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这是一节,他是故作问答,以说明肺痿得的原因。开始就说了,热在上焦者,上焦就指心肺都在上焦。上焦有热,肺受热而咳,这就叫作肺痿,肺痿主要(原因)还是热,因热而咳这一类的肺病,叫作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这是提一个问题,这种上焦有热所致肺痿之病是怎么得的呢?底下就是解释,“师曰:或从汗出……”底下这几项啊,都说的是丧津液。出汗最伤人的津液了,出得少没关系,要是大出汗,或者是发汗太过,都使得阴液有所亡失。“或从呕吐”,呕吐也分两种,一种自己的呕吐,一种是用医药致的呕吐,这种呕吐也丧人津液。“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者由于得了这么一种病,就是小便频,咱们说消渴属于“三多”了,小便特别频数,这类的消渴病,也丧失体液。津液丧失多了,人津液亏损,伤津液就是伤阴分了,阴虚生热嘛,再生出热来,就可以得肺痿,他是这个意思。
“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这个大便难就是指的阳明病这一类的了,阳明病应该吃泻药,但是不要太过呀,用一种快药下利,这种快药大概都指着巴豆剂的时候多,巴豆剂猛剧得很,也都属于亡失体液。亡失津液太多了,就容易得这个病,上焦有热而咳的肺痿。这是头一段,也是概要。肺痿总而言之,是一个上焦有热,同时他痿嘛。这个痿呀,古人这个名字起得挺有意思,枯萎,怎么枯萎,津液得虚,拿着现在我们临床上术语说就是虚热。虚,津液虚;热,是真有热,那么这就是构成肺痿的主要原因。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这又是一节。“曰”还是问曰,他又提一个问题。他又问了,说寸口脉数,这个寸口脉就是对寸关尺而言,不是光说这个寸,那么古人管这个桡骨动脉叫寸口脉。说“寸口脉数,其人咳”,脉数为有热了,热伤肺,人才咳。
那么这个热呢,很奇怪,“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一般有热,口都干啊,是没有浊唾涎沫的。那么这么一种病,他就问这怎么回事?这个人啊,脉是数的,是有热的,他有些咳嗽,要是说有热呢,不应该吐浊唾涎沫。那么这个人咳嗽,反而吐浊唾涎沫者,这是怎么个道理?是什么病?“师曰:为肺痿之病”,答复说,你问的这个呀,正是肺痿之病。肺痿之病,我们拿现在的病名来说明的话就是肺结核。他这个肺的功能没有了,是组织它都要接受津液的,不只是肺。我们说上焦受气于中焦,中焦还是胃呀,胃生出津液来。咱们中医是说脾给运输了,说脾运输津液到上焦,其实不是这个事,这是古人的看法啊。我们讲古人的书还根据古人这套,把这个经文弄明白。那么这个津液上来了,肺的功能好,它要吸收有用的,排除无用的,咱们中医说这就是津气四布。那么肺有病了,它这个功能没有了。津液来了,为肺的这个热所熏烧,就变成浊唾涎沫了,就变成这个东西了,这纯粹是肺有病的一种反应。他说有热是有热,他也口舌干,后头有的,但是他有浊唾涎沫。所以有浊唾涎沫,正是我说的这个肺痿的病,有这么一种情况。
这是第二节,第二节说的是肺痿病,我们就肺痿病的认识,第一个有热,第二个咳,吐涎沫。头一个(第一节)他不说吗?热在上焦,咳才为肺痿,咳这是一个要紧的症候。那么这一段说明不但咳有,还要是吐浊唾涎沫。浊唾涎沫这个东西黏得很,大概肺结核的病人咱们都看过,痰吐得非常多,黏,特别黏,所以他搁个浊,浊唾涎沫。底下又说一个与肺痿相似而实不同的这么一种病,就叫肺痈,这是咱们这个题目,肺痿肺痈,他把肺痿提完了,就提出肺痈来了。
倪海厦:
在讲这个之前,大家要先了解,光是说出一个热在上焦,你马上 要连想到「寒在上焦怎么办?」也就是我们后面要介绍的大建中汤证, 如果是寒在中焦就是小建中汤证,寒在下焦就是桂附八味丸证,慢慢 的要让大家都能够很熟练的运用这些经方。 现在这里说的是热症,我们要求病人说:「先生,请您将舌头伸 出来让我看看。」这个舌头的诊断方式是这样的,我们将舌头分成三 段来看,舌头最里面就是上焦,舌头的中央是中焦,舌尖的部位就是 下焦。如果你舌头最里面黄黄的,就代表上焦有热,如果是中间黄黄 的,就是中焦有热,如果黄苔出现又厚又黏就是湿热重症,如果是舌 头前面的舌苔很黄厚,就是有 热在下焦。这个湿热在下焦很可能就 溼 是膀胱炎、尿道炎、或者是肛门痔疮等等,这些是舌诊的一部份,舌 头上一看,就可以知道热在哪里。脉诊中的寸、关、尺也是代表上、 中、下焦的不同位置。如果你摸到一个病人的脉,寸脉跳得很数,但 是尺脉却摸不到,这就表示病人是下寒上热,知道病人有下寒,我们 就要开去下寒的药像附子、细辛就是了。上热我们就要开去热的药,把去上热的药和去下寒的药合并在一个处方中,就是治上热下寒最好 用的处方了,这个就是我们经方家开处方的技巧。 张仲景也要求我们用这种开方技巧才行治病,现在看到病人得到 肺痿,表示是上焦太热了。热在上焦,是因为汗发掉以后,热没有去, 还是停留在肺中,日久就造成肺痿。