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这一段不是肺痿,注家搞错的居多,说肺痿又出来冷的肺痿,哪是那个事啊?冷的就不叫肺痿。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把定义早弄清楚了,没有热怎么能叫肺痿呢?这一段说得很明白,形似“肺痿吐涎沫”​,吐涎沫是肺痿的一个证候,那么这个人也吐涎沫,像肺痿吐涎沫一样,但是“而不咳”​,这一句话(三个字)就把肺痿否定了。肺痿非咳不可,不咳不关系到肺了。这个人光吐涎沫而不咳,同时里头也没有热,这人也不渴嘛。

  为什么吐涎沫呢?吐涎沫底下有解释,说这是“肺中冷”​。肺中怎么冷啊,主要在中焦,还是在胃。胃虚就要停饮,就要停水,而且胃虚水就往上来泛,上泛就要波及肺,吐涎沫。咱们说是寒饮射肺嘛,这是后世注家这样子的说法。就是胃虚,水都往上泛,这一段主要就是说明这个问题,看这个方子就知道了。形似肺痿吐涎沫,但是不咳。这个人也不是里头有热,里头也没有热,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假设由于胃虚停饮的话,这人一定是小便失禁,遗尿,小便数。什么道理呢?它是上虚不能制下,这是古人的看法。​(​《金匮要略》​)这个书大概“五脏风寒积聚”里头有,上焦也得受中焦气,上焦自己不能生津液,咱们方才讲肺也是一样,都是胃生津液,胃消化水谷嘛,水谷之气由胃来发生一种变化作用,它生出来之后供给上焦。那么下焦也禀中焦之气,下焦的一切机能也全是中焦供给,下焦也禀中焦。如果胃要是虚,也影响到下焦虚。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古人拿一个阴阳五行来解释,他说胃属土,土虚不能制水,上不能制下,他拿阴阳五行来说。实质这个规律是这样:胃要是不好,身上哪儿也好不了。如果胃虚而使得下焦组织松弛,咱们这个书上讲这方便很多了,小便失去收涩就要遗尿,膀胱也好,肾脏也好,它失去收涩作用了,甚至于小便不禁。那么治疗呢,治胃就行,等我过后再讲,咱们先讲这几句。他说如果要是胃虚,而有寒饮往上冲逆的话,使之吐涎沫,那么一定要遗尿,要遗尿,小便要频数,胃虚不能制下嘛,这所以然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上虚不能治下,就是胃虚,脾胃虚了,古人这个中焦指的脾胃了,而不能制下的原因。

  要是有这种情况,那么“此为肺中冷”​,肺中之冷,所由来(的原因)也在这。怎么讲呢?底下有注解了。水往上冲啊,不是冲到肺就拉倒(结束)​,一定头眩,​“必眩”​,眩晕的眩啊。胃有水,人头眩啊,所以咱们治头眩,常常用苓桂术甘汤就这个道理,利尿就行了。胃虚不能制水,水往上泛,下边失禁,它同时也往上泛,所以他脑袋晕。“多涎唾”​,同时涎唾也要多的。涎唾是这么来的啊?不关系到肺呀,哪儿关系到肺呢?他所以搁个“肺中冷”是冲着涎沫说的。所以注家看到“肺中冷”这三个字,把这一段说成肺痿还有冷肺痿,这是瞎说八道,没有这个事,这不要信。“甘草干姜汤以温之”​,你看看治疗,甘草干姜汤是理中汤的基础啊。理中汤就是甘草干姜汤的加味,甘草干姜汤加人参、加白术就是理中汤,理中者理中焦嘛,治胃,它不是治肺,哪来的治肺啊?他不是那么虚,就寒,所以用甘草干姜汤就行了,可是甘草大量用了。

  “若服汤已渴者”​,胃恢复了,渴了就是寒去欲解了,就是胃里头没水了,没水(说明)这渴既不关乎肺,又不关乎胃,这属于消渴门类之中的事,你到那儿去看吧,治渴的方子有的是,怎么渴你就怎么治,这不在本段讨论之内,所以不详细说了。这一段本来挺好懂,可是大家注解得(很乱,于是)把这个书弄得乱了。从“咳逆上气”往下讲,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肺痿的病,从吐涎沫来看也像肺痿,可是光吐涎沫,这个涎沫实质上与那个“浊唾涎沫”不一样,这个唾涎沫不是黏的,那个浊唾涎沫是有热的、加工了,是浊唾涎沫;而这个就是涎沫,不是特别胶黏的那种黏痰,不是这种样子,所以这个不是肺痿。甘草干姜汤这个药很好使,在甘草干姜汤加上这个茯苓、术就是苓姜术甘汤,治遗尿,也治小便频。后头有肾着汤,就是甘草干姜汤基础上加味。所以这个药(甘草干姜汤)治小便频。总而言之就是温中,恢复胃。

