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胡希恕:
“病溢饮者”,就有表证,水饮流到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就有表证了。他自己不出汗,当大夫的让他出汗。表证,所以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起这个作用,发汗祛水气;“小青龙汤亦主之”,小青龙汤也有这个作用。但这两个方剂应用也不一样的。大青龙汤这个药,不汗出而烦躁,它有石膏,起码他口舌要干,而且恶寒相当厉害,大青龙汤恶寒相当厉害,脉浮紧,口干甚至渴,它有大量石膏嘛。小青龙汤则不然,他不渴,口舌也不干,口舌干就不敢那么用热药了,口舌也不干,他有些肺饮状态,咳嗽、喘息等,身上也浮肿,也有外感,就要用小青龙汤,不能用大青龙汤。
所以这两个方,在发汗、祛在表水气的作用相同,可是这两个方子适用的证候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临床上要注意,该用大青龙你用小青龙汤就糟了,该用小青龙汤你用大青龙汤也不行。大青龙汤,咱讲过的是麻黄汤和越婢汤合方。越婢汤就是麻黄、生姜、大枣、甘草、石膏,麻黄汤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大青龙汤)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论的比这儿(《金匮要略》)要好,它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本来这是伤寒,却写“太阳中风”,太阳中风应该汗出,但他不汗出,脉浮紧,烦躁,身疼痛”,它(大青龙汤)是根据越婢汤来的。“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越婢汤这个方它是治汗出的,“续自汗出”。越婢汤治什么?后头有,它治水气,风水。那么本来应该是用越婢汤,尤其是冲着治水气,但是他没汗,越婢汤得有汗,没汗不能用(越婢汤)。他没有汗,所以和麻黄汤搁在一起。这也就是越婢汤应该出汗而不汗出,这个人发烦躁,这才能用大青龙汤。这地方我在讲(大青龙汤)方子的时候讲得很清楚,讲的时间也挺多,可以看看以前的讲稿。
一般的注家不是这么说,他们说:这又有中风证,又有伤寒证,营卫两伤,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两伤,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大青龙汤)与麻黄汤不一样,虽然在证候上一样,脉浮紧,身疼痛,发烧怕冷。但是(大青龙汤)烦躁,麻黄汤是不汗出但不烦躁,这个(大青龙汤)本来应该汗出而不得汗,故烦躁。所以原文字句用得相当好,(大青龙汤)这个方子发汗非常重,因为麻黄的用量大,麻黄又配伍了桂枝,这是个大发汗药;可麻黄与石膏配伍一起它治汗出,方才说的越婢汤中它与石膏配在一起。(大青龙汤)它无汗加上麻黄汤了,搁上桂枝了,这麻黄就要大发汗,虽然有石膏它还是要出汗的。用麻黄的量特别大,人身上感觉特别恶寒,(大青龙汤)这个恶寒比麻黄汤的恶寒厉害。我头些日子得回感冒,没有那么怕冷的(编者按:胡老此意为:怕冷、恶寒特别严重),我就吃一回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挺好使,发水气它也好。发水气也必须有大青龙汤证,没有大青龙汤证不行,起码无汗、口舌干、发烦躁,这都得有,甚至于身上疼。
那么小青龙汤呢?身上疼、发热恶寒这些症状都有的,但药非常温,绝不口舌干燥,更不能渴,所以(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这两个方剂必须要分清。小青龙汤麻黄用量相当小,才三两,是大青龙汤的一半,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小青龙汤主要治水气,治咳喘,五味子、干姜、细辛、半夏,这都是祛痰、下气、定喘、治咳的药,有这一系列问题当然用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它发汗没有大青龙汤厉害,麻黄用得少了,但(小青龙汤)这个药偏温,真正有热吃上就坏,咱们治喘,假设真正是邪热特别重,你吃(小青龙汤)这个药就能吐血的,这个大家要注意。如果他烦躁,那千万不要吃它(小青龙汤),吃的话也得加石膏,小青龙汤而有烦躁症要加石膏的。
