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皂荚丸方(粘痰很多,胶痰,黄痰,可用来戒烟) [原文] 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
皂荚丸方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胡希恕:
这就是痰盛,“咳逆上气”,偏于内里痰太盛了,“时时吐浊”,痰没完,浊痰,而且胶黏得厉害,特别多,以至于不得卧。内里头的饮特别多,你要坐着,水性是就下的,它在胃底,不往上压迫,还能出气,一躺一压迫就受不了,所以内里水邪重,都不得平卧。那么这个情形,先祛痰也是个办法,皂荚丸就是(祛痰方)。不过这个药,一般用起来有点燥,同时下水的力量挺重,所以后世说它不逊,一般都不用。不是跟葶苈那样平和,葶苈泻肺也行,葶苈大枣泻肺汤与皂荚丸药意相同。皂荚丸,皂荚用八两,“刮去皮,用酥炙”,“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这个用法相当好的,别看它量大,吃的是丸药,不是这八两都吃了。炼蜜为梧桐子那么大的丸,以枣膏和之。大枣这个药也祛水,十枣汤也拿大枣配嘛,同时大枣能制药的猛厉,能够缓其峻厉,所以古人配伍相当好。既炼蜜为丸,为什么用枣膏来和之呢?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枣、甘草这类药物都能起这种作用。
但是我们要祛痰祛水,加甘草就不行了,甘草不利于祛水,所以甘草大量用,这人还能浮肿,小便少!想祛水,不要用甘草,用大枣,都是甜药,甜药都能够安中,所以(皂荚丸)这个配伍的法子是挺好的,也不至于有什么大毛病,祛痰是相当有力量。在咳逆上气,痰黏壅盛,以至于时时得吐而不得卧,可以先祛其痰,然后再讲善后之治。
倪海厦: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病人这是已经到了但坐 不得眠的阶段了,『皂荚丸主之』。刚刚讲的是水饮停留在肺里面,而 皂夹丸证是浓痰、浊痰停积肺中造成的但坐不得卧。皂夹丸平常用到的不多,以现代来说,只有像遇到抽烟抽得很重的人才会用到皂夹丸。 在民国初年时,抽鸦片的人用的最多。那种胶痰吐出来,硬硬的一块, 整块黄黄黏黏的,就是热痰、浊痰之类,此类的痰只有皂夹丸才能去 掉。不要开错方子,千万不是:「老师,咳出来有痰,我们用射干麻 黄汤。」结果原本是热痰,被你弄成胶痰,因为水被排掉痰却没去, 于是痰就变得干干硬硬的,所以辨症不能出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 麻杏甘石汤,结果被你用射甘麻黄汤一发表,汗被发掉,结果变成皂夹丸证。
过去我们有个方子叫桂枝汤去芍药加皂夹,此方证常出现在当小 孩子的运动量很大,流汗流得很多,而小孩子原本就有心脏病,所以 有胸满的症状,当出现桂枝汤证时,病人咳嗽又有痰,此时痰已经是 浓痰了,就是因为津液已经被他的好动先发散掉,现在因为有胸满, 所以我们不能加芍药,芍药会增加胸满,遇到心脏病人必须将芍药拿 掉,要去浓痰,只好加一枚皂夹,一起熬在汤剂里面,一剂下去就可 以全部清除掉,所以大家只要看到黄痰都可以使用皂夹。如果皂夹是 加在桂枝汤里面,由于桂枝汤里本来就有大枣,此时大枣就要加重一 点,因为大枣可以缓和皂荚的硷性,否则就会伤胃。 皂夹丸制作方式是,『八两刮去皮酥炙』。酥炙就是说先把它烤焦, 再把皂夹表面皮被烤黑的部分刮掉再入药。『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 夜一服』,一天吃四次,这个都是要饭后吃,睡觉前再吃。吃皂夹丸 的时候,因为它是硷性的药,到胃里面会跟胃酸中和掉,这个时候需 要熬得很浓的红枣汤,来配合吞服这皂荚丸,就不怕伤到胃。为什么 要饭后吃?所有要入胸膈的药、入上焦的药都让病人饭后吃,使药能 停留在上焦,这样就可以清出很多的黄胶痰,从大便排出去。所以如 果你到医院去看病人,才走到门口就听到病人的咳嗽声或是呼吸声是 像有人在拉锯子一样。你问:「老师,他是水饮还是痰饮?」你只要 将门打开来一看,病人床边还摆着一包烟,就知道是『痰饮』,如果 病人从不抽烟,多是水饮。痰声跟水声是完全不一样的,痰声好像在 拉锯子般,水饮声是「咕噜咕噜」的像鸡在叫,你可以听的很清楚, 很好区分的。
连建伟:
咳嗽,气往上逆,这是气喘。“时时吐浊”,就是吐很粘、很脏的痰,吐出浊痰,而且痰是相当的多。正因为痰相当的多,所以“但坐不得眠”,晚上坐在床上不停地吐痰,气喘躺不下去,躺下去就不行,只能坐,不能平卧睡眠。说明痰多,痰浊壅肺。痰浊壅塞肺部,而造成了“时时吐浊”。如果躺下去则气喘更加厉害,“但坐不得眠”。如果不把痰去掉,痰太多了,痰壅气闭,生命会有危险。所以用了除痰最猛烈的药物叫皂荚,皂荚丸祛痰作用很猛,但一般的人受这个方剂就是用一味皂荚,把皮刮掉,再用酥油炙过,研成末,再加蜂蜜做不了,对身体有伤害。成丸药,然后煮大枣汤,煮汤以后吞服丸药。因为皂荚药性比较厉害,对脾胃的伤害比较大,所以要蜜丸,而且要枣汤吞服,这与《伤寒论》学过的十枣汤是同一个意思。十枣汤泻水,但怕甘遂、大戟、芫花对脾胃有伤害,所以用大枣十枚煎汤送服甘遂、大戟、芫花的药末。皂荚丸也是用枣煎成汤后服用,而皂荚丸本身也是用蜜丸的,来缓和峻猛之性。但是必须要掌握它的剂量和用法,不能用得太多,一定要蜜丸,而且要用枣膏汤来吞服皂荚丸。本条疾病比较严重,所以前人说一定要用皂荚丸,其他的丸药没有作用。
曹颖甫先生曾经亲自用过这个方剂,他在《经方实验录》中说:“余尝自病痰饮”,我曾自己得了痰饮病。“喘咳吐浊,痛连胸胁",“以皂荚大者四枚炙末,盛碗中,调赤砂糖,间日一服”,即把大的皂荚四枚,炙过,研成末,放在碗里,调一点砂糖,类似于红枣的意思,不致伤胃,隔一天吃一次“连服四次,下利,日二三度,痰涎与粪俱下,有时竟全是痰液。病愈后,体亦大亏,于是知皂荚之攻消甚猛,全赖枣膏调剂也。”通过他自己吃了这个药,才知道皂荚的攻是相当的猛烈,所以全靠枣膏来调这个药来吃。如果光用皂荚,身体就受伤了。
“夫甘遂之破水饮,葶苈之泻肺脏,与皂荚之消胶痰,可称鼎足而三。惟近人不察,恒视若鸩毒,弃良药而不用,伊谁之过欤?”近代人不好好的去研究它,看到甘遂、葶苈子、皂荚以为是毒药一样,把这种良药抛弃不用,这是谁的错误呢?曹氏发表了自己的感叹,真正的大病,有时候就是要用有点副作用的,很猛烈的药物反而能治好。如果不敢用这种药,可能就治不好这种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