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出自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相关的经方为《甘遂半夏汤
甘遂半夏汤方(积水在右肋三焦网膜内,不可右侧卧)[原文]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用法]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炙)如指大一枚(一本作无)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病者脉伏”​,咱们说脉沉为有水,​“伏”是沉得更厉害,水更重。古人说的脉伏,你推动脉管才能够摸得到,足见沉得更厉害,​“伏”这个脉沉而且也是微细。脉伏,饮最重了。“其人欲自利”​,这个人希望泻下才好呢;而“利反快”​,虽然下利,反倒畅快,不苦于下利,也就是说这个人脉伏、下利,但下利他高兴,一下利他感觉舒服。​“利反快”​,一下利的时候感觉心中畅快。“虽利,心下续坚满”​,可虽然他老这么下利,心下续坚满,坚满,摁着像石头那么硬,一般其他的结了(比这种结要轻)​,水要真结了,更硬得很。它不是水的本身,是它那块组织表现的证候。这就是:水要出去,生理上反应也有这些,下利,利反快。但是虽然下利,心下续坚满,还是坚、还是满,一点也不减轻。

  这就是留饮不去,在哪儿不去?就是在心下不去。​“欲去故也”这块有留饮不去,所以在病的机转上看出这个问题,人的身体本能上打算把它驱逐出去,所以下利,但自然良能达不到,虽然下利了,还是那个满法,就是“欲去而不能自去”这么个道理,这个地方讲得挺好,辨证辨得挺好。所以怎么样子呢?干脆得下水,用甘遂半夏汤主之,甘遂下水的力量相当凶了,咱们讲陷胸汤、十枣汤的时候讲过了。这个方子用起来要千万注意,它有相反的药,甘遂不能跟甘草搁一起,他给搁一起了,但是他用蜜煎,蜜解药毒。这个方子不是特意用甘草,因为这个病挺急迫,心下老这么坚满,跟着个急迫的情况,所以甘草应该用。这个方子我倒用过,一点不药人(害人)​。腹水用这个药真好使,我用它治过一个肝癌(患者)​,可这个人终究是死了,但活了挺长时间。半夏下气也利水,甘遂下水是没问题,两个搁一起呢,就治心下坚满。芍药、甘草是治腹挛痛的,脚挛急不是芍药甘草汤吗?上面这么坚满,肚子也要发挛急,起码要拘急,所以他用芍药,或者也痛。假若心下坚满,二便不利,腹较挛急,拿手按也有抵抗,这个方子可用。不必痛了,痛更是芍药证。

  芍药这个药咱们说它有收敛作用,但古人说它利水,这(我)在临床上没有很多的体会。但是我们治下利都用芍药,一是治腹痛,二是说芍药于下利有好处,可能是祛水分。在一般利尿药里面搁它(芍药)很少。——由于这些矛盾的看法,我们不敢确定它是一个利尿药,它治腹痛、治胀满是肯定的,芍药在这儿用主要治腹胀感、发挛急、腹急。同时上面是心下坚满,它用半夏、甘遂。这个方子可用,我敢负责任(地说)​,不会有什么中毒现象,我用过挺好使,只要是二便不利。可是甘遂在临床上应用,它是毒药,对于咱们一般的肝病有腹水最好不用它,我们迫不得已用的时候,要加扶正的药,十枣汤就是,大枣大量用,才可以叫十枣汤。当然但凡能不用还是不用好。因为治病若把胃气治坏了,再有腹水非死不可,活不了。甘遂是猛竣的泻下药,有毒,对肝更不好。虽然书上提到像肝硬化腹水(的症状)​,心下坚满嘛。肝硬化腹水,尤其上腹部它往外,特别硬而满,还老是那样子不见消。也就因为这个,遇到肝癌腹水我就给用上(甘遂半夏汤)了,效果还是相当好的,后来我治肝再没用它,因为开了这方子,药房不给你抓,甘遂反甘草,十八反大家都知道,你还得下注脚,不然的话药房不给抓的。

  倪海厦:

