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胡希恕: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这句话的逗号点错了,“其人背寒冷如手大”,这是一句话,它改成“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这不像话!心下有留饮就是胃,“留饮者”就是饮留而不去。换言之,就是胃里有水,水性寒,当胃的部位在背后(编者按:此句胡老的意思为:胃所对应的部位,为其背),觉寒冷,这是个自觉症,如掌大那么一块,是如掌大,手掌的掌。上面说的五脏有水,也是各有证候的。这里则是说,水留在哪儿,哪儿就有证候,如留在胃,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小注“一作转甚”是对的,“咳嗽则辄已”不对,“辄已”抹掉,用后面的“转甚”是对的,“咳嗽则转甚”。这说的是悬饮。如果留饮留在胁下这个地方,那就是悬饮了,叫作胁下痛引缺盆。我们前面说“痛引胁下”,缺盆就是心口窝这个地方,也是在胁下这个部位,一个意思,不过是语词变化了。要是一咳嗽,就更厉害了,“咳嗽则转甚”。咳嗽牵引这个地方痛,一咳嗽更厉害了,不咳嗽也感觉痛,十枣汤证就这个样子。那么这讲的是什么呢,留饮留到胁下出现这样的问题。“痛引缺盆”,你别咳嗽、别喘气,或打嚏喷,这样子(咳嗽、喘气,或打嚏喷)痛得更厉害。
(这些是)有时候留饮所在而发生的证候,他详细分析了一下。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这就是前面所讲的支饮了,肺饮,“吐涎沫、欲饮水”,这就是指肺饮,也就是支饮。饮怎么跑到胸中去了?它由肺往上冲逆,水气波及胸中,不是水跑到胸中了,跑到胸里那就是胸水了。古人的意思不是那个(胸水)意思。水气往上冲逆,胸中有些证候发作,主要发作什么呢?就是咳唾涎沫,其人短气而渴,短气还是里面的水,心下有水啊。
这说的是支饮。“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到这里应该是一句。“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是另一句。前后两句搁到一起就不像话了。“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这个文字是错综的。前面都是因有留饮,在什么部位而如何如何(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这块儿先提出“四肢历节痛”,就是四肢痛重,这光提个痛,没提重,当然也重了。这个指的是溢饮,如果脉沉者,脉沉是里面有水饮的脉象,“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这就是有留饮,留饮留哪儿了?留到四肢了,留到四肢还不是溢饮吗?当汗出而不汗出。
倪海厦: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胃跟我们背脊椎神经贴的非常的近,这里讲 的『心下有留饮』讲的是胃。张仲景在伤寒金匮中,如果讲到『心下』 实际讲的就是胃,如果有留饮在里面排不掉,就是说胃里面水饮太多, 无法排除,这个时候会『背寒,冷如掌大』。为什么这冷块会像巴掌 般大小?其实就是我们胃的大小。『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胁下痛 一直会痛到缺盆穴,『胸中有留饮』的话,『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 痛』。『脉沉者』这种现象,通通是属于胸中有留饮。所以留饮,像胁 下痛,咳嗽的时候会牵引到缺盆痛,还有短气、呼吸呼不过来。口燥 渴,水如果停在下焦,病人会口渴,还有四肢关节都痛,这种都是属 于身上有留饮。所以饮病的主症很多,像这里说『四肢历节痛』、『脉 沉者有留饮。』大家知道只要脉沉就一定是肾,肾脏的脉是沉脉。肾 主骨主关节,如果水是在肾里面,关节本身收不到肾水的滋润,骨节 就会痛。『四肢历节痛』这种都是属于寒症的痛。诸位可以看看曹颖 甫注解的,他说『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之乌头赤石脂丸证』『轻则背冷 如掌大,而为小青龙汤证。』如果是胃寒掉了,就是小青龙汤证。这 是曹注,临床上用的时候还可能有一些部分需要做些加减。 『支饮之十枣汤证』『流溢四肢而历节痛,当发汗之溢饮证,于 麻黄加术汤为宜』。当然这些大家可以做为参考,曹写的注解写的非 常之好,曹颖甫是位经方大师,他的见解非常独到。平常我有些没有 讲的,你们可以参考各家的注解,像曹颖甫医师是绝对优质的经方家 无疑。
连建伟: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手大”,在很多研究《金匮要略》的文献中都作“掌大”。寒饮留于心下,阻遏阳气不能布散,则见背部寒冷如掌大,此饮留而阳气不达之故。“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留、饮",指水饮留在体内(胁下),属悬饮范畴,故见“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一已”,辄,即也;已,甚也。就是说咳嗽后胁下痛加重。“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饮留胸中,肺气不利,故短气;水津不布,故渴;水饮入于四肢,四肢关节阳气不通,故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脉沉主里,说明体内有留着不去的水饮。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仲景之湿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仲景之伤风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甘草干姜汤,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