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大乌头煎方(可治疗危重病人出现频繁吐口水长时间低烧;倪师所说的乌头蜜)
胡希恕:
“腹痛”,就是我们说的腹中痛,“脉弦而紧”;脉弦紧,我们前面讲了,它又主寒,又主实。那么里寒盛,营卫也不利于外,所以说弦紧者则卫气不行,这个地方,都有语病,紧与弦差不多,它就是(把弦和紧)分开来说,他说里头寒盛,这营卫肯定不利于外,所以人要恶寒,恶寒的道理,就因为里头太寒了,所以脉应之弦,而人恶寒,他的看法是这样的。紧则不欲食,“紧”,古人说是有宿食,则脉紧,就是实的意思,又说紧是寒实,那么胃怎么能寒呢?胃得虚,所以胃虚寒盛,所以他不能吃东西。那么根据底下这句话“邪正相搏”,就说明上面的问题了。邪盛,寒邪盛;正虚,胃也虚。这两个结合起来,一定要发生寒疝痛,寒邪盛,胃又虚,寒邪都往上腹来,腹中会痛,这个痛特别的剧烈、厉害。“寒疝绕脐痛”,这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绞痛,疼得厉害,围绕着肚脐痛,其实是绞痛。
“若发则白津出(编者按:此处胡老读作白津,赵开美本作自汗,《医统正脉》本作白津)”,凡是寒疝,它不是一天老痛,是一阵一阵的,发作的时候痛,过了一阵子,就要好一些。如果一发作“白津出”,白津出就是出冷汗的意思。注家说很多东西,有说精出,那不对。白津出,津是津液,白津出就是出冷汗,汗要是热汗则带色、黏,冷汗就是像白水似的,所以他搁个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沉者在里,紧者寒实,这个大乌头煎主之。大乌头煎方在治寒疝里是最重的一个方剂。你们看看这个方剂就知道了。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㕮咀),不必把它弄碎了,(不必拿牙咬碎)古人拿嘴咬呀,现在拿刀切了,不用弄碎了,就是整个的乌头(就行);“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拿水三升,煮,就是现在三杯水了,剩一杯了,把这药就不要了,拿出来,因为是整个乌头,怕切碎了,溶解水的成分更多了;然后煎药再加蜜,“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加二升蜜,原来(还剩)一升药,令水气尽,还剩二升,还剩两杯,那水就没有了,光剩蜜了,所以叫乌头蜜煎嘛。
“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身体强壮的人吃七分碗,一升就是一杯呀,就是七分杯;弱人身体不好,受不起这个折腾,服半杯,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今天吃的药病没好,一天不要吃两次,明日更服。这什么道理?乌头这么大量用是要折腾人的,也可以说瞑眩吧,这个人头晕甚至呕吐。它搁蜜煎大有道理,蜜既能缓痛,甜药嘛,同时也解乌头之毒,你可知道,假如不用蜜煎就用水煎,病人受不了,折腾人更厉害。这个乌头呀,也有问题的,我们现在用川乌,不至于这么大的毒,这个(乌头)指草乌说的。我们现在用川乌,川乌蛮行的。这个方子我用过,就用川乌就行。以前北京一个老大夫一用乌头就一斤、半斤那么多,有几个药铺的专给他用,后来这个人用乌头用得太厉害,连蜈蚣他也一用百八十条那么用,他也治好了不少病,要不也没人去找他,后来因为这个(大量用)药死过人。判他(刑)的时候,在报纸上说了,大概乌头在七两以上就能中毒死人,所以他用一斤呐,你想想,过于危险了。乌头碱大概七两以上就能死人。
