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乌头桂枝汤方(倪: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变形,需3-6个月)
胡希恕:
“寒疝腹中痛”,就是咱们上面讲的了;“逆冷,手足不仁”,手足不仁者,手足不知痛痒,或者是发拘急,这都算不仁;“身体疼痛”,既有寒疝在里,腹中痛,又有外不解,身体也疼痛,身体疼痛还是在表了。这么一种痛,疼痛相当重了;“灸刺诸药不能治”,不是一般的套方能治的,一般针灸也治疗不了,非得用抵当乌头桂枝汤方。“抵当”两字,在《伤寒论》不有抵当汤嘛,就是非此药不足以抵挡此证,在这儿也是。在这种情况之下,里虚寒而发生剧烈的疝痛,身体也疼痛相当厉害,身体疼痛虽然有表证,与血的凝滞也大有关系了,因为寒,这血不通则痛了,这也有关系。这不是一般套方所能治的,不是说治错了,用过针灸了,吃了旁的药了,不是这个意思,意思是,不是那些一般的治法所能治的,非乌头桂枝汤不足以抵挡之,是这个意思。这个方名叫乌头桂枝汤,这个方子就是桂枝汤与乌头蜜煎合方,你们看看就知道了。先做乌头,“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就指上面的乌头蜜,把乌头蜜做出来,然后加桂枝汤。一回就一升嘛,三升让你拿出六分之一,五合,与乌头蜜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还要少吃,一回吃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这个说的是瞑眩状态,如果病人有这种情形了,像喝醉酒,脑袋晕,乌头附子都有这个作用;“得吐者,为中病”,假设要吐,这个吐大概都吐水,吐完水,这人准好。搁到一起看,是个瞑眩状态,与乌头毒是分不开的,但于人身体没有妨碍,这个(情况)在临床上常遭遇,用完乌头、附子,常常人如醉状,脑袋比较晕,但过去就好了。那么这个方子就指乌头,所以乌头蜜上面说的那样子,到这儿总算解释明白了,闹腾得厉害要吐,但一吐非好不可。桂枝汤方在《伤寒论》里有了,(乌头桂枝汤里的桂枝汤)就是桂枝汤的原方了,把它取出来,煎出三升来,拿出五合;把乌头蜜呀,也不能把五个乌头蜜都搁一起,他说得很好,(乌头蜜与桂枝汤)两个合一升;乌头蜜开始是二升,五个乌头开始是二升,把它拿出四分之一,这不五合嘛,把桂枝汤也拿五合,两个合解起来,合解一升。你别都吃了,一回吃二合,这个要注意,要是像平常煎药给人的药量,那可就量多喽,那非折腾不可。所以这个煎服法要注意,开始吃二合,就是一升的五分之一,就是一茶杯的五分之一,逐渐增加,如果二合不知,再加到三合,三合不行,喝半杯,如果感觉有醉状了甚至于吐,那就停止了。乌头桂枝汤应用的范围很多,同时内有疝痛,在外有表不解,用桂枝汤解表,用乌头蜜治内里的寒疝。这个寒疝,古人要进行辨证,你像咱们前面说的小肠疝气,如果组织松弛了,小肠漏下去了,到肾囊里,那痛得不得了,那么这个方子也能治,它也陷在一种虚寒的状态。这个虚寒,未必(一定是)虚寒,虚是肯定的。人的肠子都是网油包摄住的,它不会往下漏的,漏就是组织松弛了,就漏下去了,到阴囊里,咱们说小肠疝,那痛得很,这个药也行的。像上回说的肠梗阻一类的,无论肠子套叠了、扭转了,它上下不通就得痛,用上面的方子照样好使。
就是得辨证,古人说的寒,它这个证候你看上面无一不是寒的样,症是寒,是不是本身就是寒,那就另当别论了。中医就讲究辨证,辨证不等于里面真正一汪水那样寒了,不是的,肠梗阻更不是了。前两天报纸报道,小孩吃瓜,瓜子一起吃了,吃多了,他就得肠梗阻了,这当然不是寒的问题了。可是肠梗阻这个痛法,就符合中医寒疝的证候,你不管里头寒不寒都可以用,都有效。附子、乌头作用就能够使你松弛的组织重新恢复正常机能,一恢复紧张机能,肠子若是套叠了就会开了,它又恢复照常的状态,就不梗阻了,它就好了;肠子脱落出去,一紧张就又回来了,那也就好了。对附子、乌头,咱们以前认识不足,就是认为它热,究其实,它的作用的确是恢复生理机能的,尤其代谢机能。你看心脏衰弱,以至于无脉,附子也起作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都是。它恢复这个(生理机能的,尤其代谢机能),不光是治寒,心脏衰竭到那个地步了都虚脱了,当然这时寒是有了,但是为什么能促进它的恢复呢?不就是强心作用嘛!所以附子、乌头的作用,性温是其一;另外,哪一方面的生理机能沉衰,它都能促进它恢复。这一点,我们通过临床、通过古人的书可以体会到,(乌头、附子的功效)不光是热啊(更重要的是,它能恢复生理机能沉衰)!
