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前头说“从惊发得之”​,这要(灵)活看,奔豚汤也没有从惊的基础上而得啊。苓桂枣甘汤说的是一种“脐下悸”​,​“悸”在古人就是惊悸的悸,悸就是跳。悸也就是人的神识不安宁,也算是在惊的基础上来看的。发汗后怎么脐下悸呀,根本就是里头小便不利,里头有停水,你光发汗不行,应该利水。不利水而强发汗,发汗药激动里头的停水,水就冲动,它要发奔豚。脐下悸,就是少腹有水伴冲气往上来,这就是要发奔豚以前的预兆,所以它说“欲作奔豚”嘛。这时候所用方中有桂枝、甘草,桂枝、甘草也是一个方剂了,桂枝甘草汤,治脐下悸,跳得厉害,就是汗发得太多,气往上冲,所以欲得按者,跳得也厉害。另外,搁茯苓,茯苓这个药也治心悸,所以安眠药里老搁茯苓呢,茯苓、茯神是一样的,尤其配合桂枝一起,对很多神经官能症这方面进行治疗,像苓桂术甘汤也是。你看人眩晕等,我们用利尿药,经常用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心跳得厉害,桂枝茯苓加量就可以。苓桂枣甘汤也是。

  苓桂枣甘汤也不一定是先有惊,但只是悸,悸也就是惊悸,也属于这个范畴。这就是要发奔豚以前的情形,​“从惊发得之”​,在这个基础上就容易发生奔豚,它说“欲作奔豚”​。治疗的方子呢,一方面,治气冲,用桂枝甘草;一方面引水下行,利小便。表也就解了,要不然这表还是不解。在《伤寒论》讲得最多,如果小便不利,里面有停水,就要解表兼利小便,五苓散也是这么个用法。若不利小便,强发其汗,变证百出。脐下悸,欲作奔豚,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变化。苓桂枣甘汤这个方子,不只能治脐下悸,欲作奔豚,凡是脐下悸,有些肚子疼什么的,这个方子也治。治脐下的跳,可见这个茯苓是大量用,你看它用半斤呢,茯苓治悸动。利尿药里头,也各个不一样。茯苓起安定作用,酸枣仁汤也用茯苓,一般安眠药里头搁茯苓的多,起镇静作用。根据前面的解释,也就是“从惊发得之”​。这是古人的看法。在临床上不一定是先有惊,这个悸也不是惊悸的那个悸,这就是停水,停水要是感觉烦悸,这是茯苓证。这个方子不仅治“欲作奔豚”​,而且对“已是奔豚而脐下悸”​,这个方子也起作用。

  方后对煎服法说“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的做法底下有小注,就是取水二斗,置大盆内,拿杓扬之,水就起珠子了,就撇这珠子,就叫甘澜水。这个东西现在不必这样了,古人有一些所谓秘方、秘法,有些特殊的(用法)​,属于习惯。某家这个方子嘛,传就这么传法,用甘澜水。你像有人说我的方子也用甘澜水,其实这个东西不一定(非得按照习惯)​,现在就用一般的水就行。奔豚非常简单,就是气从小腹往上冲,上冲性的一种神经症、神经反应,发作时相当厉害,过后像好人(正常人)一样。治气上冲最有力的就是桂枝,你看这后头两个方剂(桂枝加桂汤、苓桂枣甘汤)都是用桂枝。假如有表证,还是用桂枝汤(加减)​,桂枝汤加桂就行。

  没有表证,要看情形,你看前面这个(奔豚汤证)​,说的是少阳病,往来寒热、腹痛这种情况,那么,真正现柴胡证,用柴胡汤行不行?我认为行的,但里头要加治上冲的药。你像苓桂术甘汤也可以加里头,苓桂术甘汤这药就准行,它也治气上冲。我们现在治高血压,如果这人心跳得厉害,气上冲得厉害,心脏病常有心跳(厉害)​,桂枝加量、茯苓加量就行。桂枝我用过七八钱,一点问题都没有。不是像咱们(很多人)说桂枝那样热啊,不是那样啊。茯苓更是个相对平和的药了,茯苓是不寒不热的平和药,它治心悸。所以我们对心血管病有时心悸得厉害,用旁的药的时候,可以用这两个药——桂枝和茯苓。那如果现柴胡证呢,我认为小柴胡合用桂枝、茯苓,有用的机会。

