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出自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相关的经方为《八味肾气丸
肾气丸方(肾虚腰疼;尿频;前列腺问题;饮一溲一,肾阳虚腰痛等;自闭症+覆盆子巴戟天;男子不能行房;又名八味丸)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丹皮 茯苓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今天这章讲的几个方子都很好,我们也常用肾气丸治腰痛,它不是凡腰痛都治。小腹拘急或小腹不仁,都属于下焦。肾气丸,名字很好,它是治下焦虚寒。没有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你用肾气丸治腰痛,怎么能治?若真正有这种情况,或者是少腹拘急,或者是小腹不仁,而又小便不利,这种腰痛,吃肾气丸,准好!没有这些特定症状,人家腰痛,你就给人家吃肾气丸,说什么肾虚、补肾,这从哪儿看的?人家一说腰痛就肾虚,这不对!总而言之,​(原因)就是不想辨证,嘴里念叨辨证施治,可就是不辨证。辨证到终点,准得辨到方证上。这个书(​《金匮要略》​)就这样,人家也没说是腰痛就吃这个药,你非得(有肾气丸的脉证)​,吃肾气丸才好。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你非得把这个掌握不可,不然的话不会治病。八味肾气丸咱们都知道了,常用。现在(有人)用六味地黄丸治腰痛,那更是瞎扯了。

  倪海厦:

  『八味肾气丸』又名『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八味丸』。主治 所有的虚劳不足,此处讲的都是指肾阳不足和肾水不足。如果是肾水 不足,我们就用六味地黄丸。水就是阴,水是津液,我们的内脏本身 都有一定的津液在里面,如果肾太干燥了,我们就用六味地黄丸。「老 师你怎么知道肾水干燥?」你可以看病人的头 ,头 干干的,或是 髮 髮 有耳鸣等都代表肾气不能固守,就是肾水不足,这时候就要用六味地 黄丸。但是六味地黄丸要记得它的剂量。八味肾气丸,仲师原来并没有写方子在这里,而是写在妇人杂病篇里面,我在这里先跟大家解释 一次,后面就可以加快速度了。金匮肾气丸也就是肾气丸,大家看地 黄的剂量是八,山药、山茱萸四,泽泻、丹皮、茯苓三,桂枝、炮附 是一。诸位把下面的桂枝跟炮附子先去掉,上面的六味就叫做六味地 黄丸。

  六味地黄丸里面要重用地黄,所以它才被称为地黄丸,跟山药、 山茱萸还有泽泻、丹皮、茯苓,这些药是三补三泻的合用处方。所谓 三个补,就是地黄、山茱萸、山药,山药就是淮山,也叫『薯蓣』, 下段我会介绍薯蓣丸,讲的就是淮山,这是三个补药。三泻是指泽泻、 丹皮还有茯苓。这六味药配合得非常好,但是剂量要弄清楚,一般药 房制作时都是等量在用,这是外行话,稍微研究一下也知道不是用等 量。张仲景用补药时的剂量都会比较重些,而此处用的最重是地黄, 因为它能补肾阴。尤其是地黄生用的时候会直接入血分,补阴的力量 非常强,而当归是补脾胃的血,还有妇科血虚时用的,跟地黄的药性 不一样,地黄是补肾脏这一带的阴血。山茱萸这个药是补肝脏的,滋 养肝的阴虚。淮山就是山药,主要是要增润脾脏津液用的,这几个药 用在一起是希望同时能够把脾肾肝的阴津壮起来,能够嘉惠到肾脏。 就好像麦门冬,麦门冬可以润肺,如果肠胃里面太燥了,我们可以再 加一点甘草、生姜、红枣下去把肠胃润起来。中药里面有很多药都可 以配合使用,这三个药合用的目的就是要滋润肾脏的阴。同时也要注 意三泻,因为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说『补能恋邪』,如果光吃补药, 没有加入清除的药,于补到的同时也会固守肾脏里面的浊物排不出 去,肾脏里面本来就有很多浊物,日久会变成肾结石之类的实积,堆 在里面无法排出去,因为考虑到这个,所以仲师加了泽泻、丹皮、茯 苓进去。泽泻本身能利肾疏肝,能够把这二个脏洗得很干净。丹皮的 作用是活血化瘀,所以大家吃了六味地黄丸后感觉到大便变得很通 畅,原因就是有丹皮在里面,像金匮的肠痈篇会介绍到『大黄牡丹皮 汤』重用到丹皮,大家学过以后从此遇到急性盲肠炎就不用上西医院 开刀了,如果大家以为急性盲肠炎开刀就会好,你就错了,实际上开 完刀还是有问题在里面的,等到我讲到肠痈篇时会再跟大家做详细的

  连建伟:

  本条论述了虚劳腰痛的证治。腰为肾之府,肾阳不足,故见“虚劳腰痛”;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故“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则膀胱部位拘急不舒,故见“少腹拘急”​。肾气丸共八味药,故也称八味肾气丸、八味丸。肾气丸我们在《方剂学》中已经学过,关键要掌握药物的剂量比例。​“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熟地八钱,山药、山茱萸各四钱,丹皮、茯苓、泽泻各三钱,附子、桂枝各一钱。很多的书中都说肾气丸是温补肾阳的,实际上它是温肾化气利小便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阳互为根本,肾阳是肾的功能动力,而肾阴是肾的物质基础,首先要肾阴充足,肾阳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所以肾气丸的前六味药其实就是宋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治疗小儿肾阴不足的六味丸。肾气丸在补肾阴的基础上少量地加了桂枝、附子温肾阳。这就是《内经》所说的“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即少量温热的药物或饮食能补养人体的元气,而大量温燥的药物或饮食反能消耗人体的元气。就像春天和煦的阳光使人觉得舒适,夏天阳光猛烈反而使人伤津耗气。所以肾气丸的配伍体现了《内经》的学术思想。

  另外,肾气丸在补肾的同时不忘利水,因为肾主藏精,肾主水液,肾精固然要补,所以用了熟地、山药、山茱萸;肾中的浊水也要排出体外,所以用了茯苓、泽泻。为什么要用丹皮呢?因为肝肾同居于下焦,肾阳虚要用熟地、山茱萸、桂枝、附子来温肾阳,但肝中藏有相火,过于温补会助肝火。所以用了丹皮能清肝火。我过去学医的时候看过一些清代著名医家的医案,就讲到“肾宜温而肝宜凉”​。所以临床上我们在温肾的同时不要忘记清肝。我们再来学一下《金匮要略心典》:“下焦之分,少阴主之,少阴虽为阴脏,而中有元阳,所以通经脏,行阴阳,司开合者也。虚劳之人,损伤少阴肾气,是以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程氏所谓肾间动气已损者是矣。八味肾气丸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水,乃补下治下之良剂也”​。​“补阴之虚”,阴精充足了自然能够化生阳气;桂、附“助阳之弱”,使虚弱的肾阳振奋起来,从而排出肾中浊水。​“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水",这十六个字点出了肾气丸的真正作用。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本篇讲了血痹、虚劳两个病。汉《易纬通卦验》中就有“太阳脉虚,多病血痹”一句。所谓“太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太阳...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