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出自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相关的经方为《桔梗汤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桔梗汤方 亦治血痹。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胡希恕:

  这个方子真正治肺痈,​“咳而胸满”​,咳得相当凶了。咳已经促生胸满,就是胸膜腔内压增高,咳嗽不厉害都达不到这个程度。“振寒脉数”​,前面讲过,这个振寒都是酿脓的时候,脉数就是里头热,有热了所以外面发这个(振寒)​,振寒就是战,人寒得厉害,这是酿脓时的一个证候。“咽干”​,这个热在肺,肺往上熏,故咽也干。但它不在胃,故“不渴”​。“时出浊唾腥臭”​,这是“始萌”了,浊唾、腥臭,气味不好,就是脓啊,再久的话,吐脓就像米粥似的了。见着脓了,那肯定是肺痈了,只能排脓,桔梗汤主之。桔梗这个药咱们也常用,桔梗它就是排脓排痰。所以已经见着脓了,只能排脓,没有第二个法子。桔梗汤是排脓诸多方子中的一个方子,在这个书“肠痈篇”里头,有排脓散、排脓汤,当然也都可以用。在附方里头,后头有个苇茎汤,我认为苇茎汤那个方子最好,那个方子祛瘀排脓。

  我们研究《金匮要略》啊,首先要把经文搞清楚,说的是什么?通过经文,看古人怎么认识的,我们现在应该怎样认识。中医讲辨证,在辨证方面,有什么样确凿的症候,这是要紧的,不认识到这个地方不行啊。我们研究这个书啊,这几点是最重要的。这个治疗,不是说某个方子是通用的,不对啊,像咱们讲的咳逆上气,就是一般的咳嗽、喘,一个方子治一样儿,不是说咳逆上气就要用这个方子,那不对啊,那治不了病。所以,这两本书(​《金匮要略》和《伤寒论》​)本来是在一起的,不是分开的。某一个方子有某一个方子的适应证候,这个得掌握。所以,中医治病,无论什么病,现这个证,就用这个药,没错的,那绝对没有错误。比如,咱们讲的白虎汤,你遇到真是白虎汤证,用白虎汤必好。如果真是一个热病不现白虎汤证,用白虎汤也就不行,吃了药有害无益。中医的精神就在这儿啊,所以我们对方剂要清楚。不清楚是不行的,说明研究得不深不透。这要搞清楚了。我有时候讲得也太慌(着急)​,对于临床上要多介绍一些更好。等咱们讲完再说吧。有些地方大家可以通过实践,这个方子用过,应用出现什么情况,可以谈一谈。

  倪海厦:

  病人嘴巴不口渴的时候,又吐出很臭的脓痰,像脓血一样,并不 是浊痰。皂夹丸吐出来痰很黄很黏的,像胶一样。这个脓痰是很浓稠 的痰,如果此时不治好,再一段时间,就会吐得像米汁一样,就已经 真正成脓了,这时就是西医说的肺癌了。如果吐的很浊很臭的,还是 要用葶蘑子来攻它,就是葶 大枣泻肺汤证,如果已经全部成脓,吐 癧 出来的痰全部都会像米水一样,白白的颜色呈泡沫状,这就完全进入 肺痈了,这个时候就是张仲景所说的桔梗甘草汤证,桔梗甘草汤由两 味药组成,用桔梗与甘草二味药而已。上次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我就 跟大家讲过,经方中有两个排脓汤,第一个,就是这里的桔梗甘草汤, 是专门治疗肺痈用的。第二个排脓汤是当归赤小豆散主治中焦腹膜 炎,就是胆结石造成胆管破裂,变成腹膜炎,还有盲肠炎治疗太慢转 变成腹膜炎,这是下焦腹膜炎,讲到肠痈篇我再跟各位详细介绍当归 赤小豆散的用法。