  所谓[病者脉伏],伏脉就是不容易摸到它,脉躲在很里面。病人 出现脉伏的时候,有时还坐在那边讲话没事一样,可是你几乎摸不到 他的脉,这并不是身体虚,而是他水气太盛了,这种饮病就是留饮, 水太盛了。因为水把血脉压下去,所以摸不太到病家的脉,这种人的 症状就是拉肚子,拉很多的水利出来,拉完以后会比较舒服一点,过 了一下慢慢又难过了。[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在 中间胸膈横膈膜一带,整个环绕胸腔一圈的位置,病人的感觉是躺平 的不舒服,斜坐着比较舒服,这个时候还不算严重,斜坐的很舒服, 然后会下利。你问病人说:「有没有上厕所?」「有啊,刚拉完后还好, 但是慢慢的又不舒服了。」这就叫做留饮。张仲景为什么称做留饮? 是因为留饮的意思就是饮去了以后,又慢慢的累积回来。其它的饮还 有出路,饮到了很严重时就没有出路了,连大小便都没了,此时饮停 在中间,这就比较严重了,此时我们要开很强的药来去饮。这里的饮 还有出路,因为仍有『欲自利』,就是自下利,表示还有出路,所以 病人拉出水以后,会稍微纾解一下,但是慢慢的又流回来,你可以看 到病人的症状就是这样子。实际上看的时候都是在胸膈里面的肋膜间 有积水,有时水已经渗到肺叶的下方了,但是肺里还没有积水,肺里 面有积水的话,这个方剂就没有用了。这个水慢慢的渗在肺的下方, 然后这个饮还会慢慢进入肝脏与脾脏的周围,甚至于连这些脏的下方 都塞满了水,就是脏的外面,膜的里面都是水了,这是饮进入人体最 深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管道可以将水排出来,一般有管道的饮可以 自己排掉,这里没有管道排水,于是水就停在里面,所以『心下续坚 满』,胃区又硬回来了。如果你给病人吃一般的西药利尿剂,吃下去 以后水被利掉,但是利完以后过一下子水又回来,西医就遇到这个问 题,没有办法把停在人体最深的水饮去掉。张仲景说「这个很简单。」 第一个,我们用强力利水的药叫甘遂,甘遂这个药是大将,攻水的大将,甘遂如果攻不掉的积水,病人就差不多了。甘遂力量非常的强, 甘遂本身就是专门通利中膈的水。我们加了半夏,半夏能利水利尿, 能够把水导到小便排出来。这个处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选用了白芍, 白芍我跟大家讲过,我们脏腑的下面都是静脉聚集的地方,当水饮聚 在膜和脏下方的位置里,白芍性酸主收敛,一收,水就被逼出来。水 出来后往外走,用甘遂将在上的水吐出来,然后用半夏把下焦的水从 小便排出来。因为此方利水力量很强,一定会伤到肠胃的津液,所以 就要加甘草,这就是甘遂半夏汤证。甘草我们要用炙甘草,怕病家津 液丧失太快,张仲景只有在这个方子里是甘遂跟甘草两个并用,平常 使用甘遂时我们都取它的药性强峻、剽悍、威猛。「老师,这里怎么 加入甘草来缓它?」其实就是因为伏饮停留在人体太深的地方不好去 除。如果光是用甘遂的话,就变成外面的水走了,里面的水还没走而 甘遂的药力就已经散去。甘遂吃下去大概只在我们身上停留三个小时 到三个半小时左右就没有了,这是毒药。中药里的毒药进入身体约三 个小时到四个小时就会消失,没有超过四个小时的,而西药的一颗药 可以藏在你身上二十年都不走。因为怕甘遂走太快,希望让甘遂下去 以后能透达到最深层的地方、没有通路的地方,让甘遂来通这些水饮, 靠白芍的收敛性把内脏里的停水挤压出来,最后靠半夏把水饮利出 来。甘遂能够深入人体最深处靠的就是甘草。如果没有甘草的话,甘 遂经过肋骨时一下子就没了。喝这个药如果没加白芍,喝完后水排掉 些,但是过一下又回来了,所以你只吃甘遂半夏会是下完水利后,水 再慢慢回来,仲师的用方用的很高明就在这里表现出来了。『右四味, 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用蜂蜜来和药, 最主要是因为蜂蜜能够解半夏的毒,还有也能够解甘遂的毒,这个药 是用汤剂来服的。