  奔豚就这么一点(内容)​,没有什么深意。第一,他(仲景)解释说这个病都是由于惊发,这当然与临床治疗有关系,大夫用药给机体一个严重刺激而得惊发,在这个基础上发病。它有这个意思,但也不一定(必由惊发而奔豚)​,也只是值得参考。火攻那肯定是先发惊恐,得用桂枝加桂汤。如果不是用火针,这个人有外感的样子,脉浮、恶寒、有汗出,同时有奔豚这种症候,你也可以用桂枝加桂啊,一样好使。不必真的拿火针烧,烧完后才有那种奔豚的情况。我用桂枝加桂汤,就是针对这种情形(外感桂枝汤证而又发奔豚)​。有一年老赵遇到这种病,这个病人就是感冒,可是他还闹奔豚,我说你就给他吃桂枝加桂就行,他吃了就好了。后来又来一奔豚的病人,他吃了(桂枝加桂汤)又不行了,他不是这个(桂枝加桂汤)证候就不行啊。

  所以奔豚病很简单,可是这种病以什么情形出现,这个书(​《金匮要略》​)说得还是不够。这个书只是说夹水气的用苓桂枣甘汤;在外感表不解而有奔豚病的,就是桂枝加桂汤;另外他怕你离开桂枝就不能治奔豚了,还有个奔豚汤。这个(奔豚汤)现柴胡证,可是偏于有热,往来寒热嘛,得用解热去降冲气的甘李根白皮。可见他是怕你误于某一个药就治奔豚,不是那样的,各个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也是,它以什么样证候发作出现,我们就根据什么方剂来治疗就对了。但对于气上冲,我们经常用的除去桂枝外,如果伴水上冲的,大概用吴茱萸的也不少。像这个冲逆,半夏也都有用,要不然怎么止呕呢?所以治往上冲逆这种情况,桂枝以外,治往上冲逆的药也挺多的,在临床上都有用的机会。不要死于(本篇章提到的)这几个方剂之下。当然,对治疗奔豚的整体原则,通过这几个方剂的阐释,可以说是够了。

  倪海厦:

  两个都是发汗后产生的奔豚,发汗以后,当然病人表症就没了。 『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为什么会这样 呢?我们平常发出的汗,都是从我们肠胃的津液来的,土生金,所以 一直在制造肺的津液,肺主皮毛,然后再进入表,所以肠胃的津液经 过肺以后到了皮肤表面成为汗水后就发掉了。汗发掉后正常人的津液 很充足,部份的津液带着滤过性病毒一起跑出去了,部份的津液会慢 慢进入肺再回到肠胃里面来,这是正常状况。如果有人的津液回不来, 张仲景说:「五苓散就可以让他回来。」津液回不来时病人会有燥渴的 现象,这就是五苓散证了。这里的奔豚意思是说,刚好病人在发汗, 此时突然受到惊吓,因此造成上面的水下不来,所以上面很热,下面的水又要往上冲,于是就出现脐下动悸。跻下的水就是下焦的肾水一 直在往上冲,所以肚脐之下就一直在跳动不止,这就是所谓的脐下悸, 此时就是苓桂甘枣汤证。奔豚我们将之分为这三种,奔豚汤就是进入 少阳、进入三焦淋巴系统,所以大家看处方中有甘草、黄芩、半夏、 生姜,这四个药就是小柴胡汤,原方没有加柴胡,应该要加柴胡才对, 过去有经方家认为应该要加柴胡,因为有往来寒热的症状,而且病人 兼有表症,有表症才会引发奔豚,所以应该有柴胡有桂枝。现在没有 桂枝、柴胡,里面还有芍药,为什么要用当归、川芎?因为当归川芎 一个活血一个补血。每当一个人受到惊吓的时候,大家注意看病人的 脸色、唇色都发白了,这表示血不足了,所以要给病人补血的药。当 归、川芎、芍药是四物汤只差个熟地而已。后面有用生葛根,葛根能 够生津,因为奔豚发作的时候津液也会发散掉,用葛根来升提津液。 奔豚汤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味药『甘李根白皮』,李根白皮就是李树的 根,药房买不到这个药,因为没有医师在用它,可是张仲景使用这个 药量达到一升,就是要重用这个药,在台湾有红心李子、黄心李子之 分,这没有太大区别的。过去我们挖这个草药的时候还要带个罗盘, 站在树前面看看东南角在哪,找到后就从这边挖下去,这个地方的李 树根才有作用的。这就是物性,药的性。因为东南方是巽卦,巽为风, 所以东南方的根去风的力量比较大。李根白皮就是李树的根,将李树 的根切一段起来,中心的茎不要,把根的皮剥下来,洗干净以后就可 以入药。因为皮就是少阳,你把皮拿下来仔细看皮表面里面都有这一 条条的网络,这就是少阳,取其茎就没有用,一定要皮才能治疗这种 脐下悸。如果实在找不到李树的话,我们就用柴胡来取代,因为本来 这处方就应该要加柴胡桂枝才合理。

