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出自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相关的经方为《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痰饮之病,痰饮是个概况的说法,那么细分可以分四类,这四类饮是什么意思?​“何谓也”​,问的是名称了,世人都说痰饮有四,指什么说的呢?答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一种叫痰饮,一种叫悬饮,一种叫溢饮,一种叫支饮,有这么四种之分。

  倪海厦: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 有支饮。』开始读这篇的时候先要有一个观念,观念正确就很容易了 解。张仲景在这篇之后紧接着是『水气病脉证治』,专门讨论水气病。 饮跟水怎么区分呢?饮也是水,像肺里面有积水。水饮怎么治呢?张仲景将这二篇区分开是有原因的,因为张仲景认为饮是由内发,水是由外感。饮之内发是因喜怒忧思悲恐、七情六欲造成的。水是外感造慾成的,就是来自风寒暑湿燥热,所以在水气病脉证篇的时候诸位将会 看到很多外感的表症,像往来寒热、发热发冷等。而在饮症的时候是 看不到外症的,只看到咳嗽,看到内症。从这里也可以解读出有饮病 的人到底在想什么,所以有时候我们不需要看相,只要听到这个人得 什么病,我们就知道遇到是那种人了。所以人有时不要太明,太明的 话:「这个是小人,小人我把他救回来干什么?」我将他救回来会造 成全家倒楣,就是他这种恶人才会得到这种病的,他好不容易生病已 经不能去做坏事了,我将他救回来给他延长生命再去做恶,旁边的亲 人就很可怜。所以有时候治病要多考虑一下,看看如果是坏人,你就 要多想一想了,这就是张仲景的观念,张仲景没有写出来,他为 什么不写?就是要让你去想通,你想通就是你的学问了。

  连建伟:

  问:“水饮有四种,是哪四种呢?”老师说:“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一共四种。​”​“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学生问:“这四饮怎么区别呢?”​“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所谓痰饮,就是过去体质很好,比较强壮,而现在却消瘦了,而且肠里有咕噜咕噜的水声,这种情况称为痰饮。痰饮是由于脾胃功能虚弱,水液不能正常运化,聚于肠胃而形成的。本来脾胃功能好,所以身体强壮,现在脾胃功能虚弱,所以就消瘦了;水液代谢失常,所以“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我们称之为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有的人饮水太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水饮流到胁下,咳嗽牵引作痛,称为悬饮,就像是水饮悬挂在胸胁间,类似现在的胸水、胸膜炎、胸腔积液等疾病。​“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水液流于四肢,只有汗出,饮邪才有出路,但现在当汗出而不汗出,水液就停留在四肢,出现身体疼重,甚至四肢浮肿,这种情况称为溢饮。​《尔雅》云:“溢者,盈也”,好像水从杯里满出来了,水饮盈而溢于肢体,产生浮肿,就是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咳逆”,就是肺气上逆,咳嗽气喘;“倚息”,就是倚物而坐,不能平卧;“短气不得卧”,就是呼吸困难,气短,不能平卧;“其形如肿”,就是形体浮肿。这称为支饮,所谓“支”,就是支撑之意,支饮就是水饮支撑在胸膈部位,从而出现了上述一系列症状。这两条条文主要告诉大家饮有四种,广义来说就是痰饮,具体而言,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并对四饮进行了详细的辨别。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