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心口痛甚且虚寒甚者。乌头赤石脂丸方(心绞痛,最严重的心脏病,好像有虫子在心里爬行;穿心痛;倪易乌头为乌梅)
胡希恕:
心痛牵扯到后背,后背痛牵扯到前心,这叫“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没有已时,老是这么疼,这是最疼了,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我们方才说了,古人认为寒往上乘得厉害,就疼得厉害,所以集中蜀椒、乌头、附子、干姜等大温药,这是温性群药,但是,辛怕散,所以搁赤石脂,赤石脂是收敛药,制那几味药的辛温发散,所以古人的方子有些妙的地方,用赤石脂收敛养心,不让太散,赤石脂也有养心的作用。我记得有个女患者,她是有心脏病的,给她开的方子中的药物就有类似的东西,乌头、干姜都有。这个方子我们用于心绞痛的病人,真正虚寒,寒极入阴。但是,乌头用川乌头,不用草乌头,这个方子是治极寒而入于阴证的情况,可以这么用,尤其用丸药更没什么关系(附子等的毒性影响)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一点一点增加药量,这个方于人无害。尤其治慢性病,不要急治不要急攻,缓缓治疗,可用丸药。你看心脏病不是急性病,配一点丸药没有问题的。我们治新得的心脏类疾病,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的多。但是,当大夫临床还是要辨证,也有极虚寒的这种情况,这药(乌头赤石脂丸)也可以用,不要偏于一点啊。不过,我们在临床经常见到的(心脏类疾病),还是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的多。我们心中也要有数,知道有阴寒的这种情况,有用乌头赤石脂丸的法子,到这儿书就讲完了。底下的九痛丸,是后人附的一个方子。
倪海厦:
这是最严重的一种胸痹。最轻的胸痹,就是栝蒌薤白白酒汤证, 再来就是栝蒌薤白半夏汤证,以上这些都还没有出现心痛彻背,背痛 彻心来回的穿胸痛。病人感觉到里面好像有虫在爬似的痛,痛过去又 痛回来,好像有东西在胸腔里面走动,这就是所谓心痛彻背,背痛彻 心,这是有湿在中间纵膈膜上跑来跑去。我们的心包络周围,包括我 们的纵膈腔在场,湿能够在这里游走就是因为寒,由于上焦过寒,所 以没有办法把这个湿化掉,于是就造成这个问题。现在大家知道了, 当遇到湿过盛时,湿是很不容易去掉的,张仲景多用苦温化湿的方法 才能去湿,专开去湿的药是没用的,所以才有乌梅丸来做为去湿用, 这乌梅丸是苦温化湿的标准处方。但是如果湿是停留在心膈、上焦部 位,而乌梅丸是无法到达此处的,上焦积湿盛时,张仲景是用乌头赤 石脂丸来治。过去有人认为,尤其是日本的经方家认为,这个乌头赤 石脂丸里面已经有附子,附子跟乌头两个同性的还用在一起?岂非矛 盾,很可能是乌梅赤石脂丸,比较合理,张仲景笔误或是小徒弟拿着 竹简走路时,被门槛绊倒受到惊,于是就胡乱的将竹简重新编过,造 成现代发生这个争议。大家先看处方内容,有乌头、蜀椒、干姜、附 子、赤石脂五味药组成。乌头本身在北派的观念里面,乌头入肝,肝 主筋。所以我们的大乌头煎,专门在四肢关节的地方出现寒湿很重的 时候,我们就会使用乌头。附子本身入肾,因为肾阳不足,肾虚寒, 所以需要用它。为什么要用蜀椒?仲师认为肺太冷了,必须用蜀椒来 去肺寒,所以后面大建中汤也会用到用蜀椒。干姜温脾胃。所以这个 处方是同时顾虑到肾、肝、脾、肺四脏。因为仲师认为起因是五脏太寒,而且寒集中在身体正中间,使得脏腑的功能没有办法连贯起来, 因此湿才会停留在胸膈中。为什么要用赤石脂,因为赤石脂本身是涩 剂,我们遇到病人下利不止时,又实在没有办法帮病人止利的时候, 我们就会用涩性的药去止利。赤石脂还有堵塞的功能,因为中间太寒, 寒就是没有蠕动,没有办法消化,没有办法有新陈代谢等,这个湿在 就可以在纵膈腔上跑来跑去。心痛彻背是从中间胸腔部位开始痛, 一痛就直接痛到背后面去,然后又从后面再痛回来,当湿在胸腔里面 走动时,病人会感觉到好像有虫在里面爬,能够很自由的随意走动, 我们靠这些热性的药把里寒去掉以后,要靠赤石脂阻止它再回来。『右 五味末』,把它弄成粉末,『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一天吃 三次,『先食服一丸』就是空腹时吃。也有人认为说用『乌梅赤石脂 丸』,因为酸的入肝,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地方,我平常用的是用乌梅 赤石脂丸。诸位注意一点,仲师选用的是紫色赤石脂,『方中乌头炮 用,附子生用。』附子是生用,炮附子能够固表阳,生附子能够去肾 寒。『独怪近日药肆,至于不备生附子。』如果你把生附写在药单子上 面,药房还以为你神经病,说:「你老师怎么教你的,老师很烂。」现 在药房已经没有卖生附子。