  读张仲景的伤寒金匮以后会有一种感觉,如果病在少阳,我们一 剂药下去一定会同时去防止移转太阳,直接让病毒出表,不要让它有 机会回头。像这种容易受到惊恐的人,本身的血一定都不够。所以当 此类人受到惊吓时,我们除了把浊气往外排以外,又加了当归、川芎、 白芍在里面。加入白芍的目的就是把血固住,防止病家再失血了,利 用当归、川芎来把血补足,这样表就会固起来,体力就会增强,这个时候新的病毒就不会再进来了。所以张仲景在用一个方子治病的同 时,还有预防再发病的功能在内,所以他也是位很好的预防医学家, 不单单只是治病而已。后面的桂枝加桂汤,我们在用的时候应该加入 肉桂,肉桂是桂心,就是桂树的心,平常我们吃的桂枝是桂皮类,就 是树皮,外面的细枝,叫做桂枝。真正的桂树的树心这个部分就是肉 桂,其味很辣很辛,你不要开个三钱给病人,会辣坏病人,桂枝就已 经很辣了,肉桂更辣,一般五分就足够了。桂心因为在中间,所以你 在桂枝汤里加五分的肉桂粉,不用煮。直接冲入桂枝汤里面就会溶化, 一剂喝下去心脏喷射的力量就会立刻增强,可以把在血里面大便的浊 气,整个都攻出来,所以用桂枝汤时,有时候我们要重用桂枝,有时 我们要加肉桂进去,其效果都不同。而加肉桂的效果最好,真的是一 剂知二剂已,所以张仲景当初认为是肉桂。可是过去有的经方家认为 是桂枝加桂汤就是加重桂枝的剂量,比如说原来是桂枝三钱、白芍三 钱,现在把桂枝用到五钱、六钱,加重了桂枝,实际上应该是加肉桂 效果最好。还有一个合理的推测,桂枝汤如果我们加重白芍的剂量到 桂枝的两倍,就变成小建中汤了,所以如果是同样方式但是是加重桂 枝的话,仲师一定会用选取另外一个名称叫什么什么固表汤或是什么 健脾汤之类的,他不取别名,就叫桂枝加桂汤。如果他这样取的话, 小建中汤就不叫小建中汤,他会叫桂枝汤加白芍,对不?张仲景为什 么之前不写桂枝汤加白芍?现在这里要写桂枝加桂汤,这就是我们考 虑的地方,因为是古书,比较有这类问题。