  我们用半夏的时机一般是用在中膈积水,大家拿到一粒一粒的半 夏完全是生的,半夏用水泡过、再洗过以后晒干就是我们用的生半夏。 我讲的生半夏是刚从泥土里挖出来的半夏根,一颗一颗小小的种子, 上面泥巴很多,泥巴不要去掉,直接放在那里,要用的时候把泥巴冲 掉,丢在水里面洗净备用,这叫做纯生的半夏,纯生的半夏能去至高之水,是脑积水时使用的。很多人死在脑积水,西药现在对于腹部、 肚脐以下的水他能够用利尿剂来利掉,还有全身性的水肿,西药也有 利尿剂,有时打针下去也能够让病人发汗发掉停水,这跟中医的观念 是一样的。可是脑袋里的水去不掉、胸腔里的水去不掉、肝病造成的 腹水也去不掉,西医只能使用针管来抽水或是置入小管来排水。而生 半夏之功,是能去至高之水,所以遇到脑积水的时候我们必须使生半 夏。大家要问:「老师,生半夏有毒!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加生姜。」 如此一来那就完了,这会变成只去中膈的水,脑积水就不能去除了。 这个时候生半夏就是单一味的药在用,本来生半夏就是毒药,我们要 以毒来攻毒才见效。生半夏如果这样子用的话,诸位看生半夏,如果 把泥巴洗掉然后丢在水上面,生半夏立刻就浮到水面上来,它质很轻, 性也就很轻,所以如果直接生的入药,它就直接进入脑部去利水了。

  连建伟:

  患者有水饮停留于体内,故称“留饮”​。水饮内停,阳气不通,所以“病者脉伏”​。​“脉伏”指脉很沉,推之着骨才可得。有留饮的患者,未经攻下,忽然想拉肚子,拉出了反而觉得舒服,这是留饮有欲去之势。虽然这样,但疾病并没有得到根除,因此心下部位还是痞硬胀满。留饮有欲去之势,治疗当以攻逐水饮为主,以甘遂半夏汤治之。这个方很有意思,共有四味药,其中甘遂和甘草是相反的,一般情况下不能同用,因为两者配伍后甘遂的毒性会增强。但本方中两者相反相成,使攻逐水饮的作用更为强烈,使水饮得以尽去。方中半夏散结除痰,芍药配伍甘草酸甘化阴,使攻逐水饮不致太过而损伤人体阴液。四味药同煎,去渣,再加入白蜜同煮,白蜜甘缓以安中。甘遂半夏汤专门是攻下的,通过攻逐之法使留饮排出体外。 《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本方独特的煎服法:甘遂、半夏同煎,芍药、甘草同煎,再加蜂蜜和这两种药汁一起煎,顿服之,这样可以减少毒性,增强功效。对于《备急千金要方》的煎服法,陆渊雷比较赞同,他在《金匮要略今释》中记载:“据《千金》,盖甘遂、半夏同煮,芍药、甘草同煮,复以蜜和二药汁再煮也。本草谓甘遂反甘草,此煮法似有深意,当遵用之。​”陆渊雷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医家,写了《《金匮要略今释》​、​《伤寒论今释》,创办了大陆最早的中医函授班,后来很多大陆的名中医就出自于这个函授班。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个医案。​《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名医魏玉璜写的,他是杭州人,跟叶天士同时期,但比叶天士稍微晚几年。明朝有一部《名医类案》,收录了明朝以前很多名医的医案。到了清代,魏玉璜考虑《名医类案》是编到明朝为止,之后又有很多好的医案,应该也收录成书。​《续名医类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医案:“吴孚先治西商(当时已经有外商)王某,气体甚厚(指体质很强壮),病留饮(得了留饮病),得利反快(拉肚子反而舒服),心下积坚满(但是拉过以后胃脘部还是坚硬胀满),鼻色鲜明,脉沉,此留饮欲去而不能尽去也。用甘遂、甘草、半夏、白芍,加白蜜五匙顿服,前症悉痊。或问甘遂与甘草,其性相反,用之无害而反奏效,何也?曰:正取其性之相反,使自相攻击,以成疏瀹决排之功(通过这两味药相反相激以相成,使水饮尽去)。"还有一个秘方,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肝硬化腹水可以通过逐水来治疗,甘遂有逐水作用,但有毒,所以就用甘遂研末敷在脐上,然后再煎甘草汤给患者口服,这样腹水就会很快消除。这个秘方就是利用甘草与甘遂相反相成以攻逐水饮,同时由于甘遂是外敷的,又不会造成中毒。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