,病 人就会开始慢慢咳嗽,胸腔里面就会出现痰饮咳嗽,痰的产生其实是 之前没有被排掉,遗留下来的问题,所以痰看起来并不是很干净的痰。
连建伟:
本条也是“虚劳里急”的证治。“里急”是腹中拘急疼痛。“诸不足”,就是有各种虚弱的病证。用“黄芪建中汤主之”,就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再加一味黄芪,不仅提高了补气的功效,并且黄芪能助小建中汤补益脾胃,温中散寒止痛,因为往往脾胃虚弱会引起腹痛。黄芪建中汤内还可以加人参或党参,所以小建中汤的条文后面引了《千金要方》的一段话“……名曰黄芪建中汤,又有人参二两”。所以我在临床上用黄芪建中汤都是加人参或党参的。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本篇讲了血痹、虚劳两个病。汉《易纬通卦验》中就有“太阳脉虚,多病血痹”一句。所谓“太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太阳
仲景之温病的条辩:相关经方《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甘草干姜汤,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