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越婢加半夏汤方(早期肺气肿)【方解】胡希恕注:于越婢汤加逐饮下气的半夏,故治越婢汤证咳逆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者。本方是由越婢汤加半夏而成。半夏辛温,化痰、降逆、下气,加于越婢汤中,故治越婢汤证而有痰饮、咳逆上气者。
胡希恕: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这也是外邪内饮的一种病,热夹水气,壅逆于上,所以咳而上气,其人喘。此为肺胀,凡是上气而喘,胸膜腔内压要高,这个方子的应用在后面——“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古人认为,半夏这味药治眉棱骨痛,古人谓之痰厥,它就下痰饮。水和邪热不得出表,都是往上壅逆,最厉害的可影响到两目,如脱状者,就是眼球像突出来一样,就像掉出来一样。这个病是真有啊,在喘得厉害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越婢加半夏相当好使。越婢汤它本来治风湿、风水,它是汗出,“续自汗出,身无大热”,这么一种表证。“身无大热”,不像阳明病那个蒸蒸发热,不到那么个程度,但的确是热在里了。它这“续自汗出”,阳明病法多汗,所以麻黄配伍石膏。既有表证,里头也有热,但这个热没到胃家实那个程度,不到身大热,所以原文说的是“身无大热”,可不是说身没有热,不像阳明病那个身大热的样子,没到那种程度,但是里头有热。汗呢,也不像桂枝汤那个汗,它这个汗是由内往外蒸的,而且汗也多,跟麻杏石甘汤一样,汗也较黏,有臭味。
这段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同时又有水气,就是半夏的关系,所以加半夏。半夏这个药下气,也逐水,也就是咱们所说的祛饮,饮也是水。那用这种(越婢加半夏汤)方子,假设遇到哮喘,脉浮大,目如脱状,这类证候,要用越婢加半夏。浮大者,浮是表,大是里热,里有热,脉大;目如脱状,这就是热夹水气,不得出表,往上壅的。所以越婢加半夏汤的应用指标就是目如脱状。越婢汤咱们讲过的,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这就是越婢汤的原方,越婢加半夏汤就是越婢汤加了半夏。咳而上气,再喘,目如脱状,脉浮大的可以用这个(越婢加半夏汤)方子。这一篇讲的全是关于呼吸系统的病,肺痿、肺痈、咳逆、上气,它概括咳嗽、喘了。
倪海厦:
肺胀就是肺气肿,前面说的是肺脓疡、肺痿。肺胀,『其人喘』 喘得很厉害,『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同样是『咳 而上气』,咳而上气就是肺胀的主要症状,病人的胸腔胀起来,持续 的呈现只能在吸气的状态之下,这就是肺气胀。肺胀气的时候如果病 人是『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这里 有两个方子在治疗肺气胀,就是肺氧肿。越婢汤里有麻黄、石膏,诸 位知道肺胀在里面的时候,热会很重,当热很盛的时候我们会用麻黄、 石膏,这两味大家最热了。这里为什么张仲景要加半夏?越婢汤还特 别要加半夏,就是因为病人肺胀的原因是来自中焦脾胃,中焦脾胃受 到痰阻,没有办法把津液完全交给肺,于是肺就胀起来,这个时候我们要将中焦横膈地方的痰去掉,所以要加入半夏。读到金匮这里后我 们就看懂神农本草经里面一再写到半夏能够降逆,这个什么叫做 『逆』?就是有痰阻在横膈膜上,肺气无法下降,于是造成气逆。平 常我们呼吸的时候横膈膜下降,吐气的时候横隔膜上升,这是正常的, 结果病人无时无刻不管吸气吐气横膈膜都绷紧在上面下不来,此时只 有半夏能够把横隔膜往下降,半夏的功能就在这里。 现在我们大家应该了解到神农本草经里在讲半夏能降逆的意思 了,越婢汤可以加半夏,小青龙汤呢?也有半夏,都用到半夏。主要 原因就是『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心下有水气 的话,病人咳嗽的时候喉咙一定会痒,这叫做水气,你一咳它就散一 下,所以喉咙里面会很痒。如果『咳而上气』没有痒,眼睛瞪的很大, 变成圆圆的,黑珠子在中间,这叫做『目如脱状』好像眼珠子要掉出 来了的感觉。黑珠在下白区在上面包着,如果这个人没有咳而上气、 没有气喘,这种眼睛叫『暴光』。暴光的人非常的凶,而且恶,这种 人做过牢,一般从牢里出来的眼睛都是暴光的。如果他说。「我告诉 你我没有做过牢喔,我是好人喔。」他越告诉你他是好人,然后眼睛 就越暴光,人就越坏。