举例说像大青龙汤证与麻黄汤证, 大青龙汤是有表寒里热的症状同时出现时用的,如果你开错,应该要 开大青龙的,结果你只看到病人表寒很重,没注意到病人同时有里热 症,于是就开出麻黄汤,结果麻黄汤吃下去后,表寒是解掉了,但是 里热却还在,当肺里面没有津液供给时,肺里面就会过热,这种就是 由于汗出过多而造成肺痿。第二种情形是『或从呕吐』,有时候呕吐 吐太多,土来不及生金,使得中焦津液丧失。土必须要生金,因为肺 的津液来源是靠中焦给的,如果肠胃的津液因吐而没有了,这也会造 成肺太热,中医讲的热就是『炎』,就是发炎了。 第三种情形是『或从消渴』,消前面有讲过,就是水喝下去就从 小便出来,人体根本不吸收,当然没有办法把水气化给肺,简单讲就 是肺的源头没了。肺里的水是从肠胃来的,所以当你被汗、或被吐、 或者从消渴,还有『小便利数』『或从便难』等。当病人小便利数, 水都排掉了,当然会大便难,因为津液已经自小便被排除掉了,无论 是以上哪一个原因,结论都是因为肺里津液不够了、才产生肺痿,张 仲景的意思就是这样。当病人本来就有大便难的问题时后,然后『又 被快药下利』,就是本来就大便很难,津液不足了,结果医师没看到 病人是因为津液不足而便秘,于是选用承气汤来攻下,攻下去以后, 如果病家津液自己流回胃中,就不会有口渴现象,如果病人口渴,代 表说病人津液丧失了,这时赶快用白虎汤,去帮助病人补足所丧失的 津液,如果你来不及,是隔了一个礼拜去看他,这时病人就可能转成 肺痈了。 我们开处方给病人时,一定要断症精准,很多现在所谓的肺炎, 就是我们这里讲的肺痈,其实都是因为医师失治才造成的问题。肺炎 就是因为感冒没有好,拖延时日才引发的,如果一个人得到感冒,碰 到我们经方家,一剂汤药就可以解决,但是也只有我们经方家可以做得到,一般温病派的中医是不行的。他们看到病人得到感冒,明明就 是麻黄汤证,这汗要靠麻黄才能发表发出来,结果他开出像连翘金银 花板篮根之类的药,这是很平和的药。再加上开一点像栀子、柴胡之 类一些的药,于是就寄望病家能因此而发汗。然后又怕病人不发汗, 还要求病人用被子将病人全身盖住。如果汗仍不出来,就再加一点葱 在里面给你发汗,弄了半天病人还是不发汗。当表寒强时,非要靠麻 黄才能将汗发出来,结果因为不知用麻黄而导致病人不发汗。 很多肺病的起因,都是最初得到感冒时,医师失治没有将感冒治 好,结果日久就转成肺炎。如果现在到处都是经方家的话,大家这辈 子就再也遇不到肺炎的病人,我们诊所治疗感冒时都是使用桂枝、葛 根、麻黄等汤剂,一剂病就去掉了,当然以后就不会有什么大病,我 一直在鼓励病人以后小病就来找我们,不要耽误时机。一个医院或是 诊所看病,应该是病人越来看,病就越轻才对,哪有说越看病越多? 病情变得越重?西医希望每个人都要有一张病床,这是天方夜谭,这 是什么医学?大家都生病都躺在那边,然后官员说请世界各国来看一 看,我们国家有多照顾百姓,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张病床,这不是笑话 是什么? 感冒病毒本来只进入表,停留在皮肤上面,如果用汗法,一发汗 它就跑出来。可是如果你来不及发汗,它就已经进入肺里面去了,这 就是肺炎的原因之一。还有一种是,病毒一部分进入肺里面,一部分 停在皮表上,这时我们就要表里并解,我们会需要用到小青龙汤或大 青龙汤来将表症与里症同时去掉,结果医师开错药,又开成去表的药, 没有同时解里,于是表去掉了,里面的病毒还停在肺脏没有去掉,一 段时间后就转成肺炎了。仲师讲了半天意思就是因为『重亡津液,故 得之。』大家看到此处就会想:「老师,这样子看来后面的处方我们虽 然还没看到,张仲景一定想了很多补足津液的方式去治疗。」对的! 西医补足津液的方式就是打点滴,可是打点滴的津液不是从病人胃里 面进去的,会有一时之效。中医经方家会用白虎汤来补充失去的津液, 尤其遇到出现高热的会更有效。
连建伟:
肺在上焦,故“热在上焦”,指的就是肺有热。“因咳为肺痿”,久咳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了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有的人咳嗽会变肺痿,有些人即使上焦有热咳嗽也不会得肺痿。则患肺痿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呢?“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或者是汗出太过伤了肺的津液,或者是误用了吐法而伤了肺胃的津液,或者是病人本身患有消渴,小便的次数和数量都较多,如此津液就易损伤。或者是大便困难,又被“快药下利”,即是指使用峻烈的攻下之药如大黄、巴豆等。“快药”,能通大便于一时,实际上却是伤了身体。被这些攻下之药下了以后,使得津液亡失,因亡失的程度较为严重,所以叫“重亡津液”。因为上述的各种原因,使得肺中津液大量损伤,到后来导致了肺痿。这段讲的就是肺痿产生的原因。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