当年曹颖甫在写伤寒金匮发微的时候,上 海就已经买不到生附,你处方 上面如果开生附子,会吓死一般中药 籤 行的人,曹颖甫就这样陈述的,也代表说在民国初年时就买不到生附 了,所以北派经方家碰到这些无知的人就很麻烦,用药上就被限制住。 这个乌梅赤石脂丸专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西医检查查不到这种 心脏病即将发作的前兆。于是错失治疗良机,终于造成许多人因为突 发的心脏而猝死,其实这种造成猝死的心脏是可以预知的,也是可以 预防它发生的。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讲,我们学这些知识的目的,就是 吸取前人的教训,可以让自己不二过。有些事情就算是错,也无伤大 雅,但是有太多事情的经验是不可得的,我们研究算命或者是研究医 学就是预防发生这些不可得的经验,因为不可得的经验发生一次就完 了。如果你说:「哎呀!很后悔,再重来一次。」我们哪有那么多的机 会?而且象只有一次,听过我解说的周易六壬就知道我讲的「象只有 一次」的真正涵义,所以诸位千万不要小看这篇的论述,学会这一篇后,治疗心脏病是出手就中,一剂就知,温病派是无法做到的,西医 更是束手无策。
连建伟:
本条条文说明心痛相当严重。心痛牵引到背,背痛又牵引到心,由于阴寒之气相当严重,虽然只有八个字,实际上还应该有“四肢逆冷,脉沉”这些症状。因为上焦阳虚,阴寒之邪影响到心,所以要温阳散寒,峻逐阴邪,即用峻猛的药把阴邪驱除出去。温阳散寒的药有乌头、附子、蜀椒和干姜,这四味药都是大辛大热,甚至是有毒的,主要用于温阳祛寒止痛。乌头是母根,长出来的子根是附子,乌头含的乌头碱成分更加毒,有强心作用,张仲景把乌头和附子合在一起用,这样使得温散的作用更加强。因为阴寒之气影响到心、背,内外脏腑经络都受到影响,所以附子、乌头同用,起到振奋阳气,驱散寒邪的作用。干姜性温,四逆汤就用到附子配干姜。蜀椒也是散寒的。蜀椒是四川出的花椒,特别的麻辣,四川人吃麻辣,吃麻辣豆腐,我们到了四川都受不了,呆上一个礼拜就逃回来,因为我们不会吃麻辣。我到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去过几次,我觉得到了四川是要吃麻辣的,不吃麻辣不行。因为中国之大,各地的水土都不同,四川这个地方阴寒、寒湿太甚,通年不太见阳光。如果在成都待上十天,十天里只有一两天有太阳,还有七八天都是阴天,寒湿特别重,早上八点半,天还是黑的,吃早饭时外面黑乎乎的。所以要吃麻辣。麻辣有发散作用,吃了以后会微徼的发点汗,把体内所受的寒湿赶出去,就不会生病。不吃的话可能就会生病,所以要入乡随俗。那边的人吃惯了麻辣,用热药的剂量就特别大。像四川,附子用到30g都有,甚至最多用到100g以上都有。而在杭州,用到6g、9g、10g,超过10g就很少见了。因为四川人天天吃麻辣,无所谓了,就像韩国、朝鲜人参用得多,人参当萝卜一样吃。关于这个问题,古人早有记载。《素问·异法方宜论》就讲到“一病而治各不同”。你在台湾能做一个好医生,到祖国大陆不一定能做好医生;祖国大陆能做好医生,到台湾不一定能做好医生。这个地方能做好医生,不一定到那个地方可以做好医生。每个地方都有风土人情方方面面的不同,所以叫“异法方宜”。 乌头赤石脂丸用了四味热药,主要是祛寒温阳,然后加了一味赤石脂,赤石脂能够收敛阳气,因为热药都是发散的,过分的发散也会伤气,所以加了赤石脂,使得散中有收,而且可以固脱。全方能驱散寒邪、温阳固脱以治心痛。这个方子用量是很小的,所以原书写的是“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吃饭以前先吃一丸,如梧桐子大,一天吃三丸。“不知”,就是吃了药没有什么反应,没有觉得好转,就逐渐把用量加大。说明吃这个丸药要量小,要慎用。因为它含有乌头碱,含有毒性,往往等到起效之时,已经接近中毒量,所以要小量、慎用。
胸痹就是胸疼,痹就是疼,痹痛,比如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胸疼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像胸膜炎、肋骨神经疼都属于这一类。(胸痹也可能与心脏有关)。 有时候心脏疼,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就是胸疼,痹就是疼,痹痛,比如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胸疼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像胸膜炎、肋骨神经疼都属于这一类。(胸痹也可能与心脏有关)。 有时候心脏疼,古
仲景之伤风的条辩:相关经方《小柴胡汤,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