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胡希恕:
太过和不及,两种脉全是病脉,人有病了,脉就不平了。不平就要有一种形象,这种形象不是较正常为太过,就是较正常为不及。脉就这么两大类。平时说的大脉就是太过,小就是细脉,就是不及,全是对待(编者按:对待即对应之意)。数,就有迟,这是对应的。紧与缓,弦与弱,全是一个太过,一个不及。也不太过也非不及就谓之平脉,就是正常人的脉,叫平脉。太过说的就是比较平常人的脉为太过。不及就是比较常人的脉为不及。所以说太过和不及都是病脉,那么我们诊太过与不及,就说以候病,诊察病就在“太过”与“不及”上而来下手、而来体会。“阳微阴弦”,这个阴阳指的寸尺说的。阴阳在张仲景论脉有两种说法,一个说的病位,寸关尺,上边为阳,下边为阴;有的时候说脉的内外,外为阳,内为阴。像我们说的太阳中风,说脉浮于外,但是按着弱,所以阳浮而阴弱,脉浮于外但是弱于内,(阳浮阴弱)这是指浮沉说的。这一段(阳微阴弦)脉的阴阳指的病位、部位说的,阳微者寸微,阴弦者尺弦,就是关以下弦。
微是不及的脉,弦是太过。微、不及,常主的是阳虚,在《伤寒论》中也有很多,“脉微者,此无阳也”,在《伤寒论》中有很多,亡阳的脉,脉也微,就是虚。什么虚呢,指的津液说的,不是指“阳热”里那个“阳”说的。阴弦,弦是个太过的脉,这个太过常常指的是寒邪。根据脉法上看,“即胸痹而痛”,怎么讲呢?“阳微”,寸以候胸,我们知上焦阳虚;“阴弦”,关以下脉弦,知下面的寒盛。这个寒就乘虚往上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没有寒邪在底下,虽然上面虚,也搞不出胸痹。由于上面虚,下面寒湿,它乘着虚,寒就往上跑,所以就造成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道理也解释了,就因为寸脉太虚,邪就乘虚而逆迫于胸,所以胸痹而痛,“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些。根据“阳微阴弦”这个脉,我们知道阳虚是在上焦,它是部位。上以候上,下以候下,寸脉候胸至头这部分的病;寸以下,就是心下到少腹,属于关上到关下;关以下到尺这个部位,就是下焦,就是少腹到腿。
现在就脉象看,我们可以知道,阳虚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也就由于阴弦的缘故,因为阴寒在下、阳虚在上,所以阴寒乘着阳虚往上攻,而造成胸痹心痛。对于胸痛这种病,古人有这么一种看法,总是阳气上虚,阴寒下盛,寒乘虚往上攻,所以胸痹而痛。
倪海厦:
大家学会这一篇后,再加上一些我们针灸的穴道,对于心脏病的 治疗就可以立竿见影。中医的观念这一点跟西医很相同,中医认为心 是君主之宫,本身不受病,神明藏在里面。如果真正心脏有病,中医 就判定必『死』,真心病是死症。西医称真正心脏有病的叫『绞心痛』, 这种痛是如绳索绞在胸腔里面痛的,也是死症。西医对于心脏结构出 现问题的病就是开刀,比如他们发现到病人心脏瓣膜无法正常关闭 了,就给你更换个猪瓣膜来用。而我们中医是没有开刀的,但是中医 的标准是将心脏治疗到一定的程度,不会发生心脏病就好了。除此之 外,其他所有来自心脏的病,都不是因为心脏本身有问题而发生的, 可能有东西堵塞在动脉里面,或者是心律不整,或者里面有积水,等 等其他的原因所造成的。张仲景在胸痹篇里面讲的胸腔就是讲胸腔内 科,中医的观念很简单,并不像西医学说的如此复杂,张仲景用几个 条辨来说明,不但处方开好了,连如何治疗也讲完了,所以张仲景是 医之圣。
张仲景的观念认为我们心脏的病邪分几种症状。西医把这个邪分 很细,用的名词像滤过性病毒、细菌等搞一大堆病名出来,但是又无 法解决问题。比方说遇到一种病毒,如果这个病原体进入我们的横膈 系统,如果是横膈膜受到感染而发炎的时候,西医就叫做横膈膜炎。 而中医看到横膈膜炎的症状,用的形容词是『逆抢心』,胁逆抢心, 从胸胁部位往心脏里面痛。如果这个病毒跑到胸腔中间时,这个地方 叫做纵膈膜,我们胸就有横膈膜与纵膈膜,纵膈膜有发炎的时候,病 人会感觉到痛在胸腔的正中央,会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特殊痛 感。还有一种是心囊发炎,心囊就是心的外膜,中医称为心包,西医 叫心囊,这无所谓的,反正都是心脏的外膜,这外膜一旦感染到炎症 时,这种问题所引发的症状就是『悬心痛』。金匮里所有关于心脏病 的论述,整理起来就是这几个重点了。现在就剩下当我们看到悬心症 我们用什么处方?我们看到横膈膜炎用什么处方?看到纵膈膜炎用什么处方?我们中医是依照病人的症状来开立处方,西医是微视医 学,其建立的病名很多,所以有可能是:「老师,这个心膜炎搞不好 是动脉血管堵塞。」这些中医在处方时都无所谓,或者是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对西医来说可能是有脂肪或是瘀血块堵塞在动脉血管里 面,也可能是主动脉血管破裂了,张仲景并不去管它,下面我会跟大 家陆续做分析,但是基本上我们就只区分为这三种。所以如果病家的 心脏出现持续的痛,而且是集中在一处痛,痛起来会心慌慌的,这就 是心包炎,病在心包上面。我们治疗心脏病的处方是依据症状之不同 来开立的,像有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处方,也有胁下逆抢心的 处方,这几种情形,大家先了解一下,现在我们来看看张仲景的解释 与他所谓的病因是什么。