咱们用时当然要注意的,搁蜜煎大概没这些问题,折腾人还是要折腾的。用这个药时对病家要告知清楚。这个乌头煎有的不搁水,就搁蜜煎,搁二杯蜜,把乌头放里面煎,不用煎太长时间,那么二杯蜜剩一杯半,把乌头拿出去就行。这样煎更稳当些,比先拿水煎,拿这个煎好的药再搁蜜更稳当些。因为蜂蜜有解毒作用,光用乌头的温性,却要再去乌头的毒性,古人配方很有道理的。这个方子很重。必须像上面所说的,痛得相当凶,一痛一身冷汗,四肢厥逆,而脉沉紧,这是用它的证候。这是说乌头蜜、乌头蜜煎,这个名字也叫大乌头蜜煎。五个乌头,要是川乌头的话,绝对药不死人的,这个大家放心用。乌头、附子也是,我们开药,咱们治关节痛离不开附子,要吃个四五钱,这人开始要脑袋晕,你可以告诉他脑袋晕不要紧,那是药的关系,但是附子不折腾他,不像乌头用这么重。但是你逐渐往上增加(药量),人就没(特殊)感觉了,开始的用量不要过大。我们开始用乌头、附子都这样,我认为三四钱起码人不会怎么样,实践证明也确实是这样。如果开始就大量用,那不行。鸦片是有毒的,用鸦片喂耗子,一点点用,它能吃挺大一块也药不死,吃来吃去身上对药有抗药性了,人对毒药也是这样,开始不要吃大量的,但用蜜煎没问题的,这个我试验过。
倪海厦:
接下来呢,我们要跟诸位介绍大乌头煎,在经方里面呢,最热的最凶的药,就是这个大乌头煎哦。“腹满”......他是肚子胀满,不是痛哦,没有腹痛哦,脉弦而紧,弦呢,就是有水,有寒,哦,紧。“弦则胃气不行”......因为寒束到这边,阳气就没办法动,就病人就会有恶寒的现象。如果体内身体里面呢本身有热,外面脉又弦紧,这个时候表面上是寒症,病人微恶寒,里面是热,你舌头伸出来看看,哦,热的,肺里面是热的,外面是冷的,这就是大青龙汤;那如果说肺里面是冷的,你一看那个这个病人肺里面是冷的,脉又是弦而紧,表寒里寒就是小青龙汤。诸位用寒热,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来区分,处方是最容易辩证,也不会误用。那这个人呢是胃气不行,已经“脉紧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的定义是什么?是上、中、下都寒,我刚刚讲的大青龙小青龙,是表面是寒的,但是肺里面大青龙汤肺里面是热的,小青龙汤肺里面是寒的,两个都会有咳嗽,因为是在肺上面,所以会有气喘会有咳嗽。所以你如果看到一个人气喘,我就看过这样子啊,这个病人呢,两个月不能睡觉,失眠,对不对?那他就咳嗽又喘,一看,他舌头一伸出来一看,白的,口渴不渴?不渴,他是没有咳嗽,但是他是喘气很厉害,又失眠,哦,我管他失眠的小青龙,青龙本来就是麻黄,麻黄吃了不是不能睡觉吗?我还照开,因为他是小青龙汤症呐,开小青龙汤给她,他吃完当天就睡觉了,你说他......你只要对症,对不对?他好开心哦,我开了麻黄开3钱给她,他吃完药以后回来说,这辈子没有睡那么好,你看看那个麻黄,哦,所以说你要对症都可以开,没有关系。
但是(小)青龙汤只是对着肺里面的寒,这个寒疝的定义是什么,就是上、中、下都寒,里面整个是寒的,才会使用到大乌头煎。疝呢?你要跟西医的疝,不能放在一起作比较,不要跟他同样,比如疝气呀,肠子下坠,这不一样哦,里面整个是,胸腔里面整个是寒的,身体里面寒的。你看哦,寒疝呢会绕脐痛......肚脐绕一圈痛,一直到:若发则白津出,手脚冰冷,为什么会有白津出?我们有几种地方都会看到白津。
这是个人体肩膀,如果说肺里面有阴实,肝里面有阴实,什么叫肝里面有阴实呢?如果里面长了肿瘤,肝里面有肿瘤、硬块肝癌,这个阳要入阴,我们每天循环的时候,哦,这个阳气要进入阴气,但是呢,有实在里面阻到,所以阳没有办法入阴,就会回逆,回逆的时候,肺里面的津液本来就是......肺是色白,颜色是白色的,这个津液本来要入肝,没有办法入肝,回逆出来,就嘴巴吐出来......白津,实症的时候,会有这种现象。肺里面阳也没办法进去,堵到阴里面堵到了的时候,也会吐白津,所以癌症的很多病人呢,就会,医生啊,奇怪啊为什么老是口水很多一直在吐口水?