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嗓子哑,干咳,K歌后声哑;孕妇咳嗽;治疗肺结核和食道癌;春季过敏性鼻炎+麻黄杏仁+倪师鼻炎三药辛夷苍术石菖蒲)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大逆上气”这个“大”是个“火”字,这是对的。​《医宗金鉴》它说“火”是对的,是合理的,应该改,不是“大”​。“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这个就是治肺痿类的病。火逆嘛,上焦有热,因咳为肺痿。​“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咽喉不利是火逆上气,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肺痿,口燥咽也干,同时还有痰。你嗓子越干,痰再黏点,痰缠绕着不去,是这么个不利。所以“火逆上气”​,这个气往上,但是有热,所以咽喉是特别缺津少液的那种干,而且还有痰涎浊唾,在那儿缠绕着,咯不出咽不下,挺难受。​“止逆下气”​,这个方子主要是止逆下气,同时也是滋阴养液的,​“麦门冬汤主之”​。这个方子常用。

  麦门冬这个药,它是个甘寒药,咱们说补胃阴,甘则入胃。津液亏损,这个药与生地、瓜蒌根(就是花粉)​,看着都差不多,但各有不同。这个(麦门冬)滋阴以治咳为主,人有咳嗽,也干得厉害,你用麦门冬;干得厉害,他渴,那是花粉;也干,有血证,拉、失血,或者是鼻衄啊,那是生地。全是滋阴的,个个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临床上,就是在原则上讲滋阴如何如何,这不行!得根据具体情况,各种药物不一样。咳逆而咽中干,这是麦冬的一个主症,所以我们临床上常遇到,咳嗽就吃麦冬,是不对的。在湿润的时候,津液还没到(干燥)那个时候,吃麦冬哪行啊?越吃,咳嗽越厉害。现在有很多的养肺润燥的办法,这不是治急病,慢性病可以。这儿指的是肺痿说的,所以主用麦冬,大量用。七升,一升就是一小茶碗,七升七茶碗,麦冬要是七小茶碗,也够分量。所以麦冬这个药,我在临床上有体会,小量用没用,反倒耽误事,一般我用都是起码六七钱、七八钱这样用,还可以多用。

  半夏是下气,一升,一升就一小茶碗。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麦门冬汤这个方子,一方面健胃安中,人要是津液亏损,健胃是必要的。津液的生成,非胃好不行,胃要坏就不行了。所以麦门冬汤它是标本一起来的,麦冬治其标了,搁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这些甘药健胃,这是治其本,胃气不恢复是不行的。半夏下气。所以这个方子,一般肺结核是有用的机会,但是肺结核要是用这个方子,效果是真有,可是病人救不活。你看肺结核到末期的时候真是骨瘦如柴啊,这个药真好使,还有炙甘草汤也都行,吃了真好,但吃来吃去就不行了,到末期不是药所能救治的。另外,像竹叶石膏汤也都挺好使。我都用过,这个方子不到那个末期阶段吃,还是好的,它的确能够下气治火逆,也祛痰。

  倪海厦:

  诸位在麦门冬汤旁边写一个『肺痿,虚热用之』。肺痿是寒症, 诸位都知道要用甘草干姜汤。如果肺痿是虚热,就是麦门冬汤证。虚热,也会有肺痿,肺痿如果是因寒引起,可以看到病人口吐涎沫,嘴 巴不渴,这就是寒症,我们要用甘草干姜汤。如果是虚热,代表肺的 津液没了,二者的病因是相同的。当肺里面的津液变的很干燥的时候 肺会收缩起来,同样的原因,但是一个是寒一个是热,都会造成肺火 上逆的现象,这种状态之下,肺因为津液干燥,『火逆上气、咽喉不 利』,肺萎缩也会使横膈膜缩上来,横膈一被牵动就会影响到我们吞 东西。我们中医认为半夏、生姜能够止呕,就是半夏一下去,横隔就 往下降,能够让你吞东西就不会恶心。『咽喉不利』就是吞 食物都 嚥 有困难,喝水都喝不下去,此时『止逆』的同时;也需要把这个肺痿 去掉,就是麦门冬汤证了。此方内有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就是要 补足肠胃的津液。张仲景认为,肺痿虚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开始于 肠胃的津液不足,病人可能是发汗发太多了,导致肠胃津液的不足, 所以第一个动作就是先把肠胃津液补足。 这里加入半夏,前面有讲过燥不能用半夏,现在这里燥要用半夏, 原因是避免病人还有浊痰在肺里面,靠半夏把肺里面与横膈膜清除干 净以后,使得新生出来肠胃的津液才能去补肺,交给肺的同时加入麦 门冬,麦门冬是中药里面非常好的润肺的药物,当肺的津液不够时, 我们要靠麦门冬来润肺。肺萎缩掉后气会上逆,要让胸隔下降,就要 靠半夏,把胸膈降下来。加了粳米下去是因为得了重病的人一定一段 时间没有吃东西,所以光把肠胃的津液补足是不够的,还同时要给病 人一点营养。张仲景真的很聪明,他加粳米下去,所以他连病因都考 虑到了。吃了麦门冬汤就算病人有几天都没吃饭,也可以将营养补足。 如果你光是麦门冬汤没有加粳米,病人吃完后,肚子会很饿,而且已 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病人是不懂得病后需要调养。张仲景就是怕碰 到病人才恢复,肠胃功能还没有完全很好的时候,就开始大吃特吃一 些很难消化的东西,结果就发生肠胃发炎、下利等等。当肠胃功能尚 未恢复正常时,吃到不干净的东西,排又排不掉,于是会在肠胃里腐 烂掉,自然会变成肠炎。仲师就是怕这样子,所以说干脆用粳米给病 人吃下去,吃完药也不很饿,逐渐的吃进一点清淡的食物,让体力慢慢的恢复。