小青龙汤治溢饮,不如大青龙汤。所以他提出两个方剂都是以第一个为主的,虽然说“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溢饮以大青龙汤证为多,也有小青龙汤证,所以说小青龙汤也主之。上前那个苓桂术甘和肾气丸(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也是如此,痰饮、头眩的方治,以苓桂术甘汤证为多,肾气丸证为少,所以把苓桂术甘汤搁前头,但是“祛微饮利小便”这两个方剂作用还是相同的,有肾气丸证的当然得用肾气丸。今天咱们讲到这儿吧,这一章太大。湿、饮、水气都是一个东西,都是水,那么他分成三章:前面讲的“痉湿暍”篇的那个湿,本章的痰饮篇的痰饮,后面还有的水气篇的水气。“湿”是专门对湿痹、风湿相搏的关节痛,搁在“湿”篇里;关于浮肿的这类病,或者里头肿,大概都搁在水气篇里;那么这篇则限于痰饮、咳嗽,搁痰饮篇里。这些东西(湿、水气、痰饮)都是一个。
(病因病机)这一点,在咱们中医里还是一个发现。西医不管你痰饮不痰饮,他也不注意这个,可这个(病因病机)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事。中医有这么几项:水气,水;食,宿食;瘀血。这三个问题是所谓有病的主要原因。西医是注重病原体的,有什么病有什么病菌,假设人身体根本没毛病,不容易传染的。这毛病哪儿来的?就是吃,再一个就是不注意卫生,受外伤形成的瘀血,遗传的(原因)就更不用说了。有这些的关系,像我们讲的伏饮,身上潜伏着水、食或者瘀血,外头有传染病就危险。这个很符合辩证法,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嘛。你看病菌还是外因,你身体真好,病菌在你身上繁殖不了的。你身体不好在哪儿呢?(古人认为是水、食、瘀血等病因病机)。所以咱们研究中医,这几个(水、食、瘀血)都是大分量,如水、食等,中医的泻下药也多,利尿药也多,这里头大家要研究都能研究出点东西;瘀血,就是阴虚吧,还是血分上的毛病啊。
(水、食、瘀血等)这都不是外来的,就是身体上有了这些东西潜伏,减弱身体的抵抗力,外界的东西才能在你身上,有了合适的土壤它才能生存,古人有句话“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挺好的木头它不会生虫子的。我认为这是中医的很独到的发现,现在西医不注重这些,尽管谈血栓塞,对血栓的形成不像中医的看法,对于瘀血证他更不听,但中医在这方面有些很宝贵的东西。像我说的水气,把湿、饮、水气这三章集中搞一下,看水在人身上会有哪些证候的发现,把它整理一下,要想投稿,不也是很好的文章吗?还是挺有用!瘀血也是,瘀血后头还有,尤其妇科更多讲瘀血。所以这几章我讲得较细致一些,因为还是挺重要。
倪海厦:
所谓溢饮就是说水跑出水道系统了。平常的水在我们的血液里面 佔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他的水在我们的三焦水道系统里面走动。如果有一天溢出来,溢到皮下,就是从肌肉组织里面溢出来的水,就叫 做溢饮。接着来看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这两个汤方的方义。大青龙汤 中麻黄用六两,你不要真的开麻黄六两,麻黄可以用到五钱,这两个 药方最重要的就是麻黄了。所谓青龙指的就是麻黄,大青龙汤要重用 麻黄,小青龙汤的麻黄、芍药、干姜、甘草都是使用等量的。为什么 大青龙汤要重用麻黄?因为大青龙汤是用于水停在表面肌肤上的时 候,张仲景的观念认为此时病邪跟皮肤最近,我们利用皮肤的毛细孔 把水排掉。如果停水跟我们的肠胃比较接近、在上焦时,我们用吐法, 如果在下焦我们就用泻法通利小便,所以汗、吐、下三法都是我们中 医的排毒法,遇到病邪我们要攻它,这是让病毒离开身体的管道。大 青龙汤要重用麻黄的原因就是要让病人发表,让皮表的停水被汗来发 掉。大青龙汤是表实造成肺里面过热时用的,所以大青龙汤证的病人 一定口渴严重,或者是吐浓痰,舌头伸出来舌苔黄黄的,而且皮肤水 肿。小青龙汤证的舌苔是白色的,表示肺里是寒的,去里寒时,我们 会需要用到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要重用麻黄的原因就是因为肺的里热 很盛,如果不用麻黄来迅速的把皮肤上的毛孔打开来让肺热散掉的 话,就很容易转成肺痿、肺痈脓、肺脓疡之类的化脓病了,或是肺部 萎缩掉。加重麻黄可以马上将毛孔打开来肺里热发散掉。