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出自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相关的经方为《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邪哭”就是无故的悲伤,这还是继上面的心气伤来讲的。人无故的悲哭,而使“魂魄不安”的话,这种情况都是“血气少也”​,血不足以养心,血少,也使心病嘛,就发生上面这种情况。“血气少者属于心”​,血气少发生上面的病,这种病属于心,因为血脉通于心嘛。咱们以前讲的百合病,大家还记得吧,人魂魄不安啊,也就是血少,也属于心嘛,回头看看百合病就知道了。由于心气虚,​“其人则畏”​,古人认为心是人的主宰,心为君主之官嘛,如果心气虚了,没了主宰、没有了君主,所以其人则畏,就畏惧而多惊多恐了。

  “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这都是“魂魄妄行”所致啊,都是由于心脏伤,这个伤是由于血少。“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这个在《医宗金鉴》给改了,我看改得不对。阴气衰者为癫,​“阴气”指什么呢?阴气指血分,就是血少的那个血。如果由于血气衰,而致心脏病为癫病,就指上面说的血少而致的这种病就是癫,无故悲伤、行止无常、不打不闹的这种病,古人就叫作癫,这是由于血虚,即便有热也是虚热的形象,这是不能攻的。

  阳气衰者为狂,​“阳气”指的是津液,仲景这个书里阴阳老是这么说,一个指血分,一个指气分。津液属气分,这个气古人叫作阳。脉也是这样的,在血管内是属于血分,这个作用叫作营;那血管外属于气分,气分是什么呢?就是津液啊。像“饮食入胃”​,在《内经》上就说是化生精气,精气就是精真之气,很可贵的一种养人之气,什么呢?就是津液,就是水谷化合物嘛!养人的这种东西。那么,脉里面的呢,古人就叫作血,它的作用就叫营。出血管到组织细胞,营养组织细胞了。也有组织细胞返回的液体,废物的东西,都在组织间隙的那种东西,这个古人叫作气。所以气在《内经》里说“如雾露之溉,遂谓之气”​,并不是呼吸气的气。那么津液就属于气分,所以古人叫阳气。

  如果因为津液虚、大便硬而发生阳明病就是狂,你看我们讲过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之类的都是“里实”了,所以那个为狂。​《医宗金鉴》却是这么看的,它说阴气虚、阳必盛,那怎么能癫呢?后世都这么解释,于是就把这两个都给改了,不对的,仲景的书不那么看,​(仲景)对阴阳的看法和后世的看法截然不同。咱们在《伤寒论》讲过不少了,亡阳就是亡津液,你看桂枝二越婢一汤,​“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是没有热,没有热给吃石膏那哪对啊?就是没有津液呀,所以不可发汗,发汗最亡津液。应该怎么办呢?得用桂枝二越婢一汤,轻清的解表药还得加石膏,这才讲得通,那要没有热还行啊?后世医书对阳、阴看得过死(板)​,阴就是寒,阳就是热,这是不对的。

  倪海厦:

  所谓『邪哭』,就是一个人在那里悲哭,无因的哭。为什么会有这 种现象呢?在中医的观念里面,是因为魂魄不安。魂,讲的是肝。魄, 讲的是肺。肝主血,肺主气,心藏神,神主管魂和魄,这是中医的病 理学。如果魂和魄都不安定,病在心脏,心神一定不足,是心脏气血 两不足的现象。『血气少者属于心」,原因是来自心,才造成魂魄不安。 我们的魂魄能很安定,基本上就是因为心血供应给肝、供应给肺都是 很充足的。『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就是神不守的时候就 会产生害怕,看到什么人都怕,譬如精神病患就是中医讲的心气很虚。 『合目欲眠』就是眼睛闭起来想睡觉,但是却『梦远行』,跑得很远 很累,本来就已经很累了,现在连做梦都得要远行就更累。 中医讲『神不能统魄』,魄本身主静,魄失静的时候,就会梦到 往远方去跑,魂与魄都是属于精神方面的东西。『而精神离散』,这时 候『魂魄妄行』是因为心血不足,造成魂魄妄行。所谓『阴气衰者』 魂本身藏在血里面,血就是阴,讲阴气衰就是讲血衰,血不足病人就 会产生癫的状况。如果是气不足,就是阳不足的话,『阳气衰者』病 人会发狂,这是魂与魄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在治疗癫痫、狂症的时 候,我们针灸里面的十三鬼穴都可以用。用处方的时候,永远掌握这 个原则就可以把癫痫治好。我们在针十三鬼穴的时候同时需要开补虚 的药,开化痰、祛痰的药,因为病人必有许多痰涎壅塞在肺与心包之中,所以癫痫病人发病时,一定是痰鸣很重,我们必须想办法先把病 家的痰化掉,在开化痰药的同时,也要把他的气血补足,这些药需要 同时配合在一起使用才行将病治好。

  连建伟:

  本条讲了血气不足、正气虚弱造成精神错乱的病证,称为“癫”​、​“狂”​。癫狂就是精神病。癫和狂有所不同,癫是文痴,狂是武痴。文痴是坐在那里不声不响,武痴是要打人、骂人。中医认为心藏神、主神明,精神疾病和心有关,因此讲到心的病证,就讲了这一条。​“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所谓“邪哭”,是指病人无缘无故地悲伤哭泣,好像有邪鬼作祟一样。​《灵枢·本神》专门讲到魂魄的问题:肝藏血舍魂,肺主气藏魄,血气少则肝不舍魂,肺不藏魄,令人魂魄不安,无故哭泣,发作无常,有如邪鬼所作。​“血气少者属于心”,血气少,关键是心的血气不足。​“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心气虚的人胆子特别小,不敢外出,不敢见人,闭着眼睛想睡觉。​“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做梦到很远的地方去,说明精神已经离散,精神快要错乱了。​“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阴气衰也好,阳气衰也好,总而言之都是正气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正气不足,而导致了癫狂。本条说明心气虚,神明失守,使得精神越来越差,甚至精神错乱,发为癫狂。中医理论说“心主神明”,所以考虑问题,都与心有关。现代医学就说思考是大脑的功能,与心无关。事实上跟心还是有关的,不单是大脑。我看过一篇国外的文章,说有个人心脏不好,做了换心手术,结果手术后,性格完全改变了。他以前对人很好、很和气,换心之后,变得脾气暴躁,会打人、骂人。因为心脏供体很少,很多来自死刑犯。换上罪犯的心,性格就完全变了。所以“心主神明”还是有道理的。

  当然现在还不能科学地解释其中的奥秘。​《中国中医药报》前一阶段也在争论,有人说心主神明,有人说脑主神明。第一个提出“脑主神明”的人是李时珍,清朝的王清任也认为是脑主神明。我觉得两者都有道理,都不能偏废。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这一篇首先讲五脏的风寒,也就是说风寒侵犯五脏所出现的一些情况。其次是讲积聚。积聚是一个病名,也就是癃瘕。症瘕和积聚,实际上是一回事。积就是症,而聚就是瘕。​&ldq...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