  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头讲过了,这个方子好懂,就两味药,干姜和附子这两味药都是大温性药,这两个药搁一起用当然力量更大了。只是用干姜,干姜偏于治呕。附子偏于温下,下利用附子的时候多。呕吐用干姜的时候多。所以胃寒大概用干姜的机会比较多。大量用甘草,甘草是甜,甜以养脾嘛,甘入脾,也就是治胃啊。甘温、辛甘搁一起,就是温胃治胃。底下方剂是具体治疗了。

  倪海厦:

  肺痿现在诸位都有观念了,简言之就是肺虚。肺痈就是肺实,虚 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果是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表示肺萎缩掉, 病人一直只吐涎沫而不咳嗽。『其人不渴』,诸位看不渴就是寒,热的 话就是渴。『不渴,必遗尿』,因为肺是管津液,肺在上焦,当肺虚掉 时就不能治水,因为金生水,我们的肺实际上跟我们的膀胱是相通的。 所以有的时候咳嗽没好,一咳嗽,小便就跟着出来,这就是肺可以治 水的表现,是治小便的水。当肺虚掉后就不能再治水了,于是小便就 会遗尿。有时我们看病时,病人抱怨说:「我小便失禁。」中医一看, 此君是下焦寒造成的,就是真武汤证,如果看到是上焦寒,真武汤就 没有用了,因为不对症,病人明明是上寒,你给他壮下热,所以就没 有用,吃真武汤只是让下焦阳更壮而已,跟天雄散一样,吃了很壮, 可是病人还是照样会遗尿,因为是肺寒引起的遗尿,这就是所谓的『以 上虚。不能制下』,上焦肺气虚,所以不能制下,『此为肺中冷,必眩』, 肺中如果有寒时,第一个症状就是头昏。第二个症状,口吐很多涎沫, 这个涎 都不是浓浊的,是白白的如泡沫状。可以让病人把舌头伸出 沬 来看,舌苔的前半段是苍白的,肺家寒症就是这种舌苔。『甘草干姜 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甘草干姜汤在这里又出现了, 炙甘草与干姜,是治疗上焦虚寒时用的。还有有一种情况也是属于肺家虚寒,有寄生虫在内,我们后面会介绍到大建中汤证,大建中汤也 是肺家虚寒的一种,但是是有虫的症状。如果单纯只是肺的虚寒,甘 草干姜汤就可以解决了。 张仲景不单是名医,而且心慈,大家想想看甘草、干姜这二味药, 你说要花多少钱买?这厉不厉害呢?西医看到 X 光照片说:「哎呀! 肺脏已经萎缩掉了,空间变小了。」然后你问该怎么办,答案是「没 办法」。其实用甘草跟干姜就可以治好了,可是他们不会去用的。「这 两味药怎么可能会治好?」如此病人就完了。 如果是肺痿,上虚吐涎沫、头晕眩的时候,就有小便遗尿。张仲 景的上虚不能治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厥』,就是如果遇到病人有 昏迷的现象,这类肺病都很危险的,时常是一发病就走掉了。如果遇 到厥盛,就是有昏迷的现象的时候,要加倍用干姜。如果是『痿』比 较严重的时候,就是没有昏迷的现象,炙甘草要加倍的用。『甘草干 姜汤方为专治肺痿』而设,中医分寒热来决定如何选用药物。虚寒时 我们就要用温药。厥,除了讲昏迷的现象以外,手脚冰冷很严重也是 属于厥症,此时干姜就要加倍用,如果没有手脚冰冷,甘草加倍就好 了。

  连建伟:

