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胡希恕:
这是一段。“上气”就是我们说的“风伤皮毛”,风伤皮毛,表气不得外达了,气往上来,上气都喘呐,这个喘全是呼易吸难,就是吸气困难。那么这种病呢,“面浮肿”,同时有水气,有水气就是里头也有水饮。这种病大概都是外感外邪、内里头有蓄饮,咱们后头讲“水气篇”就会讲了,风气相激嘛。水不是外边来的,这个人根本就是里头有停水,又遭风寒,常常发生痰喘、哮喘。这里讲的就是这个啊。面浮肿,水气已经外现了,脸已经浮肿了。“肩息”,这是虚到家了,什么叫作肩息呢?息,一呼一吸谓之一息。呼吸得用肩,摇肩,表示吸气相当困难,吸摇肩嘛,拿咱们的话说就是喘得厉害,摇肩,一肩一吸,古人这个炼字千锤百炼,所以它这个书不好读,一“肩息”,这是虚之极了,这种喘也够重了。
“其脉浮大”,浮大就是邪盛了。不光肺里头有毛病如此,我们在临床上治慢性病,慢性病没有不虚的,慢性病如果脉浮大、滑数,都不好。所以别怕这个脉虚,那不要紧,病久人虚脉也虚,这是正常的。人虚到这个份儿上了,而脉反浮大邪盛,就是正虚邪盛,这个病就不好治的,所以说“不治”。这在古人是怎么看呢?就是人的正不胜邪了,不能胜邪了,(人)就不行了,所以咱们治病总是要扶正祛邪。邪太盛了,你扶正都不好扶,你一扶正邪更凶,祛邪病人受不了,人虚到家了。所以凡是虚弱的病而反脉浮大,这不是好现象,“不治”。“又加利,尤甚”,如果同时这个人再下利,那更坏了。再下利更虚了,谓之重虚啊,那可以说非死不可了。尤其这个哮喘,如果那么个虚的样子,又下利,(则)胃也败了、胃坏了,胃是一个后天之本嘛。所谓重虚,脉再浮大,那怎么治啊?没法治了,“尤甚”,那更厉害了。
这都是原则的事,在临床上这东西很有用。新得的感冒脉浮大怕什么?解表药里头加点祛热的就行了。我们遇到久病,不是新得的感冒,也就是说慢性病,慢性病脉反而浮大,这就是正不胜邪呀,这种病要多加小心,咱不能说准死,总而言之这个病是个麻烦。假设他更有其他的虚,尤其中气虚、胃虚更坏,这是原则上的东西。
倪海厦:
这根本已经是死症。为什么是死症呢?脸孔浮肿起来,代表我们 讲的『阳已虚』。阳虚掉后阳气就会整个往上走,到了肺上面还无治 疗时,阳气就会整个冲到头面上来,造成脸浮肿起来。『肩息』代表 病人的呼吸系统已经不行了,心肺即将衰竭,必须要摇动肩膀才能够 深吸一口气,因为呼吸变困难了。如果此时病人脉变成很浮、很大、 很壮的时候,就代表阳脱了。我们人体里的动能与人体的精神即将要 离开身体时就会出现这些现象,这都是不治之症。如果『又加利』, 病人大小便都失禁,表示阴又虚掉了;阳虚掉后造成阴再虚掉,当然 就是死症。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病人阳气在上面,脸都红红的,下面 还是在下利,这都是很危险的症状,代表五脏六俯已经不受食物或是 药物。为什么说这种一定死症?因为此时所有的动能都往上走,病人 连肠胃的蠕动都没有了,这个时候病人喝东西下去立刻就下利出去, 你想这样子可不可怕?这不是快死掉了吗?心肺、脾胃通通衰竭下 去,都已经没有功能了。
连建伟:
“上气”,就是气往上逆或气喘的意思。“面浮肿”,气喘的程度较厉害时,会出现呼吸的时候肩往上抬的情况,叫“肩息”。出现“肩息”时,这个病就比较重了,当脉象为浮大无根时,这个病就很难医治了。上述所说的这些表现类似于现在的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或心力衰竭(心衰)。心衰就可见到气喘、脸部浮肿、呼吸的时候肩膀往上抬、脉浮大而无根等表现。脉浮大无根,说明病属气虚而阳气外越,病情比较危险,如果再加上下利,说明脾胃之气受到影响。土能生金,本来肺金之气大伤,如今再加上中气大伤,则肺的生气就绝了,病就很难治好了。所以说:“又加利尤甚”。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仲景之伤暑的条辩:相关经方《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
仲景之伤风的条辩:相关经方《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