  使用桔梗甘草汤时,比例上桔梗要用一,甘草用二,病人已经化 脓,仲师说过脓成则死,这是很危险的时候,绝对不可以用轻剂量一 钱二钱的用,必须用重剂到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重剂量给病人吃, 排脓汤吃下去,就能够把脓清出来,此时煮法是放进六碗水煮成二碗, 分温再服,病人服后会吐脓血就对了。因为肺的组织整个都烂掉了, 就会吐血出来。一般西医遇到肺有脓时就直接去抽脓,病人会很难过。 中医的排脓汤喝下去以后,脓也会被排出来,之后就转成麦门冬汤证了,当病人转成麦门冬汤证后,就表示快要好了。多数时我看到大部 分的都会转为麦门冬汤证,如果不是麦门冬汤,而是射干麻黄汤证, 就用射干麻黄汤,你需要临症决定,不过不太可能是射干麻黄汤证, 大部分都是麦门冬汤。肺脓被排出去以后,同时因为肺的组织也腐烂 掉很多,使得肺整个萎缩上来,这就是标准的麦门冬汤证了。千万要 记得,如果你的麦门冬汤里面没有加半夏,就不叫麦门冬汤,以前为 了加不加半夏而吵翻,像经方家曹颖甫、唐容川等意见都不一样,他 们在吵的就是半夏的使用时机。反对者的重点是:「渴怎么可以用半 夏?」其实用半夏是取其有降逆之性,可以让胸脯、横膈膜稍微降下 来,肺气才有机会重新扩张,这里不靠半夏是不行的。排脓汤从肺结 核到脓胸等,我们都可以使用。我们北派经方家,遇到越重的病,我 们用的药就越少,药味少,剂量重,就是经方的特色。

  如果是实寒,所谓的实寒也可以讲寒实。所谓实,就代表有东西 挡到,脓胸的痛是热挡到造成的。如果是寒堵到而结实,就是三物小 白散证。诸位看这个处方名字很好听,叫做三物小白散,事实上最凶 的就是它,此药是桔梗、贝母、跟巴豆三味药所组成。因为桔梗、贝 母、巴豆都是白色的,所以名白散。因为这个药很强,只需要吃一点 点剂量就好了,所以用小来做名称,这就是三物小白散名字的起因了。 堵到上焦的寒实。就是三物小白散证。如果是堵在下焦的寒实,就是 大黄附子细辛汤证。如果上焦是实热,就是我们的桔梗甘草汤证。如 果是痰堵在中焦造成的实,就是我们的大陷胸汤证,大家千万不要弄 错。如果肺已经化脓,你还使用大陷胸汤就失治了,这时就要靠桔梗 甘草汤。经方大师曹颖甫,有一次治一个上海浦东陈姓病人,其症状 『胸中痛,咯痰腥臭如米粒』,咳出来一粒粒白色状的痰,其实就是 肺结核。初诊时他一看:「糟糕,已经变成脓胸了。」就是已经变成肺 脓疡了,这个时候,他用桔梗一两,甘草五钱。其实甘草用得太轻了, 甘草应该用到二两,甘草是解百毒的,又可以和中,但他用的太轻了。 五剂下去胸痛止,止了以后,二诊,他发现肺里面还有许多尚未被清 除的像白米的痰,于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来去痰水,如果在一开始时 就重用甘草,可能就不需要用到葶萨大枣泻肺汤,『五剂而如米粒之脓尽』。第三诊再用千金苇茎汤,因为病人咳出黄浊的痰,于是『五 剂而腥臭尽』。然而『岂知病根未拔,九月初十日复来』看到腥臭又 跟以前一样,这时候再用桔梗甘草汤加冬瓜仁、昆布、海藻、大小蓟 来消毒,用犀黄丸九钱,就是犀角地黄丸,犀角是南派用药,所以曹 颖甫还是受到南方温病派的一些影响,这里寒凉的药就是犀角,其实 还不如用石膏来得更好。这里要讲就是这干金苇茎汤了,千金苇茎汤 是出自千金要方一书,此书是唐朝名医孙思邈所写的,当他写完千金 要方以后,他才看到:「咦?汉朝有个叫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写 的很好。」当他看完伤寒杂病论一书后,受到极深的刺激,于是赶快 再补写一个千金翼方,就是希望他之前写的千金要方像长了羽翼。孙 思邈的干金苇茎汤方有四味药,苇茎、薏仁、桃仁、冬瓜仁这四味药。 苇茎就是芦苇的茎,薏仁去湿、桃仁去热活血,能够将痰攻下,冬瓜 仁可以宣肺。因为病家没有表症,我们用的药就比较缓,像白前、冬 瓜仁等比较缓的药来发汗。如果病人没有表症且病人的肺里面都是 脓,而你随便就用麻黄来发表的话,结果脓胸一定更严重,因为肺被 麻黄打开了。 西医遇到结核病时是没有办法的,病人恍惚、面黄肌瘦,整个人 都瘦掉了。如果你要瘦很简单,你找个肺结核病人,等他一咳,再打 个喷嚏出来,你赶快去多吸几口,于是就得到肺结核,以后人就瘦掉、 就黄掉了,再也胖不起来了。病人的脉是大脉,脉形中间是空的,也 就是劳脉,这是结核病的脉诊,结核病西医是无治的。我们辨症的方 式很简单,看是虚热在里面?还是实热在里面?还是虚寒在里面。只 此几个辨症,而就这几方子加减而已。吃对处方,药一下去很快就好 转了,同时我们可以在这些方子里面做加减。西医叫结核病人有三黄: 小便黄、皮肤黄、还有眼睛黄。黄是脾脏的原色,我们除了用入肺的 药以外,还要有健脾的药一起开在里面,黄就会退掉。病人胃口大开, 精神就恢复了,结核病是可以治疗的,只是你要治他,也要离他远一 点,不然他吐口痰在你家的烟灰缸里,过一段时间,菸灰缸里就有满 满的一泡痰在那里。他只吐一小口痰,就变的很大块,因为里面有结 核菌在里面。

