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胡希恕:
上脘就是胃之上端,光搁这句话也是不够的,在上脘有什么证候反应呢?他总有温温欲吐而不能吐这种情况,老想着要吐,但是吐不出来,这样可以顺其势而吐之,宜瓜蒂散。不是说光“在上脘”这句话(就够了),太抽象了!有什么证候呢?(它这里没有具体交代)仲景这个书呀它简,详、简它分着来的,因为瓜蒂散在《伤寒论》里讲得很多了,在这既然提到瓜蒂散,你就能意识到它是什么证候。所以在这儿只是说“宿食在上脘,当吐之”,这个(简略的说法,对于准确辨证有点)不成立。
在上脘,感觉气往上冲,而且老要吐,但吐不出来,“老要吐,但吐不出来”这是用吐法的要紧的症候,生理也就要达到吐的目的而解除这个病的痛苦,心里温温欲吐反不能吐,这个人感觉气呀,胸咽都感觉胀满。“上脘”含这些意思,因为在前头都讲过了,所以在这儿单独提一下,简约得很。
瓜蒂散在前面讲过,瓜蒂这药是个苦味的涌吐药,最好,不伤人,它有涌吐作用,但是瓜蒂能祛水。可与赤小豆,赤小豆也是祛水的药,同时它也能养正,豆类都与人有好处。那么这两药合起来,用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现在咱们说就是一钱吧,即3克,豆豉这个药能帮助呕吐。瓜蒂散也是常用的方子,但是得有这个证候,人不但吃东西要吐,不吃东西老想吐,吐了才觉得舒服。吐不出去,这时候可以吃吐药,这是一点错误也没有的。
倪海厦:
中医的观念里面胸腔到横膈的地方,这个部位叫上焦,从鸠尾穴 到肚脐的地方,这个叫中焦,肚脐以下腹部这边,就是下焦。如果病 在上焦就是膈上,中医的观念要用吐法来治,但是给药之前我们必须 先确认是有实阻塞在里面,虚就是没有东西,虚症不可用吐法,一定 要有东西我们才会采吐法。如果上焦实就是病在上面,我们从嘴巴吐 出去是最快的治疗法。我们中医没有开刀,我们只能利用管道,不管 是利用嘴巴吐出来,还是鼻子擤出来,或者是皮肤发表发出来,或者 是大小便排出来,我们不可能挖个洞让你排出来,中医是不赞成这样 子。所以病在横膈上,我们就取吐法。如果病在下焦取攻下,利尿或 者是通大便。如果病在中焦,我们可吐、可下,看是吐还是下比较好, 由临症时来做决定到底是用吐法还是用下法。有的时候,病人本身不 是实症,是湿很盛,又集中在中焦,「老师,他是湿。」既非食物也非 痰,是湿哽在里面怎么辨症呢?这时让病人将舌头伸出来,黄黄厚厚黏黏的,就是中湿很盛。这种湿该怎么处理呢?张仲景出了一个乌梅 丸方,就是用苦温来化去湿,就是乌梅丸的功效所在。湿如果很盛停 在中焦,会造成肠胃蠕动变缓,于是食物在里面坏死掉,肚子就会生 虫,所以乌梅丸也可以祛除寄生虫,没有虫也可以吃乌梅丸,就是利 用苦温把中焦的湿化掉。乌梅丸还可以治疗久利,湿在中膈,湿太多 之后会慢慢的渗透出来,结果病人只要心情一紧张,就会下利,大便 都是溏的。一般下利后人会虚掉,而病人没有虚,精神又很好,又能 吃东西,这就是中湿,也是乌梅丸证。 如果『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其实不单是指宿食,所谓宿食是 吃东西哽在胸腔,我们采用吐法。遇到小孩子被铜板哽到,也该用吐 法。或者是痰饮很多在胸腔里,我们也可以采用吐法,把痰吐掉。如 果说你治疗一位小孩子,结果发现到他肺里面都是痰,而小孩子又不 会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药去让他吐,但是用吐剂之前,我们一定 要确定是上焦实,我们才会用吐剂,虚不可吐。吐剂是用瓜蒂散,瓜 蒂的味道本来就会让人想吐,加入赤小豆是因为上焦有痰饮时,同时 一定会有很多湿在里面,所以用赤小豆来除湿,瓜蒂来取吐。有时候 瓜蒂不好找、大家可以用很浓的盐汤,病人一喝下去就吐出来了,一 样会有吐的效果。
连建伟:
“宿食在上脘”,所谓“上脘”,就是胃脘的上部,紧挨着食管。宿食停留在胃之上脘,往往病人有胸闷、泛恶欲吐的感觉,是正气要祛邪外出的表现,可以因势利导,用吐法使宿食排出体外,宜用瓜蒂散催吐。瓜蒂散体现了“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法,即病邪在上,使之上越而出,这是《素问·至真要大论》讲到的。 瓜蒂散方用瓜蒂、赤小豆、豆豉,即所谓的“酸苦涌泄”。酸味的赤小豆,苦味的瓜蒂,有催吐作用,病邪吐出体外,病就好了。这种宿食往往得病时间较短。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过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饮食太过,胃里就难受,难受之后就会想吐,说明饮食就停留在上脘。这时千万别止吐,吐出来就舒服了,否则相当难受。但吐也是蛮伤人的,吐了之后没有力气,起码要两天都恢复不过来,吐能伤气。一般来说,宿食停留上脘,可以用吐法。宿食在中脘,可以用消导法,如保和丸之属。如果宿食进一步往下,到大肠,出现了痞、满、燥、实,就用攻下法,如承气汤之类。同样是实证,根据病位的不同可以分别用吐法、消法、下法来治疗。
如果突然发病,没有瓜蒂散,也可以用盐汤探吐方。热饮极咸盐汤,探吐令宿食出。吐法用得好,也是很好的一种治疗方法。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指腹中胀满,腹中胀满实际上不是一个病名,而是一个病症。腹满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所以要分清它是属于实证、热证,还是属于虚证、寒证。具体的辨证到具体的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的条辩:相关经方《下瘀血汤》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栝蒌桂枝汤,栝蒌桂枝汤方》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伤风的条辩:相关经方《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加葛根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