这里的热其 实就是炎,肺发炎了就需要用麻黄把这炎热散掉,所以溢饮在外时, 张仲景采用的是汗法。西医学对于肺炎处理方式是用抗生素来杀菌, 诸位,这是没有用的,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错了。我常常说,有时候 只需要把两片树叶放在眼睛前面,就看不到泰山了。原因就是西医学 在显微镜下看病毒,他们看到许多种不同的病毒,所以就想用杀死病 毒的方式来治疗。但是你杀死了第一代病毒后,下一代就会更强,于 是你就需要使用更强的抗生素来杀死它,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终致有一天无法再杀死这些病毒后,只要病人一被这类病毒感染得到炎症后 就是死亡,因为没药可治了。中医用巨视观念来看,认为病毒长的是 什么样子都不重要,只要将之全部发表,让病毒被赶出去,无论是什 么病毒都一样,一股脑儿全部扫出去。西方医学讲的很形式化,都没 有神,乍听之下他们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他们治病是越治病就越重,因为方法不对。
连建伟:
我们在学习本篇的第二条时,讲到溢饮是“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发汗,通过汗出把水饮排出体外。“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这两个方都能发汗,如果是邪盛于表而里有郁热,就用大青龙汤;如果是外寒里饮,内外皆寒的,就用小青龙汤,关键还是在辨证。大青龙汤是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再加生姜、大枣、石膏组成的。其中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按照《中药学》来讲能发汗利水以治水肿;姜枣调和营卫,而且生姜辛温,能发汗解表利水;石膏主要是针对寒、饮之邪在体内郁而发热,出现不汗出而烦躁的症状。大青龙汤的取汗是采用“微似汗”的方法,就是微微地持续地让病人汗出,这样饮邪才能随之排出体外。如果出汗过多,可以扑一些温粉。考《备急千金要方》有温粉方,方用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各三钱,粳米粉一两,共研细末,和匀,以稀疏绢包,缓缓扑于肌肤,以达到止汗的目的。外寒里饮者,可选用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中没有清热药,都是偏温的。方中解表用麻黄、桂枝,祛痰饮用干姜、细辛、半夏,为防止过分辛温发散,又加了芍药和营养血,五味子敛肺止咳,炙甘草调和诸药。 以上两方中大青龙汤发汗作用强,小青龙汤的发汗作用相对弱些,因为大青龙汤用麻黄六两,而小青龙汤中麻黄只用三两,并且有芍药制约麻、桂的发汗作用。两方都是解表剂,都能发汗,按照古人的说法,青龙能兴云致雨,故以此来比喻发汗的作用。古人取方名都有其深意。如白虎汤,白虎是西方金神,虎啸风生,能带来秋凉之意,以此形容本方的清热效果;如真武汤,真武是北方司水之神,是龟蛇合体,以此来形容本方具有很好的治水作用;再如张景岳的玉女煎,我们到庙里看到,观音菩萨身边站着金童、玉女,玉女煎中有麦冬、熟地,故以玉女来比喻本方养阴清热的作用。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又都是表里双解剂。小青龙汤证有里寒,所以加干姜、细辛,而大青龙汤证有里热,所以加石膏。大青龙汤证的表证较重,所以发汗力大;小青龙汤证以里证为主,所以发汗力小,而治里的药有干姜、细辛、半夏,力量较强。“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这段条文意思深刻,要仔细去体会,认真去摸索。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本篇主要讲痰饮。痰饮是一个病名,咳嗽是一个症状,往往咳嗽是由于痰饮所引起的,所以仲景把痰饮和咳嗽放在同一篇来论述。古代“痰"字和“淡”字是相通的,
仲景之伤暑的条辩:相关经方《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加葛根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理中汤,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