  这个病,有类似于肺痿,实际上不是肺痿。此条讲到“吐涎沫而不咳者”​,这篇文章从一开始就是提到“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说明肺痿是要咳嗽的。“热在上焦”,肺中有热,病人从一开始就咳嗽,到后来发展为肺痿。而在本条,是类似于肺痿吐涎沫,但它不咳嗽,不是热在上焦,而是肺中冷。对于此,历代的医学家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肺痿也有虚寒证,而不仅仅是有虚热。另一种就认为若不咳就不是肺痿,而是类似于肺痿。病人也吐涎沫,但是没有咳嗽,而且口不渴,说明津液没有损伤。不咳嗽,津液也不损伤,口也不渴,但病人一定有遗尿及小便次数多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上虚不能制下故也”​。因上焦肺虚寒,不能制约下焦,所以叫上虚不能制下,故见遗尿或小便频数。而且肺中虚寒以后,有水寒之气或水饮停在肺中,水饮上冒致眩晕。正因为有水饮,病人也多涎唾。仲景用甘草干姜汤治疗。甘草干姜汤就两味药,一味干姜,一味甘草,“以温之”,就是温肺的意思,对肺的虚寒起到治疗作用。若再深入地研究甘草干姜汤这两味药,都能够入脾胃经。​《伤寒论》的理中汤,有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等四味药,理中汤的一半,就是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是温脾胃的,培土可以生金,虚则补其母,所以用甘草干姜这两味药温中散寒,通过培土生金,也就是使肺的虚寒能够得到治疗。​“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如果小便很多,也有可能是消渴,类似于西医的糖尿病。但是消渴往往是阴虚,所以条文中提到如果吃了甘草干姜汤以后有口渴的现象,那说明病不是虚寒,而是有虚热,所以病属消渴,而不是肺中冷。对本条条文的争议,在于一些医家认为这条是在叙述另一种肺痿,即虚寒性的肺痿。但是也有一些医家认为,这条不是在讲肺痿,这种病有类似于肺痿吐涎沫,但是没有咳嗽,而且没有口渴,因为在本篇的第一条条文就讲得很清楚“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说明上焦有热,而且有咳嗽才是肺痿。但若不咳嗽,且口不渴,肺中没有热的话,那这种病就不是肺痿,而是肺中冷了,因这是肺中虚寒的病,所以称此为“肺中冷”​。最后通过甘草干姜汤使肺中的虚寒得到解救,因为我们可以培土生金,温中也就是温肺,当肺中冷的情况好转以后,小便就能得到控制。如果吃了甘草干姜汤,出现口渴的,那就不是肺虚寒了。小便多,又有虚热,不是肺中冷的病,而是消渴病。 下面我们学一个医案。有一位三十岁的小学教师得遗尿症。脉比较弱,而且舌苔白而润滑,这说明他得的是虚寒证,口淡不渴,而且吐出一些唾液,小便也很清长,就是小便很清白,很多,经常要遗尿。张景岳说:“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先治气,治肾者必先治肺。​”所以用温肺化水的治法。再考虑到甘草干姜汤证原来就有治遗尿这个说法,仲景书上就是这么说的,所以给他开了甘草干姜汤,甘草用量比较大,用了八钱,炮干姜用了三钱,一天吃两剂,吃了两天以后,遗尿大减,涎沫也少了,再吃了五天就好了。就说明这个病实际上不是真正的肺痿,而是肺中虚寒,而造成了小便多,遗尿。类似于肺痿的吐涎沫,但没有咳嗽,没有热。《医宗金鉴》说:“咳而不吐涎沫者,肺燥咳也。咳而吐涎沫者,肺热痿也”​。如果病干咳,没有痰涎吐出来,这是肺有燥热所造成的咳嗽;如果咳嗽:而吐出涎沫,那是肺热所致的肺痿证。​“若似肺痿之吐涎沫而不咳者,此为肺中有冷饮,非为肺中成热痿也”​。如果类似于肺瘘的吐涎沫,但没有咳嗽,这个病就是肺中冷,是肺中有寒饮,而不是肺中有热而造成的肺痿证。肺中冷,病人口不渴,津液没有伤,而且还有遗尿、小便数、多涎唾等表现。​“所以然者,以上焦阳虚,不能制约下焦阴水,下焦之水泛上而吐唾涎沫,用甘草干姜汤以温散肺之寒饮也”​。​《医宗金鉴》解释得很好,所以我们学中医就是要读古书呀,通过读古书来理解古代医家辨证的思路。​《医宗金鉴》对三个病都讲清楚了。第一是肺燥,可以造成干咳但没有唾涎沫;第二是肺痿,可见咳而唾涎,沫;第三是肺中冷,类似于肺痿,而没有唾涎沫,而且口也不渴,这是上焦阳虚不能制约下焦之水,而造成的唾涎,通过甘草干姜汤温肺散寒就可以治疗了。所以《医宗金鉴》就说,这不是肺痿,而类似于肺痿。我主张要读古书,因为古人对于经典有好多很有见地的解释,我们现在的一些书呀,有的讲了一大堆的话,但是反而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我们现在多多的反不如古人少少的。所以真正要学好中医,还是要看古书,特别是好的注解,好的医案。所以叫“读经读注,经注并参"。这个“经”就是经方、经典著作;“注”就是后世注家对经的注解。经注合参,经和注一起参考,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领会经典的意思。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