  发汗以后,脐下动悸。是因为汗水没有回来所以脐下会动悸,水 往上冲上来,如果水冲到胸腔这边就会有咳嗽,感觉喉咙与胸腔里很 痒,一咳,好像有水喷上来,水喷上又增痒,痒了又要咳,这就是水 气停在这里,下焦水气没有上来,上焦水份又刚被发汗发掉了,于是 造成肠胃跟肺里面都没水了,加上在发汗以后又受到惊吓,而终于成 为脐下悸。比如说找个人做试验,找胆子比较小一点的,我们来试验 一下,我们先给他一帖大剂的桂枝汤或麻黄汤让他喝下去,他喝完后 正在流汗时,我们躲在门后面,吓一吓他,就会引发奔豚。汗水发出 去后,却没有办法回头,于是水就停在中焦,结果就是脐下悸。这时候我们的苓桂甘枣汤一剂下去就可以将其去掉,苓桂甘枣汤就是茯 苓、桂枝、甘草、大枣四味药在这处方里。本草经里面写的是茯苓泻 水,桂枝行阳,甘草大枣助脾土,能助脾脏就能治水,这样就讲完了。 这里讲的好像让人不容易了解,我们后面就要进入胸痹,心脏病篇, 所以我这里要埋下一个伏笔,让你们深入了解一下茯苓。本草这样就 写完了,这句话就好像少了什么?中国人的缺点就在这里,比方阳宅 学这么写「屋内有死水,主人丁败绝,六畜死亡。」于是就讲完了。 你说:「老师,这是迷信,真是神经病。」我一直跟大家讲,中国人就 是因为以前刻竹简很麻烦,然后再加上徒弟不小心,跨越门槛时又被 绊倒,竹简散落一地,然后胡乱捡起来拼成书简,导致前后次序时常 颠倒。如果多加几句话效果就不一样了,屋子里面有死水,会造成蚊 蝇滋生,是病毒的温床,人喝了这水以后,就生病中毒了,动物去喝 就被毒死掉。这样说就有道理了。本草经说茯苓能泻利水,可是有许 多药都可利水,像泽泻也利水,更厉害的还有甘遂也利水。我们要去 了解药性,当你了解以后你就会设计方子,这样包括心脏积水你们就 都会治了。我们中医的观念认为膏就是油网、网膜里的油,网膜在我 们的督脉背后起在第十三椎,正面起在任脉的阴交穴,膏就是黄油, 产生在鸠尾的地方。我们三焦油网里面的油要足,茯苓就能生这个油, 水一遇到油,就跑的很快,因为很滑,不用说是水,你都会因此跑的 很快了,因为地上都是油。所以茯苓能够生三焦的油,通利积在中膈 这边的水,也就是在鸠尾的地方,这是茯苓真正的作用所在。所以只 要有动悸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到茯苓,水不通利的时候也会用到茯苓, 譬如心脏病发时身上一紧,全身发冷,小便马上没有了,这些症状出 现就马上要想到茯苓。茯苓因为能够生三焦黄油,所以它能够利水, 原因就在这里。桂枝行阳,这中间缺少断落了很多字,我现在把这个 字补进去给大家看。桂枝本身能够让心脏的搏动强壮起来,所以我们 治心脏病时常常在用桂枝。桂枝汤里面有桂枝,「老师,张仲景为什 么他不叫白芍汤,而要叫做桂枝汤呢?」仲师就是告诉你桂枝很重要, 所以才叫桂枝汤。张仲景很聪明,在内经里面,心主五液。我们身上 有很多津液,但通通是由心脏在管,如果我们不开强心的药,光开这些发汗的药,病人身体不会如此听话的来刚刚好将肠胃的津液发散出 去而血都不跑出去。张仲景用桂枝去行阳,心脏一强起来,身体抵抗 病毒的机能就跟着增强起来,就好像心脏会告诉肠胃说:「土,肠胃 的津液,你赶快出去,有滤过性病毒进来了。」于是肠胃就跑去跟门 房讲,就是肺说:「肺,你赶快出去。」肺是传导之官,于是肺就出去 到皮肤表面上把敌人赶走,这是一个自发的抵抗系统,所以我们从桂 枝汤了解到脾胃的重要,然后再进而了解到肺,但是你仔细去了解桂 枝的话,就知道是从心脏开始的。所以人体的抵抗力就是靠心脏的力 量来激发起来的,肠胃受到这个动力以后才开始上来帮肺的忙,如果 没有这个动力,就没有这种力量,所以我们平常必须要运动,让心脏 跳的很快后,开始出汗,于是心脏就因而越来越强。如果你躺在那边, 人家给你按摩了半天你也不会流汗,但是你一动就流汗,就是因为心 脏被激动起来。桂枝能够行阳,这阳讲的就是动能。病人经过发汗以 后,肠胃津液已经没有了,张仲景也知道肠胃津液没有了,所以他把 甘草、大枣放在里面,可以把失掉的津液同时补足,然后把停在中焦 的水利下去就好了。已经失去的津液,靠甘草、大枣去补足,桂枝能 够将心脏力量加强起来,让里水够跟着表水混合在一起。茯苓能够把 水逆产生的奔豚气往下导,不要继续往上冲,这就是茯苓桂枝甘草大 枣汤的由来,所以治疗奔豚仲师就用这三个方。大家注意看一发奔豚、 惊恐起来的时候,如果是水,就是苓桂甘草汤证。如果进入三焦系统: 「老师,你怎么知道呢?」从脉弦,往来寒热,这就是奔豚汤证。如 果都没有,就是桂枝加桂汤证了,大家可以用这很简单的方法来做出区分。

  连建伟:

  这个病也是由于误用发汗,肚脐下面少腹部位觉得有点跳动,跳动就说明是下焦的寒气。因为汗出太过会伤阳气,若肾中的阳气不够,水气往往会往上冲逆。但是它还没有真正的发作奔豚,所以叫“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肚脐下有跳动的感觉,奔豚好像要发作了,但是还没有真正发作。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苓桂草枣汤。​《伤寒论》也有本条条文。苓桂草枣汤体现了通阳化气,培土制水的治疗方法。因为茯苓配桂枝通阳化气利水,而且桂枝也能降逆,茯苓也能治疗脐下的动悸,能够利水。甘草配大枣补脾胃,培土可以制水。苓桂草枣汤当用甘澜水煎药。​“取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甘澜水即是用普通的水,放在大的盆里,然后用一个木头勺子给它舀,舀了几千遍以后,上面都是水珠子,用这个水煎药,这叫甘澜水。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不停的舀这个水,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水分子改变了。所以这个水吃起来有点甜,故名甘澜水,甘就是甜,有点甜味。甘澜水能够补脾胃,能够利水,所以用来治疗“欲作奔豚”就用这个水来煎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载有甘澜水。他就说甘澜水能够益脾胃,而且帮助祛水湿,这个不妨试试看。我有一次跟北京一个商人正好碰到,他是做水生意的,他有这个想法。他加工水,用机器让水转动,到一定的时候这水与原先的水不一样。后来我说你可以试试看,我就把古代的做甘澜水法给他讲,但是后来就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人家到底有没有去用。古代的东西可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本篇主要是讲奔豚气病。这个病叫奔豚气,“豚”,就是小猪的意思。古人观察小猪,小猪是笔直走的,它不会回头走。这个病发作时,病人感觉有气从少腹冲上来,一直冲到喉...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