像释迦摩尼佛看你时的眼睛是 眼,这是好的。眼睛瞪着这么 瞇瞇 大干嘛,这是暴光。我们眼睛如果是这样子,叫下三白。这样子,叫 上三白。法官在办案子时问犯人说:「你有没有杀人啊?」「我没有杀 人!」白珠子在上面或是在下面的,都是杀人犯的眼睛。杀过人以后 眼睛都会充满血丝,一看就知他是 手,眼露凶光。这种除外,如果 兇 他没有咳而上气,就是坏人,不是病,干万不要误以为说:「老师, 他是越婢加半夏汤证。」看相跟看病都分不出来,也就不用当医师了。 『目如脱状』,『脉浮大』一定是寸脉浮大,为什么会浮?这代表病在 肺里面太热了,我们用麻黄就是要开表解热,石膏清里热,石膏是最 凉的药,能够清上焦的热。所以气喘咳嗽,不用麻黄的话病人是不会 好的。大家看张仲景,多少方子都用到麻黄,后面的小青龙还是以麻 黄为主,许多地方大部分都在用麻黄。温病派的医生,就是现在外面 的中医,麻黄都不敢开,因为担心麻黄太强了,所以药房里面麻黄都用不掉,只有我们经方家在用,但是我们是很少数的中医,所以用量 也很有限。小青龙加石膏,小青龙汤里面有麻黄、姜、辛、五、草、 半,但是就没有石膏在内,因为小青龙汤证是表寒里寒,舌头伸出来, 舌苔是白厚的,表示里寒很盛,里寒是不会口渴的,小青龙汤证就无 口渴,咳嗽时喉咙很痒。大青龙汤证咳嗽也会痒,但是嘴巴很渴,舌 苔很黄。而小青龙汤证除了有里寒还有表寒,就是病人有恶寒现象, 所以小青龙汤证的脉一定比较浮紧。除了小青龙汤证的表寒里寒以 外,如果病人同时有肺胀的状态,就是有表寒的状态之下持续有肺气 胀、肺气肿的现象存在,我们就要甩小青龙加石膏。平常是不会得到 肺气肿的,大都是外来的因素造成,比方说住在排废气的工厂旁边或 者做矿工的或是水泥工等,这类居住环境都容易引起肺气肿,还有我 们抽烟也会容易肺气肿,这时可以在小青笼汤里面加点石膏就可以治 疗肺气胀了。小青龙汤加石膏,能够清上焦的热,石膏除了清热以外, 最主要是清除肺里面的浊。肺里面太脏了,当肺里面因为有淤积的浊 物,才产生的热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靠石膏,石膏就是白虎。还有的 人有内伤,像是车祸撞伤,断掉的肋骨插到肺脏里面去以后,把肋骨 接回去,结果还是有肺气肿。所以肺受到伤害也会有肺气肿,造成肺 持续的扩张,这时都可以用到这个药方。
大家一定要会区分病人到底是越婢汤加半夏证还是小青龙汤加 石膏证,后面要介绍的奔豚气病又会重新再介绍一遍。我们有大便引 起的奔豚,有水在下面往上冲起来引起的奔豚,就不是伤寒论讲的这 么简单了。奔豚完了以后讲胸痹,治疗心脏病,胸痛,心脏病。胸痹 讲完的话心脏病你都会治疗了,就剩下一种绞心痛。绞心痛西医已经 不治了。遇到真正的心脏病时,西医根本无法治疗,可是我们还是可 以治疗。绞心痛有一种就是真正的心脏病,就是瓣膜堵塞或先天生下 来已经有缺陷,这种状况我们没办法将病人完全治好,但是可以治到 不发心脏病的阶段,其他的通通可以治疗,在胸痹篇里面都会介绍给 大家。
连建伟:
这个病的病名叫肺胀。所谓肺胀,就是肺气胀满。实际上就是气喘,肺气胀是实证,它的主要症状是“咳而上气”,即咳嗽气喘。“其人喘,目如脱状”,就是说病人喘到眼睛胀突,好像要脱出来的样子,所以叫“目如脱状”。我曾看到过气喘很严重的病人,有的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脉浮大”,脉浮说明病在表,在上焦;脉大属实属热,是实证、热证。故脉浮是在表在上,脉大是属实属热。在表要适当的解表,说明肺有风热之邪,再加上有痰,有水,所以就用本处方。方中麻黄配石膏,麻黄解表、宣肺、平喘,石膏能清肺热,所以这两味药,能发越在肺的风热而平喘。有痰,有水饮,所以用半夏配生姜,祛痰祛水;再加甘草和大枣,调和诸药。这个病人脉浮大,肯定是按之有力的,是实证,所以可以用麻黄配石膏。 《金匮要略心典》云:“外邪内饮,填塞肺中,为胀,为喘,为咳而上气。”外有风热病邪,内有痰饮壅塞在肺,故有肺气胀满、气喘、咳嗽上气等表现。“越婢汤散邪之力多,而蠲饮之力少”,越婢汤散邪,主要用麻黄配石膏,但是祛痰饮的力量少。“故以半夏辅其未逮”,所以加上半夏,半夏可以蠲饮,因为光用越婢汤不加半夏,祛除痰饮的作用不够。“不用小青龙者,以脉浮且大,病属于阳热,故利辛寒,不利辛热也。”为什么不用小青龙汤呢?小青龙汤也是外有邪内有饮,因为现在脉浮且大,大说明属于阳属于热。它是阳证、热证、实证,所以要用辛凉之剂,麻黄配石膏,而不能用辛热之剂。小青龙汤就是麻黄配桂枝,完全是辛热药就不行。“目如脱状者,目睛胀突,如欲脱落之状,壅气使然也”。这句话说明眼睛往外胀突,好像要脱落出来的样子,主要是肺气壅盛,肺胀难受得眼睛看起来好像在往外突,有这种症状出现,当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本篇讲三个病。第一个是肺痿,“痿”,跟萎缩的“萎”是相通的,肺痿其实就是肺叶萎缩,现在用X线片拍出来有的患者确是肺叶萎缩。在仲景那个时代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