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汉。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胡希恕:
古人对肺的看法,肺合皮毛,肺与外边的表是相合的,所以咱们研究肺痿、肺痈,“风伤皮毛,内舍于肺”,外感表证影响肺,这是肯定的,当然,古人的认识、说法还是有问题的,是不是皮毛与肺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呢?但这个规律是一定的,比如得了外感,气不得旁达,它就都要担负到肺上,那么这种毒素废物的刺激就要咳嗽喘,古人就这种现象说成肺合皮毛。那么认为肺中风,皮毛闭塞,就是表闭塞,那么这种邪热和气息往上冲,所以口燥而喘,这是必然的。咱们现在也说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了,咳嗽、喘、口干舌燥,热不能外达,就往上逆,波及肺,口燥而喘,肺中风要灵活看,古人管这个现象叫肺中风,古人说是中风,现在就叫感冒了。外感风寒波及肺,古人称肺中风,因为喘属于肺嘛。
“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这都说的是水气,“身运而重”,身上动,身上沉,有停湿停水的情况;“冒”,眩冒的冒,水要停在上面,肺在上嘛,那么脑袋要眩冒,冒就是沉,身上要浮肿、肿胀。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肺一方面与皮毛相合,另一方面肺主气,那么气受伤,津液就不行,津液不行就变成湿,变成水,古人是这种看法,这种规律是对的,可是这种看法值得研究,古人是这种看法。古人说是肺合皮毛,肺主气,那么肺受了风邪,皮毛闭塞就要口燥而喘。肺主气,气不行,气受伤,津液不行,那就成为水气方面疾病的反应。这是肺中风。
倪海厦:
从这里开始,我教各位如何读伤寒金匮,这是最深的一篇,也是 最浅的一篇,首先看『肺中风』。风,我们不管身处何处,只要风进 到身体里面就一定会产生热,而设计桂枝汤的目的是祛风邪,所以它 可以治病人有发热现象。心肺的地方本来就是阳气的出入所在,因为 上焦本来就是很热之地。内经云:上焦如雾。意思是水气蒸发起来就 像雾气一般,然后升到头顶上,再慢慢宣泄下来,这是常态。在这个 状态之下,当肺中到风时,风吹火更旺,于是就热上加热,就好像整 个胸腔里没有云,太阳直接照射一样,在高热状态之下是没有水分的, 因此第一个呈现的症状是口燥而喘。因为热气主上升,就像热气球会 上升一般,于是肺就胀起来,因此病人会喘,这种喘是横膈膜上去后 下不来导致的。『身运而重,冒而肿胀。』当肺中风时肺里面太热,热 气会冲到脑部里面,于是就会头昏眩,有时候走走路就会摔倒。还有 中医的五脏学说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照理说肺津的来源是靠脾土,也就是说肺的津液是靠脾土运化食物以后再交给肺的。现在整个 肺向上升,而脾的湿土停滞在中、下焦一带,没有办法跟着升上去, 这就是肺中风造成脾土没有办法生金,于是湿就停在中焦,所以出现 『身运而重』的症状,就是一动就觉得身体很重,表示是脾脏出问题, 而实际上是肺先中风才造成这样的。一旦脾脏运化后没有办法将津液 交给肺,这些湿就会停滞累积在中焦与肌肉里,病人就会感觉到身体 肿胀。因为脾主腹,又主肌肉,所以外症看起来全身会肿胀,肚子也 会肿起来,实际上是肺中风造成的身重。
连建伟:
“肺中风”,是肺部被风邪中伤了。肺部感受了风邪,风为阳邪,往往容易化热,而使得肺热气喘,口干,故“口燥而喘”。又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今肺受风邪而致肺热,不能通调水道,如此水气就停在体内,而使人身体动摇而沉重,并且发生水肿,而水气上冒故出现了头晕。“冒”,就是头目昏眩。“冒而肿胀”,病人觉得头晕,身上会出现水肿,这均是肺感受了风邪而出现的症状。
这一篇首先讲五脏的风寒,也就是说风寒侵犯五脏所出现的一些情况。其次是讲积聚。积聚是一个病名,也就是癃瘕。症瘕和积聚,实际上是一回事。积就是症,而聚就是瘕。&ldq...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这一篇首先讲五脏的风寒,也就是说风寒侵犯五脏所出现的一些情况。其次是讲积聚。积聚是一个病名,也就是癃瘕。症瘕和积聚,实际上是一回事。积就是症,而聚就是瘕。&ldq
仲景之伤暑的条辩:相关经方《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