就是阴阳要分隔,那阴阳分隔的时候,一天有24个小时,我们分成12个时辰,阴阳分隔的时候,比如说是下午三点,到晚上七点,这段时间他燥热,病人燥热,病人燥热得很厉害,病人燥热很厉害,哦,还有七点了以后一直到第二天的下午三点,还有机会嘛,对不对?那你越治的时候燥热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厉害,代表阴实越来越强,越来越强,阴阳越来越分隔,分隔只剩下2个小时了,快走人了。所以你一定要问病人,问诊很重要,哎你你燥热哦,那燥热到什么程度?哦,我以前都是晚上燥热,白天还好,现在呢晚上白天都热,就代表病情一直在恶化,当病人讲燥热的时候,可能西医来说就是低烧,因为,他的......也不是发高烧,就是有低温低烧,一直在那边,就是癌症持续在恶化。那你同样的,你把阴实打开来的时候,治症的时候它一直退,哦,哟我的热一直退一直退一直退退退,代表病人救回来了,病人一直在这个回头,好,这种阴实会有看到白津。
第二个呢,就是这里,整个胸......上焦、中焦、下焦都是冷的,寒的时候里面寒很盛,结果津液要进去啊。阳液......阳,这个色白都是阳液哦,阳的津液......阳津,阳津要进入阴呐,这阴里面都是;要进入脏,里面都是寒的,没办法,只好往外走。所以他是寒在里面,但是并没有实,只是寒,所以他是脉弦而且紧,全身呢被寒束住,这个时候呢......大乌头煎。单味乌头,这个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必咀”,这个咀嚼的咀哦,咀嚼,我们过去的药哦,就是牙齿要把它咬咬,分开来丢下去,那它当然不要咬了,咬了,你还没有煮药,你人已经死掉了,因为你这个乌头你怎么会去咬呐?它就说你不要去咬它,因为它是毒药。你不要真去咬哦,你......对啊......你......对啊......你出师未捷身先死,你还没有帮病人弄大乌头煎,对不对?你在弄药,你去咬它,好,死掉了......
那大乌头呢,这个没有五枚那么多,不要真的五枚哦,临床上我们做的时候,大家记得我的话,就按照我们在乌头,前面介绍到乌头,使用的方式的时候,乌头汤的时候哦,用三碗水,煮成一碗,一两的乌头三碗煮成一碗,或者是二碗煮一碗。
那如果你是三碗煮成一碗,汤药比较浓,比较浓的时候你就放二碗蜜下去;如果你是两碗、一两的乌头,你用两碗水下去煮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放一碗蜜就好了,因为两碗水煮成一碗的话,速度很快嘛,你乌头毒还没有完全出来你已经结束了,对不对?把乌头渣丢掉。
那经方里面还有它在讲的时候,你看哦,这里就写得很好,跟我们前面介绍乌头汤,就不一样。这里呢,所以就把......先就乌头煮过把乌头丢了,再跟蜜,混在一起煮。前面讲乌头汤的时候,是不是那个混在......就是直接用蜜去煮他,煮它时候你怎么能拿那个镊子去挑啊?没有那么笨嘛,所以我说他不会做菜,这个就会做菜,哦,这个会做菜;那这个三碗水煮成一碗,那放蜜下去了以后哦再煮一次,加热过,乌头的毒性就下降,再跟蜜又去解乌头的毒,再煮第二次,所以毒性已经很轻了。这个时候呢,你说壮的人呢,好,吃那个七个汤匙,小的人吃五个汤匙,不好,明天再吃,“不可以一日更服”,因为它很毒,那,不要,你不要真的吃那么多哦,平汤匙的剂量,平匙的剂量,哦,吃下去以后你说,老师,他没有重病,头没有昏,舌头没有麻,再吃?不要!明天再吃,一点一点进去比较好,这个药实在很凶,就是单味乌头,单味乌头肉,在治疗寒疝。所以平常呢我的诊所呢,我怎么敢把乌头给病人,我不给乌头病人啦,我是乌头蜜熬好放在那边,我帮他熬好,你知道,免得我让他去熬他熬错,哦,那我就乌头蜜熬好,这样安全啦,然后告诉他,给她一罐,然后上面注明了,一次最多一茶匙,不可以增加,上面注明,就是一个汤匙,抱......抱歉,就是一个汤匙,中国人的汤匙......平匙,混在桂枝汤或者乌头汤里面,好,这是寒疝,白津。
