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胡希恕:
这一段不应在这儿,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这个应该应用大黄附子汤,搁到那个底下,它这个说的就是那个(大黄附子汤)。他说“脉数而紧”,紧、弦两个脉分不清的,脉既数又紧,所以就变成弦了。这个紧,冲着脉的横度上说的,脉裹得紧,如果脉再数,就变成是直的了;弦就是上下绷直,数紧搁在一起,脉就直了,就是“乃弦”了。他的话,是这么一个话。“按之不移”,是弦的一种表现。“脉数弦者”,脉数弦和脉数而紧一样的嘛,“当下其寒”这就是寒实。这两个脉:数,本来是热,弦是寒。这里面又有阳,又有阴。“脉紧而迟者”,也是(里面又有阳,又有阴),紧为太过,迟为不及,也是有两个矛盾的脉,“必心下坚”,心下坚这是里实的一种证候。水实于心下,心下也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跟上面一样,大,是热实之象;紧,是寒实之象。通通就脉来说,全是阳中有阴。“可下之”,拿什么下呢?就是温下法。指这个(大黄附子汤)说的,要不搁这儿一点意思都没有。上面都讲的寒疝嘛,讲具体的治疗,搁这么一段没意思透了。这可能是后人附上的,从以脉来定证,像后人的语气,尤其像王叔和,王叔和是专搞脉的,也许他附这个文也不一定,咱就不敢说了。假如是原书的,也不应该搁这,应该搁大黄附子细辛条后头或前头,参照着看还是有用的。
倪海厦:
这里讲的是用脉症来决定到底可不可以攻下。比如说『脉紧大而 迟者』就是脉很强硬,而迟代表寒,紧代表实,这是大黄附子细辛汤 证。这个条辨里面最主要是张仲景后面讲的『阳中有阴』。我们中医 看病最怕是纯阴症出现阳脉,或者是纯阳症出现阴脉。比方说病人的 精神已经萎靡了,差不多只剩奄奄一息,此时摸病人的脉却跳的很快, 这就很危险了。所以中医是希望看到病人身体很虚弱,然后脉也很弱, 这就是脉症相合。真虚是不可以攻下的,因为病人已经很虚,阳已经 脱了,再攻就危险了。如果摸病人的脉虽寒但还有实脉时,就是还可 以用攻下法的时候。这个条辨最重要就是要大家学会如何掌握阳中有 阴,或者是阴中有阳的辨症。如果是极阴的症状,病人极虚寒,身体 手脚都极端冰冷,连吐出来的气都是冷的,又下利清谷、嘴巴吐白沫 出来,一派阴寒的现象,结果你摸病人的脉还是一息四至,表示这不 危险,因为阴中有阳。如果是阳症中出现实的脉,就是『阳中有阴, 可下之』,或可发表等等。简言之,我们只要察到病人元气还在,就 可以攻下。
连建伟:
本条论述了“阳中有阴”的脉象。“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即脉来较快而有力,甚至按之如弓弦并不改变。这种脉是“脉数弦者”,但关键是后面那个“弦”字上,弦主寒主实,所以“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脉紧大而迟,亦主寒实内结,所以“必心下坚”,即寒实结于心下。“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关键还是在“紧”字上,紧主寒主实,所以可以攻下。数大为阳,弦紧为阴,脉数而弦可以下,脉大而紧可以下,都称为阳中有阴。那么脉“大”和“数”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是寒实之邪凝聚体内,日久化热,所以治疗还是要攻下。因此当几种脉象夹杂在一起时,要抓住它的本质来进行判断。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指腹中胀满,腹中胀满实际上不是一个病名,而是一个病症。腹满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所以要分清它是属于实证、热证,还是属于虚证、寒证。具体的辨证到具体的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