  连建伟:

  这个病也是气喘。气往上逆,“咽喉不利”,指咽喉作痛,咽喉很干燥,因为肺阴伤,所以咽喉部相当的干燥,由于肺胃的津液不足,肺阴亏损,肺气上逆而致。所以要给它“止逆下气”,要使得肺气降下去,首先要养肺阴,补肺气,所以用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有润燥养阴的作用,所以对咽喉不利有相当的疗效。这个方剂仲景书上没有说是治肺痿的,但是后世的医家都认为这个方剂是治疗肺痿的处方。因为本篇第一条就说:“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上焦有热,津液伤了,所以咳嗽肺痿。而这个方剂正好是清肺的,生津的,重用麦门冬,所以叫麦门冬汤。出在浙江杭州的麦冬是全国最好的,叫杭麦冬。本方重用麦冬七升,大量的麦冬可以清肺热,补肺气,养肺阴,利咽喉,麦冬是甘寒的,因为病机是肺的津液不足,肺有热,虚火上炎,所以用麦冬补肺,生津,清热。现在考虑到这个病是虚证,按照《难经》理论:“虚者补其母”,肺虚可以通过补脾胃的方法来治疗,通过补脾胃,培土可以生金,所以用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这四味药都是补气补脾胃的,脾胃功能好了之后,培土可以生金。肺脏得到了脾胃之气的供养,津液就恢复了,肺气就充足了。再加少量的半夏,方中大量的麦冬与少量的半夏相配,这两味是一对药。大量的麦冬是补肺的、润燥的、生津的、清热的,因为病因是肺阴伤。如果用大量的半夏,半夏是燥的,肺阴就更伤。所以只用少量的半夏下气化痰,因为病人还有痰,原书上没有讲清楚,应有咳吐“浊唾涎沫”,就是粘稠痰。加了半夏,把“浊唾涎沫"消掉,又不伤害肺阴,所以用了少量的半夏,祛除“浊唾涎沫”​。本篇第一条提到肺痿咳嗽,“口中反有浊唾涎沫”,所以用半夏把这种粘稠痰去掉。麦冬是比较滋腻的,麦冬得半夏则不腻;而半夏是燥的,但配了大量的麦冬,它又不燥。这个方剂并不燥,因为它配伍配得好,所以起到一个培土生金,补养肺阴,补养肺气的作用,使得肺痿得到根本上的改善,而且再加上半夏,又能够祛除痰涎。 下面讲一个医案,是我1982年发表的病例。患者是我的外祖母,在1981年时已经75岁,如今她已经去世了,要是她还在人间,现在也就100岁了。她人比较消瘦,体质比较虚弱,一向比较怕冷,也不能多干活,稍微受点外感就容易发热、咳嗽,稍微有点劳累则必定气喘、息促。半个月前因为外感发热咳嗽,未来得及及时治疗,拖了一些时间,后来虽然外邪没有了,但是口干咽燥,气喘,呼吸比较急促,咳嗽比较频繁,吐出大量白色的涎沫,非常粘稠,面色萎黄,口淡无味,吃不下饭,精神疲惫,卧床不起,脉虚缓,舌质淡红少苔。此属肺痿之证,气阴两伤,所以就用《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培土生金,把往上逆的肺气降下去,用麦门冬汤的原方加了一味茯苓,因为茯苓可以化痰,也可以健脾,吃了三剂以后,饮食增加,口干咳嗽也有好转,能够起床活动,但是面色仍很萎黄,脉缓,右关脉虚大,右关属脾胃,土还不能生金,舌苔薄而干,所以我认为是脾气大虚,胃阴亦伤。在原方基础上加山药,山药能够益气养阴,再加黄芪能补脾胃之气。吃了七剂以后,症状消除,已能操持家务。麦门冬汤,历代的医家都认为是治疗肺痿的一个处方。因为肺痿是肺的津液损伤而导致了肺热叶焦,称为肺痿。麦门冬汤从根本上补肺津,清肺热,所以重用麦冬。但病人在临床上又有浊唾涎沫,有很粘的痰涎,所以用半夏祛痰,但半夏剂量用得很少。在原书它是七比一,就是麦冬七升,半夏一升。现在基本上用药是按照《中药学》的常用量,但是无论如何也是麦冬要多用,半夏要少用。麦冬要用五钱以上,半夏用一钱半或二钱,不管怎样,麦冬要多,半夏要少。因为半夏多用的话整个方就变温性,只有大量的麦冬配少量的半夏,方还是偏凉的。因为考虑到肺痿是个虚证,“虚者补其母”,补母就是要补脾胃,脾胃之气充足以后肺气与肺津得到很好的恢复,所以配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这个方剂是专门治疗肺痿属于虚热的。患者唾涎沫不止,咽喉干燥而咳。所谓“咽喉不利”,实际上就是指咽喉非常干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