这边看到呢,只要看到脉沉紧,沉脉都是里寒,里寒很盛,这就是上、中、下通通寒,这就是寒疝的定义,寒疝都会看到白津吐出来。
连建伟:
这一条讲的是寒疝,前面都是讲的腹满,当然也有腹痛,本条专门点出是寒疝。《说文解字》云:“疝,腹痛也。”所以古人认为疝是寒气积聚的腹痛,而不是现代所谓的疝气。现代所谓的疝气,民间称为小肠气,并不是这里的寒疝。本条借脉来讲寒疝的病机。“脉弦而紧”,脉弦紧主寒主痛,都是阴脉。正因为阴寒内盛,阳气就不能正常运行,所以说“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卫气具有捍卫、保卫人体肌表的作用,卫气不能正常运行,就会怕冷。“胃为卫之源”,寒邪损伤胃阳,导致“卫气不行”,“即恶寒”、“不欲食”。“邪正相抟,即为寒疝”,即寒邪与正气互相抗争而发为寒疝腹痛。下面是寒疝的症状以及主方。“寒疝绕脐痛”,就是绕着肚脐这一圈痛。寒疝绕脐痛发作的时候,疼痛是很剧烈的,所以“发则白汗出”。什么叫白汗?一按照古人程林的见解:“白汗,冷汗也。"发作的时候身上冒冷汗,而且“手足厥冷”,手脚都冰凉。“其脉沉弦”,脉沉主里,脉弦主痛。里寒疼痛,脉沉弦,要用大乌头煎来治疗。 对“白汗”的理解每位注家有所不同,有的说“白汗”是自汗,我根据程林的《直解》,程林又叫程云来,他说“白汗”就是冷汗,由于病人腹痛相当严重,痛得身上出冷汗,所以称之“发则白汗出”。日本汉方医学家也对白汗作了一番考证。他们发现苏轼的一首《监试诗》里有两句话:“每闻科诏下,白汗如流沈”,意即听到了皇帝诏书下来,害怕得冷汗都冒了出来。所以日本医家浅田宗伯的见解是:“白汗,谓不堪痛苦之甚而冷汗出。”大乌头煎只有乌头和蜜两味药,我们要了解它的煎服法。所谓大乌头煎,是取大的乌头五枚,大乌头的作用较强。“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古代的一升到底合现在的多少很难说,我们不妨这么想,比如说乌头与300ml的水同煮,200ml 蒸发了,去掉乌头,剩下100ml的乌头汤。“内蜜二升”,再加200ml 白蜜,总共仍是300ml。“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就是要把所有的水气蒸发掉,最后剩下200ml,就相当于白蜜的剂量。身体好的人即“强人”服七合,古代十合是一升,也就是服三分之一。煎出来是200ml的话,体质好的人一次就吃70ml左右。“弱人服五合”,体质差的人一次吃50ml就行了。“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如果病不好,就第二天再服,不可以一天服两次。为什么?就是怕服用过量导致中乌头毒。说明仲景治病是慎之又慎,考虑到白蜜可以解乌头毒,就与白蜜同煎;而且写明不能一天服用两次。因为确实用大乌头煎有人中毒。 我们学一个相关的医案。这个医案出自《建殊录》,是日本人写的。某病人疝气疼痛,医生叫他服用大乌头煎,乌头用至八钱。服用之后“瞑眩气绝,又顷之,心腹鸣动,吐水数升即复原”,先是眩晕,甚至连呼吸都快没了,一会之后,肚子里咕噜咕噜鸣响,吐出水数升,即寒湿之邪排出体外,病就好了。说明乌头的毒性大,有效量和中毒量相差无几,临床上要谨慎使用。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指腹中胀满,腹中胀满实际上不是一个病名,而是一个病症。腹满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所以要分清它是属于实证、热证,还是属于虚证、寒证。具体的辨证到具体的
仲景之伤暑的条辩:相关经方《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理中汤,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