倪海厦:
为什么叫『抵当』?千万不要以为要开抵当汤给病人吃,应该说 成「只有」乌头桂枝汤可以治。抵当是北方人讲话的口语,是唯有乌 头桂枝汤可以吃的意思。这乌头桂枝汤是针对表里俱病,表里都有寒 时用的。如果是表寒兼有肺的里寒时,就是小青龙汤证,如果表寒兼 到腹寒时,我们就只有乌头桂枝汤可用。 大家看此处的制作法按照字面解释是,乌头『右一味』由蜜来煮, 『减半』,把滓去掉以后,就是把前面的乌头渣去掉,然后跟桂枝汤 煮在一起,这种煮法是不正确的,我在下段会详细说明。初服了五合 以后,没感觉,如果再服了三合仍不知,再加到五合,就是加重剂量 了。如果喝了以后就头昏而且又吐津液出来时『如醉状,得吐者为中 病。』就是药力到病灶所在。这种服用法很危险,大家请注意我后段 的说明。 这个汤证必是表里俱病,一定是表有桂枝汤证,里又有寒症,里 寒大部分是在肠胃、下焦的寒。这乌头桂枝汤用在治疗寒疝,寒疝就 是肠子里面寒掉了,会造成绕脐痛,四肢冷冰。如果兼有桂枝汤证时, 就是乌头桂枝汤证了,不要错用成大乌头煎。如果要用乌头桂枝汤, 需要注意剂量,像我这种体格,我们可以桂枝用三钱、白芍用三钱, 乌头头加重,把乌头加重到一两一剂。
大家请注意这段说明,鸟头要入药之前必须先煮过,中医过去的 乌头入药,一定是先把乌头汤煮出来,先用三碗水煮成一豌,煮的很 浓的乌头汤以后,将乌头渣过滤掉后,再把乌头汤跟二碗同等量的蜂 蜜混合在一起后再煮过,熬成二碗备用。桂枝汤是另外煮过,用六碗 水煮成二碗,吃之前再放一汤匙乌头蜜到桂枝汤里面去,混合均匀后 再服。乌头渣过滤出来以后,还没有入蜂蜜之前,乌头渣就已经丢掉 了。这种服用法可以治疗现代所谓的类风湿关节炎,不但可以止痛, 甚至于可以让已经变形的关节都恢复回原来的样子。 由于附子已经散走的很快,乌头走的势必更快,所以要用蜂蜜, 除了解鸟头的毒以外,蜂蜜最主要的功能是让乌头药性变缓些,不要 走那么快。像这种寒疝腹中痛的症状都是里面阴寒太盛,严重时连精都会自出,所以张仲景说白精出。你如果是下焦的白精出,就像我们 精漏出来没有办法自制,我们前面介绍过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可以治遗 精与盗汗,但如果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无法治好的时候,我们就要靠鸟 头桂枝汤了。诸位现在了解『疝』大部分讲的是腹痛,我们所谓的疝 其范畴比西医广,我们的观念还包含有疝气,肠子坠下来也是一种疝 气。一般疝气临床上治疗时,有时处方是用当归四逆汤做加减,有时 是用附子汤做加减,当病因是下焦寒造成的时候可用,有时却是利用 防己黄耆汤来做加减。而这里的寒疝不要跟西医的疝气结在一起,名 字很类似,但是症状不太一样。
连建伟:
本条也是“寒疝腹中痛”,还有“逆冷",即四肢厥冷。因为受寒腹中痛,四肢厥冷,所以用乌头温经散寒。“手足不仁,身疼痛”,说明此病不仅是里寒,还有表寒,营卫不和,所以乌头配合桂枝汤,故名乌头桂枝汤。内外合邪,病势比较重,所以“灸刺诸药不能治”,即针灸和很多药都用了还是治不好。“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只有用乌头桂枝汤才能抵当这样严重的沉寒痼冷,所以叫抵当乌头桂枝汤。本方的煎服法很有讲究:原书中没有写乌头的剂量,根据《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包括《医心方》都作五枚,所以乌头应该是用五枚。大乌头煎也用乌头五枚,故根据本校也应当是乌头五枚。乌头“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即乌头与蜜二斤同煎,煎至一半,去掉乌头;“以桂枝汤五合解之”,用煎好的桂枝汤五合将蜜溶解;“得一升后,初服二合”,第一次服二合,即一升的五分之一;“不知,即服三合”,服后没有什么感觉,就再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还是没什么效果,就把剩下的五合吃掉,这样就是分三次吃光;“其知者,如醉状”,“知”,就是起效了,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得吐者,为中病”,如果出现呕吐,说明药对症了,起效了。这和刚才我给大家讲的日本《建殊录》中的医案,病人服用大乌头煎之后出现“瞑眩气绝”是一个道理。呕吐、如醉状,这些都是所谓的“瞑眩”。“瞑眩”是好现象,说明药已中病。如果发现中毒,要迅速处理。这是一种热毒,我们中医用大剂量的绿豆、甘草,能够清热解毒。我看过一本古书,说朱熹碰到一个人食乌头中毒,脸都发黑了,当时身边没有解毒药,就叫他喝井水,居然也解毒了。大量喝冷水能解乌头毒,有这样的记载。 以上是治疗寒疝的三个方。区别在于:寒邪重,腹痛剧烈,出现肢冷,冷汗出的,就用大乌头煎;寒疝腹痛,血虚有寒者,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既有大乌头煎的症状,又有“手足不仁,身疼痛”的表证,就用乌头桂枝汤。还是要辨证论治,根据具体情况来用药。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指腹中胀满,腹中胀满实际上不是一个病名,而是一个病症。腹满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所以要分清它是属于实证、热证,还是属于虚证、寒证。具体的辨证到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