  连建伟:

  “咳而胸满”,咳嗽胸很闷。​“振寒脉数”,患者怕冷,脉又数,说明肺中有热。​“咽干不渴”,咽喉干燥,但不想喝水。​“时出浊唾腥臭”,有时候吐出来的痰很腥味,甚至有腥臭味。​“久久吐脓如米粥”,所谓“久久”,就说明患病的时间比较长,已经到了溃脓期。因为一开始肺痈是由于风热犯肺,慢慢的到肺热,热到一定的时候,肺里生成了脓,再到后来溃脓,就“吐脓如米粥”了。这称为肺痈,用桔梗汤来治疗。桔梗汤就是桔梗配甘草,《伤寒论》中就有这个方,桔梗汤主要功效是排脓解毒,方由两味药组成:甘草清热解毒,桔梗则主要用来排脓。临床上可以再加其他的药物,比如苡仁、冬瓜子、贝母这些药物,可以使得排脓解毒的作用更好。如果肺痈还没有成脓,主要是肺有痰热,此时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而现在已经有脓了,而且人正气较虚,较厉害的药怕接受不了,所以用桔梗汤。桔梗配甘草,甘草解毒,桔梗排脓,既解肺中热毒,又能排肺痈产生的脓。当然这两味药,如果临床上真的碰到肺痈溃脓,咳吐腥臭如米粥,这两味药的剂量要用得大,否则效果就会差。一病人患肺痈,“咳嗽,胸中隐隐作痛,吐痰盈盆,滑如米粥,腥臭难闻,右寸脉滑数,舌质微绛”,林竹均老中医用《金匮》的桔梗汤,剂量用得较重,甘草用四两,而桔梗则用二两。再加法半夏六钱、白及粉五钱、蜜紫菀三钱。因为他肺痈已经成脓,如果不用重剂就没有作用。服药以后病减大半,次日复诊时就把桔梗汤的剂量减半,而成桔梗一两及甘草二两。再服三剂而愈,说明这是两味药的小方,必须剂量重才有作用。因为本身药味少,方是小方,而方又很平和,所以如果剂量轻的话就没有作用,一定要适当加大它的剂量。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