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胡希恕注:既用薯蓣、大枣、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干姜等理中益气,复用当归、地黄、川芎、麦冬、阿胶等补血滋阴,协力以治虚劳诸不足。另用桂枝、曲、杏仁、柴胡、桔梗、白蔹、防风等以解风气百疾,炼蜜为丸,治宜缓图也。按:虚劳诸不足,最易感受风气外邪,虚邪相搏,久难自已,既不可峻补其虚,更不可着意祛邪,唯有用薯蓣丸法补虚却邪,缓缓图之。
薯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七分 芎䓖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胡希恕:
这个方子应用的机会不太多,虚劳的人,因为体弱,容易遭受外感,所以“风气百疾”,就是时有寒热,用这个方子主治。这个方子用薯蓣,就是山药,是一味健胃的药,甜药。方子里面健中健胃的药很多,人参、白术、干姜、甘草,不就是理中汤嘛。理中汤又加上薯蓣。胃喜燥不喜湿,加上利水的药,这也是健胃的办法,所以在理中汤的基础上,主用薯蓣,更健胃、健中;加茯苓,这一系列的都是健胃。另外呢,滋阴补血药,像地黄、川芎、芍药、麦门冬、阿胶、当归,滋阴补血。滋阴补血、理中健胃,这就是他所说的治“虚劳诸不足”,那么再有呢?就是治寒热的一些药,如曲、豆黄卷、柴胡、桔梗、杏仁这一系列药。这就是治时而寒热。本方用的机会不太多,不像上边的那几个方子,做个参考吧。这方子就是理中健胃,滋阴养血补血,加点解热祛寒热的药物,这方义挺好明白的。
倪海厦:
薯蓣就是淮山,也就是山药,薯蓣丸现在很少人制作,有几个药 方如射干麻黄汤、乌梅丸、薯蓣丸都是属于方剂内容很多的药,张仲 景很少开那么多的药在同一方中使用。此处为什么开那么多药在一个 方子之内呢?就是他认为平时就容易生病的人,本就是虚劳不足,所 以没事就常常感冒发烧,当这次感冒好了,不多时又感冒了。遇到这 种情形的病家就适合用薯蓣丸。薯蓣丸制造过程非常的麻烦,像里面 的药如薯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干地黄、芍药、川芎、 麦门冬、干姜、阿胶、大枣、桔梗、杏仁、桂枝如此多的放在一方内, 再加上神 、豆黄卷、柴胡、白蔹都是同属于发散少阳三焦油网用的, 麯其他的药诸位都知道了,它是桂枝汤、各种建中汤、理中汤通通把它 混在一起,是一个复方。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去做这个药,因为平常就 在吃六味地黄丸,体内虚劳补足以后就可以了,病家有桂枝汤证出现 时,我们就用桂枝汤来发表。出现柴胡汤证时、就用柴胡汤来和解。 时常用一些解表药,一段时间以后,病人就不会有虚劳里不足的症状 了。所以现在用的不多,这个药方,大家可以放在旁边做参考,现在 几乎没有用这个药,我甚至怀疑此方不是出自张仲景原方,而是有人 假借他的名声,把此方放置在这里目的是想更能说服人使用它,当然 现在已不可考了。
连建伟:
本条讲了“虚劳诸不足”的治法。“诸不足”,指人体气血阴阳诸不足,与黄芪建中汤主治证的条文略同,说明薯蓣丸能够治疗多种不同症状的虚劳病。“风气百疾”,即风邪侵犯人体能够引起多种疾病。我用薯蓣丸治疗过一些感受风邪后关节麻木、疼痛的病人,疗效很好。风邪为什么容易侵犯人体?主要是由于脾肾虚弱、正气不足所致。所以本方以薯蓣为君药,薯蓣就是山药,能够补益脾肾。再配合了八珍汤补益气血,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再加上麦冬、阿胶养血滋阴。一般来说,感受了风邪要以先祛邪为主,但祛风药容易耗伤气血,所以虚劳之人受风,应以扶正为主。在以上诸多扶正药物的基础上,再用适量的祛风药疏散风邪,所以用了柴胡、桂枝、防风。并加杏仁、桔梗、白蔹理气开郁;干姜温中散寒;豆黄卷解表祛湿;神曲和胃调中。本方共二十一味药,主要针对虚劳,用了大量的扶正药;又针对风邪,加入少量的祛风药。以方测证,可以看出本病气血阴阳、脾肾俱虚。正气如此虚衰,如果感受了风邪只顾一味祛邪,正气必定更加不足。所以本方的配伍特点就在于在大量扶正药物的基础上加入少量的祛风药,治风先扶正,正胜风自却。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本篇讲了血痹、虚劳两个病。汉《易纬通卦验》中就有“太阳脉虚,多病血痹”一句。所谓“太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太阳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加葛根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