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这是从脉症上来做辨症,正常的 脉出现过与不及都不对,从脉上我们可以知道病在哪里。『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阳微就是寸的脉很微弱,尺的脉主血,出现弦脉,就 是所谓的阴弦。血脉是指阴,弦代表寒,代表有水气阻到了,才会摸 到弦脉。寸脉微弱就是肺的气没有办法舒张起来,闷在这个地方,因 为有寒束在这里,摸摸尺脉很弦细就是有寒水,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 人一定有胸痹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因为这表示病人里极虚, 才会造成这种现象。如果胸腔里面有实,中医分出热实、寒实等。如 果是热实,代表有东西阻在里面而且已经发炎,此时张仲景开的处方, 就是在伤寒论里面的 『大陷胸汤』了。如果是寒实堵在里面,他开的是『三物小白散』。 这篇说的是『虚』症,因为『实』在前面的伤寒论中已经讲过了。为 什么是『责其极虚』?此病就是因为身体阳极虚的状态之下,胸腔主 阳,我们知道病在上焦,所以会有胸痹而痛。胸腔是阳气聚集之处,阳气应该很旺才对,所以我们正常人的脉应该是寸脉比较旺,尺脉比 较小沉,这是正常的状况。有一天气脉没有了,我们就知道肺气已经 衰弱,代表肺虚,就是上焦虚寒掉了。「老师,虚掉了你怎么知道有 寒呢?」因为尺脉是弦的,所以我们知道是有寒在里面。这第一段是 叙述如何用脉来做诊断。
连建伟:
“脉当取太过不及”,比正常脉象有力的称为太过,如脉有特别洪大的,这就是“太过”。“不及”则比正常脉象要来得按之无力,如脉比较细,比较微弱,这称为“不及”。“太过”,往往指的是邪盛,是实证;而“不及”主要指的是正气虚,是虚证。所以看病首先要诊脉,诊脉就要知道是太过的脉还是不及的脉,是以邪盛为主的脉还是以正虚为主的脉,从这里就说明,我们看病首先要分辨病情的阴阳虚实,所以《内经》中讲到看病首先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病人来,医生就要望他的色,按他的脉;“先别阴阳”,先要分别它是属于阳证还是属于阴证,也就是说属于实证还是属于虚证,首先要分辨清楚。实者要泻,虚者当补。“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对本条我是这样理解的:“阳微”指的是浮取比较微弱,如果脉轻取、浮取比较微弱,但重取、沉取又有弦象,即脉比较微弱,但重取又有点弦。碰到这样的脉象,病人可能出现胸痹而痛,即胸膺部位闭塞疼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为什么产生胸痹而痛,主要这个人是相当的虚弱,浮取脉很微,说明胸中的阳气虚弱,所以从“本”来考虑,“本”是虚的。“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这个病人阳气虚在什么部位?阳气虚在上焦,上焦就是心,是心阳虚,所以产生了胸痹心痛。光是阳虚,还不致会产生胸痹。后面还有一句话“以其阴弦故也”,但是重按脉有弦象,脉弦往往是主寒,主饮,主痛,患者除了本虚以外,还有标实的问题。标实往往是寒、是饮。阳气虚弱,寒饮趁虚影响到胸,胸中阳气不通,闭塞而疼痛,所以产生了胸痹心痛。仲景是以脉象来讲病机的,所以也不要拘泥。一种解释关前是阳,关后是阴,阳微是寸脉比较微,阴弦是尺脉比较弦,这比较难于理解。我认为从浮取、沉取来考虑比较正确。浮取轻按比较微弱,而重按又有一种弦象,说明阳气不足,再加上有阴寒之气侵犯到人体,所以出现了胸痹心痛。“阳微阴弦”指的是病机,借脉来讲病机,阳微是指上焦的阳气不足,胸阳不振,阴弦指的是寒甚,寒饮内停。正因为阳虚,阴寒之邪就要上乘阳位,停留在胸中,使得胸中闭塞,阳气不通,造成了胸痹心痛。这就是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并且是借脉来分析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的。
胸痹就是胸疼,痹就是疼,痹痛,比如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胸疼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像胸膜炎、肋骨神经疼都属于这一类。(胸痹也可能与心脏有关)。 有时候心脏疼,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就是胸疼,痹就是疼,痹痛,比如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胸疼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像胸膜炎、肋骨神经疼都属于这一类。(胸痹也可能与心脏有关)。 有时候心脏疼,古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的条辩:相关经方《下瘀血汤》
仲景之伤风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