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胡希恕:
上面还有一个,“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与这节是对照的,那个是有虚寒,当然是不能下。如果腹满不减,就是有所减,也微不足道,胀得还是很明显的,“当须下之”,这没问题,它是实。要是虚寒呢?它是时减时胀,时满有所减,但是回来还是那个样子。真正实它不减,它里头有结实的东西,你比如说宿食吧,吃了东西在胃里头,你不把实去掉,它怎么能够减呀?不会减的。虚胀里头没东西,光是寒,寒气一下去就好了,可是寒又来了,它又胀了,它是那么一种情形啊,它是无形,虚寒是无形,没东西。这个实,确实有东西,它燥结到那地方了,它不减,即使外边看着减了一点,那也微不足道,还是胀得难受,所以这要“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个“宜大承气汤”,不是“主之”,在临床上口气都含蓄,就是让你自己看,该用大承气汤的,非猛攻,它这个胀满消不了、里实去不了,就搁大承气汤,有的时候用小承气汤,就用三物厚朴汤就行了,所以它不搁个大承气汤“主之”。有用大承气汤的机会,就可以用大承气汤,在临床上你还要细辨了,大承气汤方在痉病中已经有了。咱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到这儿,他把腹胀、腹满,不但在原则上讲了,在具体证治也略略讲了。
下回咱们就研究寒疝。寒疝这个病很重要,大家对它认识都不清楚。
倪海厦:
这句话是说查到病人肚子胀满,而且是持续的胀痛,结果大承 气攻下去以后『腹满不减』,就是吃完了还是感觉腹部胀满,然后病 人说感觉并没排除干净。医师问:「那你有没有一点减轻感呢?」「一 点减,但是等于没有感觉。」就是『减不足言』,此时你需要再攻下, 用大承气再攻。开药前只要确定病人是大实痛,就可以攻下,不可停药。
连建伟:
“腹满不减”,即腹部胀满持续不减轻;“减不足言”,指即使减轻一点,也微不足道。“当须下之”,应该用攻下的方法,宜用大承气汤。本条也是教大家辨证,腹满持续不减轻,说明有积滞在体内,积滞不去,腹满就不会减轻,必须要攻下。腹满时减的,往往是虚胀;腹满不减,即使减轻也微不足道的,就是实满。从腹满的程度来辨虚实,可见古代医家辨证都很认真。《杏轩医案》记载:许生的母亲伤食腹痛。原因是吃了猪肝面饼,并且心情不佳,造成了腹痛。许生也懂中医,他用麦芽、山楂、神曲、木香、砂仁、半夏、陈皮之类,没有效果。痛在少腹,许生以为是寒凝厥阴,少腹是厥阴肝经所过之处,又加了吴茱萸、炮姜,还是不行。请老师去看,老师问:痛处按得上吗?答:拒按。又问:这几天有大便吗?答:没有大便过。脉象沉细,舌苔黄,舌中焦燥。老师对许生说:是实邪为患,必须要攻下。许生说:温热、消导的方法都没有用,我也想到过攻下,但母亲平素体质较弱,脉又沉细,所以不敢给她用。老师说:疼痛剧烈时往往会出现沉伏脉。虽然体虚,但病是实邪。医书上说“以通为补”。仲景说过:“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又说:“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你母亲腹痛胀满拒按、苔黄焦燥,攻下的这些症状都具备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于是老师用了大承气汤。用玄明粉代替芒硝,因玄明粉是芒硝经加工而成的,比较精细,泻下作用没有芒硝厉害。另外又加了木香、砂仁、山楂、神曲等理气、消食药。一剂后,大便行、腹痛减;当日半夜下了三次,痛势大减,舌干转润。之后用了点调和脾胃的药,病就好了。这个医案说明古代的医生望闻问切都很仔细,而且对仲景的条文记得很熟。“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这些条文在临床应用上很有价值。这是很好的医案,我们要好好学习。现代人多浮躁,坐不稳,没有古人学得认真。学中医不能浮躁,必须要记、要背,对于重要的条文要滚瓜烂熟,方剂包括药量都要记住,碰到这种病,刚好对得上,就可以给他开这个方。如果记不住,碰到这种病人就不好办了,所以条文要记。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指腹中胀满,腹中胀满实际上不是一个病名,而是一个病症。腹满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所以要分清它是属于实证、热证,还是属于虚证、寒证。具体的辨证到具体的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伤燥的条辩:相关经方《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麻仁白蜜煎》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理中汤,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